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本書共8章,圍繞「建築節能與室內環境保障」這一方向,結合我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節能減排目標及長江流域獨特的氣候特徵和生產生活特點,重點闡述了建築室內熱環境改善的定量需求和人員供暖空調行為習慣,介紹了與該地區氣候特徵及多種運行模式特點相匹配的建築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指標、構造準則及營造技術體系、舒適節能供暖空調末端性能提升關鍵技術、實現壓比適應和變容調節的高效壓縮機技術、抑霜/除霜/探霜技術、供暖空調系統運行性能提升技術等,以及最新研發的適宜長江流城的新型高效空氣源熱泵系列產品設備及裝置等。這些成果落地會極大地改善該地區人居環境質量,顯著提高室內熱環境舒適度,同時有效減緩該地區供暖空調能耗急劇上升趨勢,助推國家節能減排戰略,為國家「30·60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綠色發展與建築節能減排
1.2 長江流域建築供暖空調的現狀與發展
1.3 長江流域建築供暖空調的問題與挑戰
1.4 本書主要內容與框架
第2章 室內熱環境的調控行為特徵及定量需求
2.1 室內熱環境營造基礎數據收集方法
2.1.1 熱環境調節行為社會學調研
2.1.2 住戶熱環境及行為追蹤測試
2.1.3 空調設備運行實時數據採集
2.2 住宅建築中的人員行為特徵
2.2.1 人員在室情況
2.2.2 熱舒適適應性調節行為
2.2.3 供暖空調用能行為
2.3 長江流域建築熱環境需求
2.3.1 長江流域室內熱環境和人員熱舒適
2.3.2 自然環境下人體生理指標隨溫度變化規律
2.3.3 長江流域地區建築室內熱環境定量需求
2.4 小結
第3章 降低供暖供冷用能需求的圍護結構和混合通風適宜技術及方案
3.1 長江流域氣候特徵與熱工氣候分區
3.1.1 長江流域氣候特徵
3.1.2 氣候分區方法
3.1.3 熱工氣候分區
3.2 氣候適宜性圍護結構性能參數與節能技術研究
3.2.1 研究方法
3.2.2 非透明圍護結構指標特性
3.2.3 外窗性能指標特徵
3.2.4 保溫
3.2.5 氣密性
3.2.6 熱橋
3.3 適宜的圍護結構構造及施工工法研究
3.3.1 鋼結構住宅蒸壓加氣混凝土牆板(ALC板)
3.3.2 ALC板內嵌式外牆提升施工工法
3.4 混合通風技術及策略研究
3.4.1 自然通風節能潛力
3.4.2 自然通風策略
3.4.3 機械通風節能潛力
3.4.4 機械通風效果研究
3.4.5 混合通風節能潛力量化分析研究
3.5 利用自然能源縮短空調和供暖時間的技術方案
3.5.1 長江流域自然能源應用形式
3.5.2 長江流域自然能源應用潛力評價
3.5.3 單一自然能源利用方式的應用效果
3.5.4 多種自然能源利用方式相結合的應用效果
第4章 供暖空調末端性能改善技術與統一末端
4.1 供暖空調末端在長江流域地區存在的問題
4.1.1 對流末端
4.1.2 輻射末端
4.2 對流型統一末端
4.2.1 對流型末端舒適性改善關鍵技術
4.2.2 分散型調溫調濕空調末端設備
4.3 輻射型統一末端
4.3.1 新型預製薄型地面輻射末端供暖性能
4.3.2 新型預製薄型地面輻射末端供冷性能與防結露研究
4.3.3 輻射空調系統除濕新風機
4.4 複合型統一末端
4.4.1 輻射與誘導送風複合供暖空調末端
4.4.2 裝配式載能空調系統複合末端
第5章 高效空氣源熱泵設備
5.1 長江流域建築對供暖空調設備的要求
5.1.1 長江流城室外工況及建築負荷特徵
5.1.2 空氣源熱泵的製冷與制熱名義工況
5.1.3 長江流域空氣源熱泵的技術特徵
5.2 轉子壓縮機的壓比適應及容量調節技術
5.2.1 新型端面補氣技術
5.2.2 滑板補氣技術
5.2.3 吸氣/補氣獨立壓編技術
5.3 抑霜、探霜與除霜技術
5.3.1 超疏水錶面改性抑霜技術
5.3.2 探霜技術
5.3.3 除霜技術
5.3.4 無霜空氣源熱泵技術
5.4 高效空氣源熱泵設計
5.4.1 空氣源熱泵室外機的實際運行工況
5.4.2 面向季節性能的逆向設計方法
5.4.3 壓比適應變容調節空氣源熱泵的循環構建
5.4.4 空調器的設計優化
5.4.5 多聯機的優化控制
5.5 現場性能測量方法
5.5.1 現場性能測量方法概述
5.5.2 空調器與多聯機的現場性能測量方法
5.5.3 性能測量裝置及其精度
5.6 小結
第6章 供暖空調系統構建與優化運行關鍵技術
6.1 能耗限值下的建築供暖空調系統設計方法
6.1.1 基於能耗限額的建築供暖空調系統設計與傳統的系統設計的差異
6.1.2 基於能耗限額的建築供暖空調系統設計流程
6.1.3 方案設計階段協同設計
6.1.4 詳細設計階段協同設計
6.2 基於熱源塔的新型供暖空調系統
6.2.1 熱源塔熱泵原理與系統構成
6.2.2 熱源塔熱質傳遞規律
6.2.3 熱源塔熱泵系統節能原理與節能潛力
6.3 供暖空調系統檢測與故障診斷
6.3.1 供暖空調系統長期檢測方法
6.3.2 供暖空調系統故障診斷
6.4 供暖空調系統優化運行
6.4.1 系統模型
6.4.2 優化方法
6.4.3 優化結果與節能原理
第7章 長江流域室內熱環境營造整體解決方案
7.1 長江流域微氣候特徵
7.1.1 典型微氣候特徵分類方法
7.1.2 長江流域典型微氣候特性
7.2 建築供暖供冷負荷特性及能耗需求
7.2.1 長江流域供暖供冷能耗現狀
7.2.2 典型城市負荷特性及基準能耗分析
7.3 居住建築滿足能耗限額的技術路徑分析
7.3.1 「多目標優化-多因素決策」模型
7.3.2 「多目標優化-多因素決策」結果分析
7.3.3 基於能耗限額的可行技術路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