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大腦筆記(神經系統塗色學習手冊)

  • 作者:(美)瑪麗安·C.戴蒙德//阿諾德·B.沙伊貝//勞倫斯·M.埃爾森|責編:彭玉//付研|譯者:劉麗娟
  • 出版社:科技文獻
  • ISBN:9787518990054
  • 出版日期:2022/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83
人民幣:RMB 8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主動學習和填塗練習的方式,由淺入深地介紹了大量有關大腦結構及其內部聯繫,神經細胞的基本解剖特徵、發育模式及各類細胞的內在聯繫等腦科學及相關解剖學、神經科學等醫學知識,並將相關的心理學、行為學研究結果做了簡要介紹。讀者可通過全書的塗色,了解大腦的發育、成熟和老化,意識的流動和集中,大腦皮層對挑戰的反應,以及大腦自己抑制疼痛的方式等知識,發現人類行為功能或障礙的根源所在。

作者介紹
(美)瑪麗安·C.戴蒙德//阿諾德·B.沙伊貝//勞倫斯·M.埃爾森|責編:彭玉//付研|譯者:劉麗娟

目錄
序言
本書使用方法
1–1  人類大腦簡介
1–2  大腦結構Ⅰ
1–3  大腦結構Ⅱ
1–4  神經系統
1–5  方向術語
1–6  不同截面和尺寸
2–1  神經
2–2  神經元的超微結構
2–3  神經元的分類
2–4  突觸的結構和類型
2–5  突觸的結構和功能動力學
2–6  神經膠質細胞
2–7  膜電位
2–8  神經衝動和跳躍式傳導
2–9  體表的一般感受器
2–10  牽張感受器
2–11  肌梭/肌腱器官動力學
2–12  效應器:神經肌肉接頭
3–1  生命之初
3–2  神經管的形成
3–3  神經元的起源
3–4  神經膠質細胞的起源
3–5  神經?的命運
3–6  脊髓的形成
3–7  腦的形成
3–8  腦壁發育:腦幹
3–9  腦壁發育:大腦(第1部分)
3–10  腦壁發育:大腦(第2部分)
3–11  腦壁發育:大腦的新皮質
3–12  神經系統的可塑性
4–1  脊髓平面和節段
4–2  脊髓的結構
4–3  脊髓反射
4–4  上行傳導通路:后柱
4–5  上行傳導通路:脊髓丘腦側束
4–6  上行傳導通路:脊髓丘腦前束
4–7  上行傳導通路:脊髓小腦後束和楔小腦束
4–8  上行傳導通路:脊髓小腦前束和脊髓小腦嘴側束
4–9  下行傳導通路:皮質脊髓束
4–10  混合性傳導通路:內側縱束降部和前庭脊髓束
4–11  下行傳導通路:頂蓋脊髓束和紅核脊髓束
4–12  下行傳導通路:網狀脊髓束
4–13  脊髓:神經纖維束總結
5–1  腦幹:背側面
5–2  腦幹:腹側面/下面(前下面)
5–3  腦幹斷面的形態
5–4  延髓:下髓平面斷面
5–5  延髓:中髓平面斷面

5–6  延髓:上髓平面斷面
5–7  腦橋:下部斷面
5–8  腦橋:上部斷面
5–9  中腦:下部斷面
5–10  中腦:上部斷面
5–11  中腦和間腦:交界處
5–12  腦幹網狀結構
5–13  小腦:外形
5–14  小腦皮質
5–15  小腦腳
5–16  丘腦:核定位
5–17  丘腦:傳入纖維
5–18  丘腦:傳出纖維
5–19  丘腦:非特異性神經投射系統
5–20  下丘腦:核結構
5–21  下丘腦:傳入纖維
5–22  下丘腦:傳出纖維
5–23  上丘腦和底丘腦
5–24  基底核
5–25  基底核:纖維聯繫
5–26  邊緣系統:神經核和纖維聯繫
5–27  邊緣系統:海馬
5–28  邊緣系統:海馬齒狀回微結構
5–29  大腦半球:外側面
5–30  大腦半球:內側面
5–31  大腦皮質:細胞組成
5–32  大腦皮質:皮質內迴路、傳入和傳出纖維
5–33  大腦半球的纖維繫統
5–34  主要的痛覺抑制通路
5–35  經額葉的冠狀切面:尾狀核的頭平面
5–36  經額葉的冠狀切面:前連合水平
5–37  經額葉/顳葉的冠狀切面:漏斗水平
5–38  經額葉/顳葉的冠狀切面:乳頭體水平
5–39  經頂葉/顳葉的冠狀切面:紅核水平
5–40  經頂葉/顳葉的冠狀切面:松果體水平
5–41  經殼的矢狀切面
5–42  經丘腦枕的矢狀切面
5–43  經尾狀核的頭內側面的矢狀切面
5–44  正中矢狀切面
5–45  經尾狀核的頭的水平切面
5–46  經丘腦前核的水平切面
5–47  經松果體的水平切面
5–48  經乳頭體的水平切面
6–1  腦神經概述
6–2  腦神經和各自出入顱的部位(孔裂)
6–3  腦神經核的功能排列
6–4  腦幹的腦神經及其核團
6–5  嗅神經(I)和嗅覺系統
6–6  視覺系統:眼
6–7  視覺系統:視覺通路

6–8  視覺通路的損傷
6–9  動眼神經(Ⅲ)
6–10  滑車神經(Ⅳ)和展神經(Ⅵ)
6–11  三叉神經(Ⅴ):感覺纖維成分
6–12  三叉神經(Ⅴ):中樞通路
6–13  三叉神經(Ⅴ):運動纖維成分
6–14  面神經(Ⅶ):特殊內臟運動纖維成分
6–15  面神經(Ⅶ):一般內臟運動纖維成分
6–16  面神經(Ⅶ):感覺纖維成分
6–17  聽覺系統:耳
6–18  聽覺系統:蝸神經(Ⅷ)及其通路
6–19  前庭系統:內耳
6–20  前庭系統:前庭神經(Ⅷ)及其通路
6–21  舌咽神經(Ⅸ):感覺纖維成分
6–22  舌咽神經(Ⅸ):運動纖維成分
6–23  迷走神經(X):感覺纖維成分
6–24  迷走神經(X):運動纖維成分
6–25  副神經(?):顱根和脊髓根
6–26  舌下神經(?)
7–1  脊神經的組成
7–2  軸突的髓鞘化
7–3  脊神經的分佈模式
7–4  脊神經及其神經叢
7–5  神經元變性
7–6  軸突再生
8–1  內臟神經系統(VNS)的傳出纖維部分
8–2  VNS:副交感神經
8–3  VNS:交感神經節
8–4  VNS:交感神經
9–1  腦的血液供應:頸內動脈
9–2  腦的血液供應:椎動脈
9–3  腦的血液供應:大腦動脈環
9–4  大腦半球的血液供應
9–5  前腦深部的血液供應
9–6  延髓和小腦的血液供應
9–7  腦橋和中腦的血液供應
9–8  大腦半球的靜脈迴流
9–9  硬腦膜竇
9–10  腦的被膜
9–11  腦室系統
9–12  腦脊液的循環
9–13  脊髓的血液供應和被膜
出版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