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風(13世紀-19世紀中國對歐洲藝術的影響)(精)

  • 作者:(意)佛朗切斯科·莫瑞納|責編:王聰薈|譯者:龔之允//錢丹
  • 出版社:上海書畫
  • ISBN:9787547928073
  • 出版日期:2022/03/01
  • 裝幀:精裝
  • 頁數:306
人民幣:RMB 19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中國風(Chinoiserie)是自13世紀晚期開始就在歐洲出現的一種藝術和文化文化藝術現象,而馬可波羅在元大都(北京)受到元世祖忽必烈接見這一事件可以作為中國風尚興起的一個標誌。不過,中國風(Chinoiserie)這一學術術語則要到19世紀才得以確定,被用來形容受到中國或者更寬泛一些的遠東文化影響的歐洲藝術潮流。本書旨在通過配套的圖片與文字為讀者勾勒出中國風在歐洲發展歷史的軌跡。
    中國風是西方特有的文化現象,是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國形象。在工業革命之前的歐洲人印象中,中國是一個遙遠、神秘並且充滿詩情畫意的國度。許多歐洲的學者和藝術家都受到遠東進口的器物或是冒險家帶回的遠東見聞的啟發,在文學、戲劇、哲學、建築和藝術等領域創作出了大量讓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中國風並不局限於某一特殊的藝術媒介或特定的時代風格,它是一種廣泛的文化藝術訴求,從舞台劇到陶瓷工藝,從哲學到室內裝飾,從漆器工藝到音樂,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伴隨著歐洲文明而成長。中國風在歐洲的產生與風格發展,對歐洲藝術有著深遠的影響。
    本書大致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本書的前面兩章,主要分析和概括了從13世紀末到17世紀,中國風在歐洲的誕生和早期發展情況。本書的第二部分集中闡述了從17世紀晚期到19世紀晚期歐洲盛行的中國風的發展,這部分按照歐洲的歷史、政治、地域和文化等因素劃分章節,從法國開始,以義大利結尾。這樣的劃分不僅出於方法論的考量,更重要的是這樣可以使讀者更為清楚地區分中國風在歐洲各地和各時間段(從巴洛克、洛可可到新古典主義)不同的傳播方式。

作者介紹
(意)佛朗切斯科·莫瑞納|責編:王聰薈|譯者:龔之允//錢丹

目錄
導論和感言
起源:中國風形成之前的東方風格
  15世紀以前的中國和歐洲
  16—17世紀歐洲的異國風情
18世紀歐洲的中國風
  法蘭西
  英格蘭
  尼德蘭和丹麥
  德意志
  維也納和奧地利帝國
  俄羅斯,沙皇的帝國
  西班牙及其殖民地
  義大利
參考文獻
譯名對照表
譯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