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求是與前瞻(張幼雲美術教育論集)

  • 作者:張幼雲|責編:陰奕璇//張甜
  • 出版社:中國文聯
  • ISBN:9787519047924
  • 出版日期:2022/05/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07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作者篩選了自己不同時期較有代表性的論文與文稿45篇,按審思、考察、力行、前瞻分類排列,集中呈現一位有從事豐富教學經驗的理論工作者對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的深入思考與前沿探索。本書既有敏銳的理論思辯,更有深入的個案研究,試圖在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中,解答中國高校美術教育令人困惑的現實問題。由於作者長期開展中外美術教育比較研究,能在國際視野中審視現實問題,抓住關鍵展開問題探討,得出的結論往往富有啟發性,本書的出版對中國高等美術教育創新性發展有著重要啟示。

作者介紹
張幼雲|責編:陰奕璇//張甜
    張幼雲,男,1955年7月出生於湖北蘄春縣,2004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獲得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廣州美術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教育南方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材和教育部學位中心評審專家,世界華人美術教育協會主席。

目錄
審思
  論高等美術教育對形成創意社會應有的功能
  觀念與技藝偏廢之利弊
  跨學科學習與「多能一專」
    ——論美術教師教育課程設置之準則
  論成功建構新的課程體系必備的前提
  高校美育課關鍵是加強美的鑒賞與創造實踐
  論打進傳統與打出傳統
  現代中國書畫鑒定方法論之我見
  經濟全球化,藝術家何為
  論藝術接受者的趣味結構
  公眾趣昧趨向與藝術的創造
  藝術大眾化與藝術生態鏈
考察
  集美聞名全國
    ——新時期廣州關院產學研結合的設計教育考察
  產學研結合與新時期廣美設計教育的輝煌
    ——尹定邦井,生訪談錄
  集美公司的創辦與廣州美院環藝教育的優勢
    ——林學明先生訪談錄
  我們在產、學、研結合中學會融合市場與理想
    ——吳衛光先生訪談錄
  積淀與超越
    ——廣州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教學改革新觀察
  在跨學科發展中尋求辦學特色
    ——紀念廣州美院美術教育系創建30周年
  風雨兼程三十年
    ——對話廣州美院原美術教育系歷任系主任
  新融合
    ——全國高等美術院校水彩研究生探索性水彩邀請展序
  兒童美術教育的可貴探索
    ——在北京斯瑪特藝術教育高峰論壇上的講話
  凝練質樸大氣磅?
    ——王肇民水彩學派的美學追求
  中國畫百年尋思
    ——圍繞「百年中國畫展」展開的學術調查與採訪
  楊之光《一輩子第一回》
  成功塑造魯迅形象的油畫傑作《永不休戰》
  吳志偉:新時期再創嶺南牙雕藝術奇跡的大師
  五彩繽紛與心靈幻境
    ——馬高驤教授作品藝術魅力探尋
  在生活與自然中尋求靈感
    ——解讀莫伯華教授藝術生命活力之源泉
  多重視角審視,思辨實證融通
    ——鄧福星《美術概論》之學術特色
  重振實學精神的中國畫學研究力作
    ——簡評阮璞教授的《中國畫史論辨》與《畫學叢證》
  嚴謹求實的畫學研究典範
    ——論阮璞畫學成就之價值
力行

  從國情出發,有效推進教學方式方法改革
    ——關於藝術理論公共課開展互動討論式教學之探索
  課程改革與教學觀念的轉變
  高校設計專業珠三角遠程實踐平台的構建及其意義
  《美術教育大視野——中外高等美術教育比較研究》序
  融合·互動·創新
    ——第四屆世界華人美術教育大會綜述
  面向農村,深化改革,辦出有特色的美術教育專業
前瞻
  市場經濟條件下高等美術教育的多向選擇
  未來視覺藝術教育核心功能探究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