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新型催化材料》是以新型催化材料的學術研究、理論探索和應用推廣為背景,重點討論了酸鹼催化材料、分子篩催化材料、金屬氧化物催化材料、光催化材料、仿?催化材料等的製備方法及結構和構效關係,新型催化材料的特殊合成方法、表徵技術等,舉例分析了近年來催化材料的應用,展望了新型催化材料的發展方向。
本書特色在於:催化理論與催化應用實踐並重,體系新穎獨特;既有相當的知識廣度,又有適中的學術深度;特別注重實際催化劑工程案例的分析評述,以期有助於讀者提高分析解決催化劑工程問題的能力。
本書可作為化工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學位課程教材,可作為高等院校材料、化學、環境、能源等相關專業學生的教學參考書,同時可供從事納米材料、化工新材料、環境材料、能源材料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參考。
作者介紹
編者:許俊強//郭芳//王耀瓊|責編:韓慶利
許俊強,教授,博導,重慶市首批青年骨幹教師,重慶市第五批高等學校優秀人才計劃,重慶市巴南區2018年「菁英人才」計劃,重慶市巴南區學術帶頭人。現任重慶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重慶市研究生優質課程「新型催化材料」負責人和重慶市一流課程負責人。長期從事新型催化材料的合成與應用、材料化工及環境化工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後主持市級重大教改等6項省部級項目,獲重慶市教學成果一等獎等省部級教學成果獎4項。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科技專項、重慶市重點研發計劃等科研項目30余項,發表論文100余篇,SCI、EI檢索70余篇。研究成果已申請發明專利20余項,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
目錄
第1章 概論
1.1 引言
1.2 催化作用
1.2.1 均相催化
1.2.2 多相催化
1.2.3 催化劑的基本組成
1.2.4 催化劑的反應性能
1.3 新型催化材料的合成
1.3.1 活性中心的調變
1.3.2 結構與織構的調變
1.3.3 新型催化材料合成的分子設計
1.3.4 新型催化材料的表徵
1.4 新型催化材料研究展望
1.4.1 酸鹼催化材料的研究展望
1.4.2 分子篩催化材料的研究展望
1.4.3 金屬氧化物催化材料的研究展望
1.4.4 光催化材料的研究展望
1.4.5 生物?催化材料的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第2章 酸鹼催化材料
2.1 引言
2.2 酸鹼的定義與分類
2.2.1 酸鹼的定義
2.2.2 酸鹼的分類
2.3 酸鹼催化材料的合成方法
2.3.1 混合法
2.3.2 浸漬法
2.3.3 離子交換法
2.4 酸鹼催化中心形成
2.4.1 無機載體負載酸中心的形成
2.4.2 鹵化物酸中心的形成
2.4.3 硫酸鹽酸中心的形成
2.4.4 磷酸鹽酸中心的形成
2.4.5 離子交換樹脂酸中心的形成
2.4.6 氧化物酸鹼中心的形成
2.4.7 雜多酸化合物酸中心的形成
2.5 固體酸鹼的性質及酸鹼中心的測定
2.5.1 固體酸鹼性質
2.5.2 酸鹼中心的測定方法
2.5.3 超強酸和超強鹼
2.6 酸鹼催化機理及催化作用
2.6.1 均相酸鹼催化
2.6.2 多相酸鹼催化
2.6.3 酸鹼性質與催化作用關係
2.6.4 酸鹼性的調節
2.7 酸鹼催化材料的研究現狀和進展
2.7.1 石油化工領域
2.7.2 有機合成領域
2.7.3 環保領域
參考文獻
第3章 分子篩催化材料
3.1 引言
3.2 沸石分子篩的結構與分類
3.2.1 天然沸石分子篩
3.2.2 微孔分子篩
3.2.3 大孔分子篩
3.2.4 介孔分子篩
3.2.5 複合分子篩
3.3 分子篩的合成方法
3.3.1 水熱合成法
3.3.2 溶膠凝膠法
3.3.3 離子交換法
3.3.4 組合合成法
3.3.5 其他合成方法
3.4 分子篩的摻雜與改性
3.4.1 表面修飾改性
3.4.2 金屬摻雜改性
3.4.3 陽離子交換法
3.5 分子篩催化材料在汽車尾氣脫硝領域的研究現狀和進展
3.5.1 天然沸石分子篩材料在汽車尾氣脫硝領域的研究現狀和進展
3.5.2 微孔分子篩材料在汽車尾氣脫硝領域的研究現狀和進展
3.5.3 大孔分子篩材料在汽車尾氣脫硝領域的研究現狀和進展
3.5.4 介孔分子篩材料在汽車尾氣脫硝領域的研究現狀和進展
3.6 分子篩催化材料在選擇催化氧化領域的研究現狀和進展
3.6.1 天然沸石分子篩材料在選擇催化氧化領域的研究現狀和進展
3.6.2 微孔分子篩材料在選擇催化氧化領域的研究現狀和進展
3.6.3 大孔分子篩材料在選擇催化氧化領域的研究現狀和進展
3.6.4 介孔分子篩材料在選擇催化氧化領域的研究現狀和進展
參考文獻
第4章 金屬氧化物催化材料
4.1 引言
4.2 金屬氧化物催化材料的特徵與分類
4.2.1 金屬氧化物催化材料的特徵
4.2.2 金屬氧化物催化劑的類型
4.3 金屬氧化物催化材料的合成方法
4.3.1 浸漬法
4.3.2 沉澱法
4.3.3 溶膠凝膠法
4.3.4 水熱合成法
4.3.5 離子交換法
4.4 金屬氧化物催化材料的表面改性
4.4.1 金屬助劑修飾
4.4.2 表面修飾改性
4.5 金屬氧化物催化材料在煙氣脫硫領域的應用
4.5.1 煙氣脫硫催化劑
4.5.2 負載型金屬氧化物催化劑
4.5.3 複合金屬氧化物催化劑
參考文獻
第5章 光催化材料
5.1 引言
5.2 光催化材料的結構與分類
5.2.1 光催化材料的能帶結構
5.2.2 光催化材料的分類
5.2.3 TiO2光催化反應的基本過程
5.3 光催化材料的製備方法
5.3.1 溶膠凝膠法
5.3.2 化學氣相沉積法
5.3.3 水熱法
5.3.4 沉澱法
5.3.5 微乳液法
5.3.6 模板法
5.3.7 陽極氧化法
5.3.8 熱膠黏合法
5.3.9 直接氧化法
5.4 光催化材料的表面改性
5.4.1 金屬離子摻雜
5.4.2 貴金屬沉積
5.4.3 非金屬元素摻雜
5.4.4 稀土元素摻雜
5.4.5 複合半導體
5.4.6 多元素共摻雜
5.5 光催化材料在環保領域的應用
5.5.1 光催化材料在大氣污染治理領域的應用
5.5.2 光催化材料在污水處理領域的應用
5.5.3 光催化材料在能源領域的應用
參考文獻
第6章 仿?催化材料
6.1 環糊精模擬?
6.1.1 水解?的模擬
6.1.2 核糖核酸?的模擬
6.1.3 轉氨?的模擬
6.2 大環聚醚及其模擬?
6.2.1 水解?的模擬
6.2.2 ?合成?的模擬
6.3 膜體系及其模擬?
6.4 聚合物及其模擬?
6.5 金屬??及其模擬?
6.6 ??
6.7 超氧化物歧化?的模擬
6.7.1 Cu,Zn-SOD的模擬
6.7.2 Mn-SOD的模擬
6.7.3 Fe-SOD的模擬
6.7.4 超氧化物歧化?的功能模擬
6.8 人工核酸?——氮雜冠醚配合物在催化核酸水解裂解中的研究和應用
6.8.1 氮雜冠醚過渡金屬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作為人工水解型核酸?催化核酸裂解的研究
6.8.2 氮雜冠醚鑭系金屬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作為人工水解型核酸?催化核酸裂解的研究
參考文獻
第7章 新型催化材料的特殊合成方法
7.1 等離子體表面修飾技術在新型催化材料合成中的應用
7.1.1 等離子體的定義
7.1.2 等離子體的分類
7.1.3 等離子體表面修飾技術原理
7.1.4 等離子體表面修飾技術的應用
7.2 微波表面修飾技術在新型催化材料合成中的應用
7.2.1 微波技術的概述
7.2.2 微波表面修飾技術原理
7.2.3 微波技術的應用
7.3 超聲波表面修飾技術在新型催化材料合成中的應用
7.3.1 超聲波技術概述
7.3.2 超聲波表面修飾技術原理
7.3.3 超聲波技術在催化劑製備及催化反應中的應用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