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系統哲學思想史研究

  • 作者:高劍平//齊志遠|責編:郭勇斌//冷玥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722584
  • 出版日期:2022/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43
人民幣:RMB 1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系統哲學思想史,即人們對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系統性認識的歷史,它經歷了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個發展時期。與此相對應,產生了古代樸素哲學的系統思想、近代辯證哲學的系統思想以及現代建立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系統科學的基礎上的系統哲學思想。本書從「實體」和「關係」的角度切入,全面深入地梳理並總結了系統哲學的「關係」思想、整體思想、非線性思想與演化生成思想。
    當今人類所面臨的各種各樣的全球性問題,要求人類揚棄傳統哲學的「實體」性思維,吸納系統哲學的「關係」性思維,依靠辯證的系統自然觀及系統哲學思想來尋求解決方式。
    本書適合科技哲學及相關領域的研究者、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參考,也可供對哲學感興趣者閱讀。

作者介紹
高劍平//齊志遠|責編:郭勇斌//冷玥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第一次科技革命:「實體」對象及對「實體」的認識
  一、近代科學技術誕生的標誌:關於「實體」的機械自然觀和科學方法論的建立
  二、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實體」科學與「實體」經濟相互促進的結果
第二節  第二次科技革命:「實體」思維的巨大勝利
  一、生產力的飛速提升:「經濟實體」的價值
  二、人與社會聯繫密切:「社會實體」的價值
  三、技術科學化:「科學實體」的價值
第三節  「實體」思維的缺陷與「關係」思維的孕育
  一、「實體」思維的四個缺陷
  二、現代物理學革命:「關係」思維的孕育與發展
  三、系統科學:「關係」思維的形成
第四節  「關係」思維:從系統科學到系統哲學
  一、系統科學興起:「關係」範疇的確立
  二、系統科學:「關係」的複雜性特徵
  三、從系統科學到系統哲學
  四、系統哲學思想
第五節  系統哲學思想史研究何以可能
  一、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
  二、何為系統哲學思想史
  三、系統哲學思想史研究的充分必要條件
  四、研究內容、研究方法與研究意義
第一章  一般系統論前期的系統哲學思想
  第一節  東西方古代哲學:「實體」與「關係」的提出
    一、古希臘時期的系統哲學思想
    二、中國古代的系統哲學思想:「整體」思維與「關係」思維
  第二節  近代的機械論與辯證論:系統哲學思想的邏輯環節
    一、近代前期:形而上學整體觀的系統哲學思想
    二、近代後期:辯證整體觀的系統哲學思想
  第三節  「機體論」:凸顯「關係」與「整體」的系統思想
    一、「機體論」的興起
    二、「機體生物學」:貝塔朗菲早期探索的成果
    三、對貝塔朗菲「機體論」系統思想的評價
第二章  構成論階段的系統哲學思想:破「實體」立「關係」
  第一節  一般系統論的系統哲學思想
    一、貝塔朗菲與一般系統論的創立
    二、一般系統論的內容
    三、一般系統論所蘊含的系統哲學思想:從「實體」轉向「關係」
  第二節  控制論的系統哲學思想
    一、維納與控制論的創立
    二、控制論的主要內容
    三、強化「關係」的系統哲學思想
  第三節  資訊理論的系統哲學思想
    一、問題的提出與資訊理論的形成
    二、資訊理論的主要內容
    三、資訊理論所蘊含的系統哲學思想
第三章  自組織理論階段的系統哲學思想:從存在的「實體」到演化的「關係」
  第一節  耗散結構論的系統哲學思想
    一、自組織理論的歷史考察
    二、普里高津與耗散結構論的建立

    三、耗散結構論的主要理論概念
    四、耗散結構論的理論要點
    五、耗散結構論的系統科學思想
    六、耗散結構論所蘊含的系統哲學思想
  第二節  協同學的系統哲學思想
    一、哈肯與協同學的創立
    二、協同學的主要內容
    三、協同學所蘊含的系統哲學思想
  第三節  超循環理論的系統哲學思想
    一、艾根與超循環理論的創立
    二、超循環理論的主要內容
    三、超循環理論對系統哲學思想史的貢獻
    四、簡短的評價
  第四節  自組織理論:揭示事物演化機制的系統哲學理論
第四章  生成論階段的系統哲學思想:從「關係」的演化到「關係」的生成
  第一節  突變論的系統哲學思想
    一、突變論的科學背景與理論來源
    二、突變論的四個基本概念
    三、突變論的基本內容
    四、突變論所蘊含的系統哲學思想
  第二節  混沌理論的系統哲學思想
    一、混沌研究的歷史
    二、混沌理論的主要內容
    三、混沌理論所蘊含的系統哲學思想:從「關係」的演化到「關係」的生成
  第三節  分形理論的系統哲學思想
    一、芒德布羅與分形幾何思想的提出
    二、分形與分維的概念
    三、分形的特徵
    四、分形的類別
    五、分形理論所蘊含的系統哲學思想:「生成」與「整體」
  第四節  複雜性科學的系統哲學思想
    一、「複雜性科學」的提出
    二、複雜性科學與系統科學
    三、複雜性定義:跨越層次的生成性「關係」
    四、各學科領域的複雜性
    五、複雜性科學的研究對象:非線性科學
    六、複雜性科學所蘊含的系統哲學思想
  第五節  告別構成論,回歸生成論:生成論階段的系統哲學思想
第五章  當代國際上代表性系統學派的系統哲學思想
  第一節  美國:複雜適應系統(CAS)理論的系統哲學思想
    一、複雜適應系統(CAS)理論的基本內容與觀點
    二、CAS理論的主要特點
    三、CAS理論的哲學方法論意義與局限性
  第二節  比利時:「控制論原理研究計劃」的進化系統哲學思想
    一、布魯塞爾三人小組:「控制論原理研究計劃」的提出
    二、鮑爾斯:新控制觀
    三、圖琴:元系統躍遷理論
    四、進化系統哲學的理論體系
  第三節  英國:牛津大學弗洛里迪信息哲學學派的系統哲學思想
    一、牛津大學弗洛里迪信息哲學學派的建立

    二、信息哲學的研究綱領
    三、信息哲學的重點研究領域
    四、對信息哲學的簡短評價
  第四節  拉茲洛的系統哲學思想
    一、拉茲洛的系統本體論
    二、拉茲洛的系統認識論
    三、拉茲洛的系統價值觀
第六章  中國學者對系統哲學思想的獨特貢獻
  第一節  科學領域中中國學者獨特的系統哲學思想
    一、錢學森的系統哲學思想
    二、鄧聚龍灰色系統理論的系統哲學思想
    三、吳學謀泛系理論的系統哲學思想
  第二節  哲學領域中中國學者獨特的思想貢獻
    一、烏傑的「系統辯證論」思想
    二、羅嘉昌的「關係實在論」思想
    三、李曙華、金吾倫的「生成實在論」思想
    四、劉粵生、沈驪天的「信息增殖進化」理論
  第三節  簡短的評價
第七章  系統哲學思想史的理論根基:複雜的實在
  第一節  兩種「關係實在論」的理論分歧
    一、外在關係論:只注重物質和能量,不注重信息
    二、內在關係論:只注重信息,沒有關注物質和能量
  第二節  全面而真實的內涵:複雜性概念所指稱的實在
  第三節  複雜的實在:兩個結論
    一、第一個結論:構成、組織、生成兼容
    二、第二個結論:物質、能量、信息兼容
  第四節  複雜的實在:四點啟示
    一、對於理解進化的啟示
    二、對於唯物辯證法的啟示
    三、對於可持續發展的啟示
    四、對於哲學本體論的啟示
第八章  系統哲學思想與世界新圖景
  第一節  系統哲學思想與認識論變革:從「實體」的哲學到「關係」的哲學
    一、「關係」原理:不同學科的同型性認識論基礎
    二、「關係」與「實體」的歷史回顧
    三、「關係」:學科理論系統增長的淵源
    四、從「實體」的哲學到「關係」的哲學
  第二節  系統哲學思想與方法論變革: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日益成為一個整體
    一、知識變革:由學科結構層次到學體結構層次
    二、自然科學日趨「軟化」,日益向社會科學的認識方式逼近
    三、自然科學的認識方式發生顛覆性變革
    四、社會科學日趨「硬化」,日益向自然科學的認識方式逼近
    五、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領域正在日益成為一個整體
  第三節  系統哲學思想與世界觀轉換
    一、系統哲學思想與哲學本體論的結合:關係實在
    二、系統哲學思想與哲學認識論和方法論的結合:系統方法論
    三、系統哲學思想與哲學價值論的結合:系統價值論
    四、系統哲學思想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回歸與發展
  第四節  系統哲學思想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整體思想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國際權力觀

    二、「關係」思想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共同利益觀
    三、演化生成思想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可持續發展觀
    四、非線性思想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全球治理觀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