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論語英譯原理研究

  • 作者:蔡新樂|責編:劉艷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20399739
  • 出版日期:2022/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53
人民幣:RMB 1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提出應建構出適應歷史需要的儒學翻譯學,將中華文化思想精華運用於翻譯研究之中,推動翻譯研究走出后現代虛無主義的困境,最終建立起新的「跨文化的人的構成」的理論系統,以促使翻譯研究的理論建構走向「中國化」道路。並以此為思想導向,致力於儒家思想的方法論的探索及其在《論語》英譯之中的系統性運用。

作者介紹
蔡新樂|責編:劉艷
    蔡新樂,河南唐河人,1964年生,中山大學博士,現為深圳大學特聘教授,深圳地方級領軍人才。曾任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英語語言文學方向第一學術帶頭人,翻譯理論研究所所長;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兼職有: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一級學會理事,中國翻譯家學會翻譯理論與教學委員會理事;《廣譯》(南京大學與台灣政治大學合辦)聯合主編;國家社會科學項目評審專家等。

目錄
第一章  緒論:儒家翻譯學的意義和作用
  第一節  思路的可行性:「求放心」的意義
  第二節  翻譯研究的處境及其問題
  第三節  儒家翻譯學的趨向及其任務
  第四節  儒家思想的負載詞、關鍵詞和核心詞與本書的研究重心
  第五節  「中國譯論」的建構與儒家翻譯學的內德打造:尼採的「透視主義」與儒家的「感通」
  第六節  安樂哲的「中庸」focusing the familiar的「透視主義」問題
  第七節  「中庸」之導向、《論語》英譯原理研究與本書的探索課題
第二章  「心」丟了以後:《論語》中「一以貫之」的今譯和英譯問題初探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一貫之道」:傳統疏解中的「心與理」與現代疏解中「心」的缺席和「理性」的登場
  第三節  今譯的問題:沒有「心」的「思想」與只見「理性」的「學說」、「原理」
  第四節  英譯之中的「一貫之道」:「原理」的霸權與「線索」的暴斂
  第五節  英文亦需之「心道」:「一以貫之」之三重意蘊及其仁化循環和自我回歸
  第六節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思之心」英譯的原理研究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儒家之「思」的意義
  第三節  三種「常識」之於儒家思想的(跨文化)傳譯
  第四節  「心」的傳譯需要「極其原理」
  第五節  「詩教」與英譯之「心」
  第六節  本章小結:跨文化交流需走上心心相印的「恕道」
第四章  求放心以成中庸的英譯:以「民鮮(能)久矣」為個案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無中庸,何以得儒家思想之正解及其外譯之進路?
  第二節  今譯的不通與混亂及其出路:峻極于天的追求與熊十力的中庸觀
  第三節  英譯的問題與「中庸」的外傳的支點
  第四節  《中庸》表達英譯解決方案:求放心,道家與儒家的比較及莎士比亞與海德格爾的啟示
  第五節  本章小結
……
第五章  從「繪事後素」的理解看〈論語》英譯的方法論問題——與鄢秀、鄭培凱商?
第六章  《論語》之中「仁」的英漢譯解原理簡論
第七章  儒家的「迴環道路」與〈論語·學而》章的今譯和英譯
第八章  「聖人氣象」如何再現?——論〈論語》的「心源」導向的跨文化英譯
第九章  夫子「作與不作」的歷史意義與跨文化英譯原理研究
第十章  「聞一知二」的子貢跨文化英譯形象的原理初探
第十一章  子路的「知與不知」三層意蘊的中庸之道跨文化譯解初探
第十二章  中庸解〈論語〉及其跨文化問題:以「兩端」為例
第十三章  〈論語〉英譯要求中庸的回歸:以「異端」的處理為例
第十四章  〈論語〉英漢譯「天」與「德」的缺席:中庸解「子以四教」
第十五章  結論
附錄  認識論的侵入與「道」、「德」的失守:許淵沖英譯《論語》問題之管見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