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孝文化與家庭養老

  • 作者:編者:胡澤勇|責編:李鵬
  • 出版社:湖北人民
  • ISBN:9787216103404
  • 出版日期:2022/04/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72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孝文化與家庭養老》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4BZX080)研究成果的總結與整理。書稿共分導論、分論和結論三大部分。導論部分簡要介紹了課題問題的提出、研究假設、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研究團隊及項目執行情況;分論部分是全書的主體和重點所在,著重闡釋了養老問題的文化定位、家庭養老的中國特色和家庭養老在當代中國發展的可持續性等三大問題;結論部分主要揭示了課題的研究結論及其可靠性、主要創新與突出特色、學術價值與應用價值、研究缺憾與學術展望等。本書的主旨在表明,以孝文化為依托的家庭養老在中國源遠流長,家庭養老作為一種文化模式具有不變性和穩定性,在當代社會對於應對老齡化挑戰亦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堅定不移地支持和發展家庭養老,既是我們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也是我們的「文化自信」。

作者介紹
編者:胡澤勇|責編:李鵬
    胡澤勇,1965年6月生,湖北省孝感市人。湖北工程學院政法學院教授,中華孝文化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1989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政治教育系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同年進入孝感師專政史科任教。1999年至2002年在湖南師範大學法學院學習,獲法學碩士學位。2003年至2011年,先後擔任湖北工程學院黨委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中國傳統文化。先後主持並完成湖北省社科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重大委託項目、湖北省思想庫課題等10余項;參與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理論研究課題1項。在《社會主義研究》《江漢論壇》等國內重點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參編教材和教育讀本8部。

目錄
導論
    一、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假設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義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團隊
    七、項目執行情況
第一章  養老與文化
  第一節  養老是一種特定的文化
    一、養老概念界定
    二、養老文化
    三、養老文化在銀髮中國的轉化與發展
  第二節  養老模式
    一、養老模式的概念
    二、養老模式類型之爭
    三、養老模式的基本類型
  第三節  文化傳統對養老模式的影響
    一、孝文化對家庭養老模式的影響
    二、西方文化對社會養老模式的影響
    三、中西方文化的交匯與社區居家養老
第二章  家庭養老在國內外的實踐
  第一節  家庭養老是中國農村的主要養老模式
    一、農村家庭養老歷史悠久
    二、農村家庭養老的現狀
    三、農村家庭養老的孝文化維繫
  第二節  家庭養老在城市的流行
    一、城市養老意願仍然以家庭養老為主
    二、決定城市家庭養老的主要因素
    三、城市家庭養老面臨的新問題
  第三節  國外及中國港台地區的家庭養老
    一、東亞、東南亞地區的家庭養老
    二、歐美社會的家庭養老
第三章  家庭養老模式在當代中國的變遷
  第一節  傳統家庭養老功能的弱化
    一、近代以來中國家庭結構的變遷
    二、家庭養老模式的演變
    三、家庭養老功能的弱化——基於農村的典型案例分析
    四、中國家庭養老模式演變的原因分析
  第二節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興起
    一、養老理念的變化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政策的確立
    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現狀
    三、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的發展困境與出路
  第三節  充分發揮機構養老的作用
    一、養老機構數量逐漸增加
    二、養老機構發展過程中的突出問題
第四章  家庭養老模式的可持續發展
  第一節  家庭養老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文化依據

    一、家庭養老可持續發展的傳統文化基礎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第二節  家庭養老可持續發展的實踐基礎
    一、家庭養老模式具有充分的現實需求
    二、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目前發展不夠成熟
    三、國際社會對家庭養老的認同和肯定
  第三節  家庭養老可持續發展的現實路徑
    一、加強孝文化宣傳教育
    二、充分發掘家庭養老的資源和潛能
    三、建立健全支持家庭養老的政策機制
    四、建立和完善家庭養老的社會服務網路
結論
    一、研究結論及其可靠性
    (一)研究結論
    (二)研究結論的可靠性
    二、創新程度與突出特色
    (一)本課題成果內容的創新
    (二)成果研究方法的創新
    (三)成果突出特色和主要建樹
    三、學術價值與應用價值
    (一)成果的學術價值
    (二)成果的應用價值
    四、研究缺憾與研究展望
    (一)研究缺憾
    (二)尚需深入研究的問題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