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文獻新視域

  • 作者:楊亮|責編:顧世寶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22705965
  • 出版日期:2022/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69
人民幣:RMB 11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學之興廢,隨世輕重。」從事古典文獻學的治學,都重視「術」的層面,版本、目錄、校勘,這是古人的學術正統。文獻是所有學科研究的基礎,更深層次的研究還在於文獻的思想和方法論層面,即「道」的層面,二者之間有著錯綜複雜的關係。面對傳統文獻,一方面要釐清學術傳統的演變脈絡,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是應有之義;另一方面則需以現代學科視野,來研讀經典。談學應有「浮生願向書叢老,不惜將身化蠹魚」之境界,「世間唯有讀書難」,雖是「屋下架屋,床上施床」,亦可見學術傳承之脈絡。本書以授課講稿為主體,穿插「書隙過影」的思想隨筆,以期展現文獻研究的新視域。

作者介紹
楊亮|責編:顧世寶
    楊亮,男,河南衛輝人,文學博士。現為河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兼任廈門工學院國學院教授、河南師範大學圖書館研究員。獲得過全國教育碩士優秀教師、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幹教師、河南省創新人才、河南省優秀碩士論文指導教師等稱號。主持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元代翰林國史院與元詩風尚研究》(鑒定等級:優秀)和全國高校古委會、教育部等部門的項目多項,出版有《宋末元初四明文七及其詩文研究》、《袁桷集校注》、《王惲全集匯校》、《人間詞話釋評》等書。獲得河南省社科獎一等獎、二等獎多次。

目錄
第一章  文學典籍的建構與傳播
  第一節  文學經典的建構
    一  媒介建構經典
    二  選本對文學經典的塑造
    三  經典的重構與文學史的重寫
    四  自媒體時代的經典
  第二節  文學典籍的傳播
    一  學術研究的三個層面
    二  文獻的源與流
    三  問題意識的重要性
    四  典籍的符號化與原型化
    五  作為話語符號的典籍
    六  典籍的構成要素
第二章  學術研究的思想與視野
  第一節  中國古代學術的特點
    一  文人之學
    二  學者之學
    三  通人之學
  第二節  中國古代知識譜系的確立
    一  中國古代知識系統的特點——倫理性
    二  中國古代知識系統的特點——實用性
  第三節  學術研究的態度與路徑
    一  質疑精神與問題意識
    二  學術研究的穩健之道
    三  學術與人生
  第四節  學術視野的偏差
    一  知識結構決定對問題的認識
    二  從詩詞大會看古今國學的差異
    三  古今文人群體的差異
    書隙過影之一:讀書要讀進去,亦須讀出來
第三章  問題意識與意識形態
  第一節  問題意識與文本分析
    一  寫文章要有問題意識
    二  文本思想與意識形態
    三  文本分析的話語語境
  第二節  作為方法的意識形態
    一  意識形態與文學研究
    二  經學話語與修前朝史
    三  元朝修史的合法性
第四章  文學、文本與話語
  第一節  主體、文本與話語形態
    一  文體形式制約下的「話語」形態
    二  主體與著作:創作主體的選擇傾向
    三  政治性「話語」背後的迎合
    四  「文以載道」的意涵及其超越性
  第二節  文學文本的價值構建
    一  文學文本的審美價值體系
    二  「話語的規律性」與文本的邏輯
    三  文學文本自身機制的建構
    四  「身份認同」與人物研究

    書隙過影之二:胸中要有閱歷,要有波瀾
第五章  文獻整理新視野:理論與方法(一)
  第一節  古籍整理的相關原則
    一  確立版本
    二  校記、標點原則
  第二節  古籍整理的幾個步驟
    一  底本的選擇
    二  參校本的選擇
    三  註釋
  第三節  古籍整理之校勘
    一  校勘之原則
    二  校勘之方法
    三  王念孫《淮南內篇第廿二》之校勘方法
  第四節  古籍整理視野下的年譜編撰
    一  年譜的初步認知
    二  交游與年譜材料真偽
    三  年譜的具體做法
  第五節  古籍整理與藏書
    一  古籍整理是一種特殊的學術技能
    二  古籍整理的「多樣化」
    三  古籍整理——一種學術史的塑造
    四  「強迫閱讀」與學術「祛魅」
    五  藏書與古籍整理的關係
    六  孔子和朱熹的古籍整理活動
    七  藏書催生出古籍整理
  第六節  古籍整理使將死的文字變為「活的」文獻
    一  「活的」文獻
    二  古籍整理要做到什麼
    三  文獻典籍就是一種歷史性書寫
第六章  文獻整理新視野:理論與方法(二)
  第一節  媒介、符號和知識生產視野下的古籍整理
    一  媒介與符號
    二  何謂知識生產
    三  知識生產的背後
  第二節  層層累積性知識形態與古籍整理之間關係的解讀
    一  經學視角下文獻的層層累積
    二  宋代朱陸學術差異對文獻整理與思想塑造的意義
    三  以《文選》為代表的文學性文獻整理對國人思想形態的塑造
第七章  文獻研究新視野:理論與方法(三)
  第一節  文獻、理論與文學史
    一  理論是中國化的理論
    二  元典研讀及「四書」的重要性
    三  以問題為核心的學術研究
    四  文獻學、文學史與學術史
  第二節  中國典籍與西方符號學
    一  從如何研究說起
    二  意義的規定:能指與所指
    三  對比替換法
    四  「含蓄意指」與象徵性互動
    五  「直接意指」和「含蓄意指」

    書隙過影之三:是否融入所謂的當時主流並不重要
第八章  古典文獻中的思想史與學術史
  第一節  古典文獻與思想史視野
    一  文獻與思想
    二  明末清初的學術變遷
    三  孫奇逢與李顒
    四  黃宗羲與顧炎武
  第二節  時代變遷與學術走向
    一  時代與學術的關係
    二  學術路徑的形成
    三  學術史的追尋
    四  文獻學存在的基礎
  第三節  研究的學術化轉向與文獻學之間的關係
    一  由字詞章句到檢束身心的學術傳統轉向對古籍形態發展的影響
    二  研究方法的提升——鑒賞型到研究型的轉變
    三  《夏峰先生集》與《日譜》比較對選定研究角度的啟發
    四  個人化寫作與譜系之建構
第九章  古典文獻中的政治史與文化史
  第一節  宋元時期政治對文化的影響
    一  宋代文學生態及其政治理想
    二  元代文學、學術與制度
  第二節  文化史上的南北問題
    一  地域的南北問題
    二  文化的南北問題
    三  學術的南北問題
    四  從南北看中國文化的融合和轉型
    書隙過影之四:學術要有出世精神
第十章  學術研究中的人物
  第一節  人物解讀的研究與還原
    一  人物研究的初步
    二  人物研究中的批評方式
    三  史料、形象與身份
  第二節  思想研究與人物製作
    一  人物思想的研究
    二  人物思想的形成原因
    三  相關材料與研究範圍
    四  人物的書寫與重塑
第十一章  立足文獻,闡釋歷史
  第一節  從正統論到華夷之辨
    一  正統論
    二  華夷之辨
    三  融合問題
  第二節  天地秩序的崩裂與重建:元代及現代中國的相關問題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天命問題
    三  祭祀問題
    四  修史問題
第十二章  古典文獻與經學視野
  第一節  經學視野下的中國古代文學文獻
    一  經學的現代社會處境

    二  經學的學術史觀照
    三  經學的發展流變
    四  經學的方法論基礎
  第二節  從《經學歷史》到目錄學
    一  從《經學歷史》看學術變遷
    二  目錄學與學術的演變
    書隙過影之五:讀書治學要有大格局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