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搞科學--在哲學的啟示下/啟真科學

  • 作者:(加)馬里奧·邦格|責編:王志毅|總主編:王志毅//潘濤|譯者:范岱年//潘濤
  • 出版社:浙江大學
  • ISBN:9787308222761
  • 出版日期:2022/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93
人民幣:RMB 6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一本關於科學哲學的著作,從哲學的角度討論科學研究中的哲學預設,以及這些哲學預設可能導致的科學研究結果。
    本書探討正在進行中的科學,這個過程通過自然、社會和生物科學中的諸多事例來加以說明。

作者介紹
(加)馬里奧·邦格|責編:王志毅|總主編:王志毅//潘濤|譯者:范岱年//潘濤
    馬里奧·邦格(Mario Bunge):現當代著名科學哲學家,加拿大籍,1919年出生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里斯。1952年獲阿根廷拉普拉塔國立大學物理學-數學博士學位,現任加拿大麥吉爾大學邏輯學和形而上學教授。     邦格教授涉獵廣泛,著述豐富,目前共出版專著80多部,發表學術論文400余篇,部分著作曾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多個國家出版。他早年主要從事於理論物理學研究,代表作有《物理學基礎》(1967)、《物理學基礎中的問題》(1971)等;後轉向科學哲學方面,代表作有《物理學哲學》(1973)、《方法、模型和物質》(1973)、《科學哲學一、二卷》(1998)、《生物哲學的基礎》(2008)等;目前主要從事社會科學哲學方面的研究,就社會科學研究中基礎的哲學概念、原則、假設和一般哲學問題進行了系統而詳盡地梳理和分析,代表作有《在社會科學中發現哲學》(1996)、《爭論中的社會科學》(1998)等。在哲學方面,他最重要的貢獻是其8卷本《基礎哲學論集》,內容涵蓋語義學、本體論、認識論、科學哲學和倫理學,對哲學各個方面進行了系統而嚴格的研究,成為現代哲學的基礎;此外,他還著力于對哲學進行精確化的改造,並以精確哲學為目標的「科學唯物主義」享譽學界,代表作有《精確哲學》(1973)、《科學的唯物主義》(1981)等。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太初有問題
  1.1  在源頭
  1.2  問題的類型
  1.3  反問
  1.4  尋求研究問題
  1.5  問題體系
第二章  科學研究計劃
  2.1  科學家執行研究計劃
  2.2  研究團隊
  2.3  研究計劃的概念分析
  2.4  研究綱領:成功的,失敗的,二者之間的
  2.5  真正的科學與偽造的科學
  2.6  公認的科學觀
  2.7  現象論阻礙了知識的進展
  2.8  科學性:劃界問題
第三章  成果的評價
  3.1  成功的標準:新真理
  3.2  證偽可證偽主義
  3.3  經驗論的確證是不夠的
  3.4  科學性指標
  3.5  附記從維勒的偶然發現到約安尼茲的爆料
  3.6  電腦的作用
  3.7  再談劃界問題
第四章  科學與社會
  4.1  從孤獨天才到研究團隊
  4.2  研究團隊
  4.3  科學爭論
  4.4  后現代主義者的滑稽模仿
第五章  公理系統
  5.1  直觀推理與公理化推理
  5.2  模型的混亂
  5.3  理論的公理化表述對抗啟髮式表述
  5.4  雙重公理系統:形式的和語義的
  5.5  關於量子物理學的平庸觀點
  5.6  從原理出發推理,而不是引用聖經
  5.7  精神:腦過程,信息傳遞,還是錯覺
  5.8  團結的公理化理論
  5.9  雙重公理系統的好處
  尾聲
第六章  存在
  6.1  導言:它是非□(特殊符號)
  6.2  真實存在:概念和標準
  6.3  概念存在
  6.4  語義存在
  6.5  幻想的存在
  6.6  超實在論
  尾聲
第七章  實在檢驗
  7.1  事實、資料和尋找

  7.2  指示器
  7.3  理論模型
  7.4  實驗室中的哲學:從經驗論到實在論
  7.5  歸納,演繹,還是假說推理
  7.6  循證哲學
第八章  實在論
  8.1  沒有事實和事實真理就沒有科學
  8.2  實在論命題
  8.3  現象論和現象學
  8.4  非實在論在經驗論中是新近的和內在的
  8.5  詮釋學和計算主義
  8.6  混淆事實與現象
  8.7  康德的非決定
  8.8  駁非實在論
  8.9  科學研究預設了實在論
  8.10  從希羅多德到量子專家
  8.11  實踐哲學:六種實在論
  8.12  反形而上學反作用
  8.13  將物質科學去物質化
  8.14  將形而上學同認識論相結合
  尾聲
第九章  唯物論:從機械論到系統論
  9.1  從早期的唯物論到科學革命
  9.2  笛卡兒,反常的哲學家一科學家
  9.3  哲學家中的唯物論
  9.4  馬克斯·韋伯,反唯物論者但又是半個實在論者
  9.5  現代科學家接受唯物論
  9.6  自然主義,系統唯物論的先驅
  9.7  超自然秩序
  9.8  系統唯物論或整體唯物論
  尾聲
第十章  科學主義
  10.1  科學主義被誤解和誹謗
  10.2  啟蒙科學主義
  10.3  反啟蒙的反科學主義
  10.4  檢驗反科學主義
  10.5  科學研究的哲學母體
  10.6  關於科學,什麼是如此特別
第十一章  技術、科學和政治
  11.1  定義和定位技術
  11.2  作為現代性動力的技術和科學
  11.3  技術科學
  11.4  技術渴望症和技術恐懼症
  11.5  技術的道德和政治方面
  11.6  真知和佯知
  11.7  科學和哲學:奇特的夥伴
  尾聲
附錄1  擺脫自由意志:一種神經科學的視角
  A1.1  自由意志概念:起源和傳統假設
  A1.2  認知神經科學中原始自由意志觀念的反彈

  A1.3  關於自由意志的一個新的(神經認知的)觀點
  A1.4  走向網路科學支持的自由意志的非鑲嵌式觀點
  A1.5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2  心靈哲學需要一個更好的形而上學
  A2.1  導言
  A2.2  馬里奧·邦格的唯物論形而上學
  A2.3  系統和機制
  A2.4  為什麼許多形而上學進路不令人滿意
  A2.5  還魂屍和思維機器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