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王岳川品大學中庸/當代名家品讀系列

  • 作者:王岳川|責編:張佳彬//劉險濤
  • 出版社:中國民主法制
  • ISBN:9787516227732
  • 出版日期:2022/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85
人民幣:RMB 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由央視國學講座內容及北京大學「中國經典解讀」博士課程講義內容精選而成。《大學》《中庸》是中國儒家的重要經典,南宋朱熹把《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並稱為「四書」,宋元以後逐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就內容而言,在儒家經典「四書」當中,《大學》是入門之作;《論語》《孟子》對儒家思想進行了詳盡論述;而說到集儒家學說之大成的結晶之作,則非《中庸》莫屬。《大學》相傳是孔子弟子曾參所作,《中庸》相傳是孔子之孫子思所作。本書以「經典細讀」為特質,總結出中國文化以原典為基本的特點,梳理出中國主流文化深層次的文化精神,為災難迭起的世界重新「發現東方」精神生態價值做出了開拓性工作。

作者介紹
王岳川|責編:張佳彬//劉險濤
    王岳川,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評論家、書法家。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所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兼教委會副主任,國際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作者並長期擔任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主講,在央視「中華文明之光」主持《王羲之》《唐代書法》等欄目,其書法作品亦入選多種書法集。

目錄
導言
上編  品讀《大學》
  第一講  作為經典的《大學》及其當代價值
    一、由「記」上升到「經」
    二、《大學》的作者
    三、《大學》的文化心理整合的當代意義
    四、《大學》的當代精神生態價值
  第二講  《大學》「三綱」的精神高度
    一、大學之道第一綱「明明德」
    二、大學之道第二綱「親民」
    三、大學之道第三綱「止於至善」
    四、「止定靜安慮得」為《大學》六法
    五、「本末始終先後」是固本強根門徑
  第三講  《大學》的「八目」方法論問題
    一、格致誠正、修齊治平的人格升華
    二、「內聖外王」式的制度和靈魂互動模式
    三、格物的窮極觀照與精神指向
    四、修身為本是超越上下關係的人倫大本
  第四講  「明明德」與「親民」的綱舉目張
    一、光明大德的人性光輝
    二、君子維新的社會啟蒙
  第五講  「止於至善」的精神高地
    一、「知止」的主體自覺與多元取向
    二、人倫所止的仁敬孝慈信
    三、止於至善的切磋琢磨
  第六講  內本外末的人格提升
    一、求真知本的「聽訟」與「無訟」
    二、君子慎獨而誠中形外
    三、以誠為本而無愧天地
    四、誠意修身與面對本真
  第七講  身心公正的理性意識
    一、修身正心規避「不得其正」
    二、清心出塵的澄明境界
    三、身心端正的道德修為
  第八講  家國相連的社會倫理
    一、公正合度的人際交往
    二、由家及國的倫理擴展
    三、人己相系的道德力量
  第九講  天下太平的社會理念
    一、絮矩之道的重要意義
    二、仁政重民的施政原則
    三、德本財末的體用意識
    四、仁善保民的道德關注
  第十講  以義為先的行動原則
    一、仁人愛惡的理性判斷
    二、身本財末的價值關懷
    三、以義為利的治國綱領
中編  品讀《中庸》
  第十一講  《中庸》的作者及其成書過程考辨
    一、關於《中庸》的作者

    二、《中庸》成書的大體過程
  第十二講  中庸思想的實踐難度及中西中庸觀
    一、中庸的內在含義及其是否可能
    二、中庸思想的當代性與世界性
  第十三講  天人合一的儒家之道
    一、中庸的形而上學根據
    二、中庸的自我性情修養實踐
    三、中和的精神意義在於心懷謹慎
    四、中庸之路的正與反
  第十四講  中庸的精神高度與實踐價值
    一、中庸境界的高度與難度
    二、過與不及的歷史經驗教訓
    三、行中庸之道的思想文化意義
    四、作為理論和實踐雙重難題的中庸之道
  第十五講  中庸之難與君子之強
    一、須臾不離的中庸之道
    二、中庸不可能的深層原因
    三、君子之強的精神向度與價值操守
    四、君子遵道而行的中庸實踐
  第十六講  君子之道的廣大與隱微
    一、儒家對君子的多重規定性
    二、實踐君子之道的張力結構
    三、道不遠人的人文立場
    四、日用規範中的中庸實踐要求
  第十七講  中庸實踐的主體自覺與積極功效
    一、自我定位的「素位」意識
    二、循序漸進的君子之道
    三、敬畏神靈的當代思想啟示
    四、大德受命的中庸功效
  第十八講  禮治規範與倫理政治話語
    一、聖人續接的禮治規範
    二、中庸之政的人文關懷
    三、達道達德的社會公共價值
  第十九  講誠:修治天下的內在根據
    一、治國九經的政治思想
    二、政治的預見性與行使的合法性
    三、知行合一的為道功夫
    四、至誠之道的天地境界
  第二十講  至誠無息的精神生態意義
    一、致曲有誠的精神躍升
    二、至誠如神的精神投注
    三、成己成物的內外一體性
    四、至誠無息的精神超越性
  第二十一講  德合天人的文化理念
    一、至誠之道的實踐路徑
    二、與時俱進的文化意識
    三、治理天下的最高境界
    四、天人相喻的文化意義
  第二十二講  中庸之德的社會倫理價值
    一、至聖之道的五種美德

    二、簡淡謹微的道德境界
    三、內省慎獨的內修價值
  第二十三講  《大學》《中庸》的思想內涵與當代意義
    一、「三綱八目」將凡夫俗子鑄為君子賢人
    二、君子清貧自守的四種美好品格
    三、中庸標舉和諧觀是世界和平的願景
    四、中庸中和思想的歷史命運與當代價值
下編  品讀經典
  第二十四講  孔子「仁」學思想與中庸訴求
    一、原始儒家思想的中心範式
    二、儒道思想的內在歷史關聯性
    三、從「禮」中心到「仁」中心
    四、作為道德理想的「君子」境界
    五、孔子思想的啟迪性意義
  第二十五講  東方大哲老子《道德經》辯證法
    一、老子其人其書之謎
    二、老子反「仁義」說質疑
    三、本體論與宇宙論
    四、認識論與辯證論
    五、人生論與政治論
    六、語言論與審美論
    七、老子思想智慧的意義
  第二十六講  中庸美學與古典詩詞境界
    一、意境理論的話語生成
    二、藝術美意境的三個層次
    三、詩歌意境的審美之維
  第二十七講  《大學》《中庸》在21世紀的國學價值
    一、《大學》《中庸》等國學經典在21世紀有何意義?
    二、關於「四書」的閱讀進程和品讀要領
    三、近百年中國學術界對「四書」的嚴重誤讀
    四、國學對藝術審美境界提升有怎樣的滋潤功能
附錄
    一、大學章句
    二、中庸章句
    三、王岳川書《大學》
    四、王岳川書《中庸》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