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牡丹亭互文指涉的英譯研究(精)

  • 作者:司炳月//于洋歡|責編:齊鈺//趙成偉
  • 出版社:中國戲劇
  • ISBN:9787104051770
  • 出版日期:2022/09/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20
人民幣:RMB 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白之(2002)、汪榕培(2000)和張光前(2001)的三部《牡丹亭》英譯本為分析對象,對《牡丹亭》英譯中的互文指涉進行個案研究。筆者認為,從互文性視角研究用典的翻譯需從以下四個方面認識典故的本質、意義以及用典的作用,即符號學本質、歷史文化內涵、「故事」形式、互文創作機制。基於此,本書提出了用典翻譯的兩條原則:第一,立足對典故的「識別」,「闡釋」其在文本中的新義;第二,再現原典故的寓意,引發目的語讀者的互文聯想。要獲得上述效果,用典翻譯的最佳譯法為以典譯典,其次為以文釋典。

作者介紹
司炳月//于洋歡|責編:齊鈺//趙成偉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牡丹亭》互文指涉英譯的研究背景與緣由
    一、湯顯祖研究的興起和發展
    二、明清傳奇的曠世傑作——《牡丹亭》
  第二節  《牡丹亭》互文指涉英譯研究的對象和內容
    一、研究對象
    二、研究內容
  第三節  《牡丹亭》互文指涉英譯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節  《牡丹亭》互文指涉英譯研究的意義
    一、促進「湯學譯學」的發展
    二、推動明清傳奇的英譯及研究
    三、總結用典和戲擬的翻譯原則和實踐準則
    四、豐富互文指涉翻譯研究內容
  第五節  本書的架構
第二章  互文性與互文指涉的翻譯
  第一節  互文性理論的演變
    一、解構主義視角下的互文性研究——寬泛與模糊
    二、結構主義視角下的互文性研究——精密與具體
    三、語言文化視角下的互文性研究——操作性與實用性
  第二節  互文性理論與模因論的差異分析
    一、理論來源和內涵:后結構主義與生物進化論
    二、主要分析單位:文本與語言
    三、指向性:指向未來與指向過去
    四、理論體系:嚴謹成熟與發展完善
  第三節  互文指涉的翻譯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三章  〈牡丹亭〉的英譯概況
  第一節  《牡丹亭》英譯研究的現狀
  第二節  全球化語境中的《牡丹亭》跨文化之旅
    一、《牡丹亭》文本研究的跨文化之旅
    二、《牡丹亭》英譯的跨文化之旅
  第三節  《牡丹亭》互文指涉英譯的難點
    一、舞台到案頭
    二、抄本與刻本
    三、曲文與賓白
  第四節  《牡丹亭》中的女性形象跨文化建構
    一、《牡丹亭》中的杜麗娘形象
    二、杜麗娘在復生前的形象:溫婉與叛逆
    三、杜麗娘在復生后的形象:躊躇與守舊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四章  《牡丹亭》用典英譯研究
  第一節  用典在《牡丹亭》文本中的作用
  第二節  以古喻今  古今同體——歷史類典故的英譯
  第三節  交相輝映  相得益彰——文學類典故的英譯
  第四節  以幻寫實  幻實相生——神話傳說類典故的英譯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牡丹亭》戲擬英譯研究
  第一節  戲擬在《牡丹亭》文本中的作用

  第二節  和而不同  相似相異——諧音戲擬的英譯
  第三節  改寫易質  挪用轉換——仿作戲擬的英譯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六章  互文指涉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
  第一節  矛盾對立  辯證統———文本間性與譯者主體性
  第二節  主動被動  並存不悖——互文指涉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顯現
    一、識別闡釋  動態往複——譯者對互文指涉的提取
    二、宏觀核心  微觀形式——譯者對互文指涉的表達
    三、內在差異  外在選擇——戲劇詩學對譯者的影響
  第三節  本章小結
第七章  結語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