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經濟功能協同提升研究與示範/自然保護地功能協同提升研究與示範叢書
內容大鋼
本書基於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建設中生態經濟功能協同提升過程中面臨的關鍵科學問題,評估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以及生態功能和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運用規範、通用並不斷創新的野生動物調查監測方法對三江源國家公園的野生動物進行了持續觀測和保護研究,建立了三江源國家公園野生動物多樣性資料庫,對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適宜棲息地進行評估和風險預警;對日益頻發的「人獸衝突」事件進行解析與有效防範示範;以黃河源園區為案例評估了草地承載力並構建了生態保護與畜牧業協調發展新模式,有力地促進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經濟功能的協同提升。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先行先試成了我國國家公園建設的示範引領,對其他試點建設的國家公園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本書適合從事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和自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管理和科研工作的人員參考使用,適合生態學、林學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學科研究人員和高校師生作為參考書。
作者介紹
張同作|責編:馬俊//孫青
張同作,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高原生物適應與進化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青海省動物生態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主任;青藏高原動物多樣性保護與管理創新團隊負責人。長期從事青藏高原珍稀瀕危動物保護生物學及進化生態學研究,將種群基因組學、宏基因組學、比較基因組學等研究的新技術和方法應用到高原草食動物研究中,解析青藏高原特有草食動物的種群歷史、瀕危過程及瀕危機制,提出保護和管理對策。
在青藏高原動物資源科學考察與監測、瀕危動物保護技術、棲息地評價與恢復技術及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領域取得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推動了青藏高原動物保護生物學發展。先後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和面上項目,在Cell research,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Molecular Ecology等刊物上發表論文140多篇(SCI收錄期刊論文80多篇)。兼任中國動物學會理事、青海省動物學會理事長等職。
目錄
叢書序
叢書前言
本書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第二節 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建設歷程和成效
第三節 三江源國家公園概況
第二章 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系統完整性評估
第一節 評價指標選取原則
第二節 生物完整性指數評價體系
第三節 三級法評估框架
第四節 生態系統完整性評估框架
第五節 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系統完整性評估
第三章 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功能評估
第一節 生態功能評估方法
第二節 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系統類型空間分佈格局
第三節 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功能空間格局
第四節 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功能變化態勢
第五節 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功能變化驅動因素解析
第六節 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功能提升對策
第四章 三江源國家公園水源涵養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研究
第一節 生態系統服務概念及相關理論
第二節 生態系統服務研究目的和意義
第三節 三江源國家公園水源涵養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功能評估
第四節 基於水源涵養生態系統服務的三江源國家公園草地生態補償探討
第五章 三江源國家公園動物多樣性特徵
第一節 研究方法
第二節 三江源國家公園物種多樣性特徵
第三節 三江源國家公園獸類多樣性特徵
第四節 三江源國家公園鳥類多樣性特徵
第五節 小結
第六章 長江源園區動物多樣性特徵
第一節 長江源園區概況
第二節 調查方法
第三節 長江源園區物種多樣性特徵
第四節 長江源園區常見物種的分佈現狀
第五節 小結
第七章 瀾滄江源園區動物多樣性特徵
第一節 瀾滄江源園區概況
第二節 調查方法
第三節 瀾滄江源園區物種多樣性特徵
第四節 常見物種的分佈現狀
第五節 小結
第八章 黃河源園區動物多樣性特徵
第一節 黃河源園區概況
第二節 調查方法
第三節 黃河源園區物種多樣性特徵
第四節 黃河源園區常見物種的分佈現狀
第五節 小結
第九章 三江源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棲息地適宜性評估
第一節 棲息地評估的背景、意義與進展
第二節 雪豹和岩羊生境適宜性分析
第三節 藏原羚生境適宜性評價
第四節 重點保護鳥類生境適宜性分析
第十章 三江源國家公園人獸衝突
第一節 人獸衝突研究現狀
第二節 人獸衝突研究目的和意義
第三節 人獸衝突特徵與牧民態度認知研究
第四節 人獸衝突驅動因素研究
第五節 人獸衝突風險區識別
第六節 人熊衝突緩解措施實施成效及其潛在緩解策略
第十一章 黃河源園區瑪多縣草地承載力評估
第一節 瑪多縣草地利用現狀
第二節 大型野生食草動物適宜棲息地面積估算
第三節 瑪多縣草地承載力現狀評估
第四節 小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