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歐洲傳播思想史(修訂版)

  • 作者:許正林|責編:馬瑞瑞//金鈴
  • 出版社:上海人民
  • ISBN:9787208177031
  • 出版日期:2022/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802
人民幣:RMB 1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傳播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誕生於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但傳播思想的產生,卻可遠溯至古希臘。正如著名傳播理論家E.M.羅傑斯所說,「任何涉入一條新的河流的人都想知道這裡的水來自何方,它為什麼這樣流淌。」「我們來自哪裡?」這是傳播學這一年輕而又古老的學科所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本書就是這樣一本溯源之書。從2000多年前古希臘的學園到當代異彩紛呈的網路世界,本書試圖跨越時間的藩籬、打破學科的界限,在對數代學者、哲人思想的考察中,追索傳播思想在歐洲的產生、發展及嬗變,在歷史脈絡和廣闊的人文社科背景下勾勒出一幅傳播學的「世系表」。作為一本較完整的西方傳播思想史研究著作,作者以個性解讀方式,取精探幽,有助於開拓讀者視野,推動傳播思想研究的深入。

作者介紹
許正林|責編:馬瑞瑞//金鈴
    許正林,1992年6月獲南開大學文學碩士學位,2001年6月獲華中師範大學文學博士學位。曾任上海大學影視學院副院長,現任上海大學影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當代西方宗教大眾媒介傳播態勢與影響研究」,國家社科項目「當前西方基督教網路傳播態勢及其影響研究」,國家體育總局項目「中國體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研究」。出版著作《歐洲傳播思想史》《傳播理念的核心與邊界》《中國新聞史》《新聞編輯》《體育傳播學》《中國現代文學與基督教》《老舍》等,主編《中國廣告研究30年文選》《西方廣告學經典著作導讀》《新媒體新營銷與廣告新理念》等,在《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南開學報》《江漢論壇》《新聞記者》《當代電影》《今傳媒》多種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90余篇。

目錄
溫州大學中文學科建設叢書總序

緒論
  思想史概念
  思想史範式
  歐洲傳播思想的界定
  傳播思想史的研究
第一章  從遠古到希臘:傳播觀念的緣起
  古希臘神話:口頭傳播的思想
  祭儀:作為最初的人的傳播
  語言中的傳播觀念
  文字的出現:思想的符號
第二章  思想的言說:古希臘人的傳播觀
  政治之學:古希臘的修辭學
  邏各斯:赫拉克利特的傳播觀
  精神助產術:蘇格拉底的對話與交際觀
  語言與表達:柏拉圖的對話觀
  古希臘修辭學的集大成者:亞里士多德
  民主化:希臘化時期的傳播觀念
  神學邏各斯學說:斐洛
第三章  政治之術:羅馬帝國的傳播觀念
  羅馬帝國的文化策略
  羅馬帝國時代的傳播思想
  西塞羅的演說理論
第四章  中世紀:宗教文化傳播的時代
  中世紀的修辭學教育
  中世紀言論與思想控制
  巴比倫塔:《聖經》中的傳播觀念
  中世紀宗教傳播的通俗化
  宗教與文化傳播觀念
  宗教的自我傳播探索
  印刷術:歐洲傳播的分界線
第五章  人性的覺醒:文藝復興時期的傳播觀念
  從神學到人學: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背景
  文藝復興時代的演說術
  馬基雅維利的政治宣傳觀
  但丁的俗語論
  培根的謠言論
  馬丁·路德的布道論
  彌爾頓的出版自由觀
  公共空間的濫觴:法國沙龍與英國咖啡館
第六章  理性與自由:啟蒙時代的傳播觀念
  信息公開:一種制度的思想起源
  洛克的言論自由觀與法國啟蒙運動
  思想交流方式:盧梭的語言起源論
  法國大革命:傳播的革命與革命的傳播
  政治傳播:羅伯斯庇爾的傳播觀
  《人權宣言》與《出版自由法》:資產階級言論自由文本
  工業革命的產物:城市和報刊
  早期報刊的萌芽

  17世紀的定期報刊
  18世紀的英國雜誌
  19世紀的廉價報刊
  公共輿論:市民社會的興起
第七章  19世紀:階級傳播意識的形成
  資產階級傳播意識形成的背景
  工業革命與無產階級報刊的興起
  資產階級傳播制度的建立
  輿論自由:密爾的經典闡述
  馬克思的傳播觀:從交往到自由報刊論
  列寧的傳播觀:無產階級黨報理論與新聞自由
第八章  現代傳播觀念:法蘭克福學派的批判理論
  法蘭克福學派:歐洲批判理論的代表
  批判理論的思想淵源
  批判學派的特徵
  法蘭克福學派的傳播批判
  文化工業:法蘭克福學派媒介批判的籌碼
  大眾文化:批判理論的關鍵詞
  法蘭克福學派的媒介批判理論
  法蘭克福學派評價
  霍克海默的大眾文化論
  阿多諾的文化工業論
  機械複製:本雅明的大眾傳播論
  單向度:馬爾庫塞的傳播影響論
  社會交往:哈貝馬斯的傳播論
第九章  大眾傳播與社會:伯明翰學派的文化研究理論
  伯明翰學派的特徵
  阿諾德:文化與無政府主義論
  葛蘭西:文化霸權理論
  霍爾:編碼解碼理論
  威廉斯:文化研究的先鋒
  費斯克:大眾文化批判理論
  傳播政治經濟學:媒介傳播行為理論
  湯林森:文化帝國主義論
第十章  結構主義:傳播的理性規則
  結構主義學說譜系
  索緒爾:話語體系的群體構建
  列維—斯特勞斯:人類聯結的結構主義觀
  拉康:「我」與他者認同的「鏡像關係」
  阿爾都塞:公意與質疑
  皮亞傑:言語表達的集體制度性
  羅蘭·巴特:解讀大眾媒介神話
  福柯:知識的話語構成
  德里達:語言的差異與蹤跡
  女性主義傳播批評
第十一章  符號學:解讀傳播密碼
  符號學的學說地圖
  葉爾姆斯列夫和雅各布森:符號的隱喻與轉喻
  格雷馬斯:符號語義學
  艾柯:代碼論和符號產生論

  克里斯蒂娃:意識形態符號學
  卡西勒—朗格:美學符號論
  巴赫金:符號學詩學與對話理論
  麥茨:電影符號學
  范·戴克:新聞符號論
  鮑德里亞:符號消費論
第十二章  闡釋學與語義學:思想傳播的哲學
  闡釋學與神學釋義學
  施萊馬赫:闡釋循環論
  狄爾泰:「精神科學」的方法
  伽達默爾:作為積極理解的闡釋
  雅斯貝斯:密碼理論
  福柯:話語理論
  利奇:語義學理論
第十三章  媒介理論與大眾傳播理論
  紐曼:沉默的螺旋
  布爾迪厄:場域與電視批判理論
  麥奎爾:大眾傳播理論
參考文獻
再版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