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叔本華及哲學的狂野年代(精)/索·恩·人物檔案館

  • 作者:(德)呂迪格爾·薩弗蘭斯基|責編:周方茹|譯者:欽文
  • 出版社:社科文獻
  • ISBN:9787520191555
  • 出版日期:2022/04/01
  • 裝幀:精裝
  • 頁數:576
人民幣:RMB 11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將傳主放在了那個「哲學的狂野年代」的背景之中,在敘述叔本華平淡而不平凡的一生的同時,也將其哲學與其他的前輩或同時代哲學家——如康德、費希特、謝林、浪漫派哲學家、黑格爾、費爾巴哈、馬克思——的思想放在一起考量。叔本華作為歷史理性的懷疑者、悲觀主義的哲學家,與樂觀向上、高歌猛進的「狂野年代」格格不入,因而註定了默默無聞、知音難覓。

作者介紹
(德)呂迪格爾·薩弗蘭斯基|責編:周方茹|譯者:欽文

目錄
前言
第一部
  第一章
  但澤——阿圖爾出生前的故事——得不到疼愛的孩子——對哲學的核心體驗——倉庫島:黑暗的心臟
  第二章
  漢堡——人生的本讀物:勒阿弗爾——與安蒂姆的友誼——阿圖爾的學商之途
  第三章
  艱難的選擇:走向世界還是進入書本?——漫長的歐洲之旅是與魔鬼的契約:再次閱讀生活之書以及隨之而來的詛咒——山上的經歷與跌入賬房——誰能登臨而一語不發?
  第四章
  父的揮之不去,越生死——抑鬱的阿圖爾找尋沒有父的彼岸——青春期的神正之辨難題——通過馬蒂亞斯·克勞狄烏斯投向浪漫派——個哲學場景:浪漫派的夜幕升天之旅——阿圖爾對墜落的恐懼:「哦,情慾;哦,地獄。」
  第五章
  魏瑪——政治上的災難和母在社交上的成功——處於困境之中的歌
  第六章
  告別漢堡和安蒂姆——對友誼的剖析——哥達,再一次坐在課堂上——招人討厭的阿圖爾——母子之間的口角——阿圖爾在魏瑪:一個不速之客——母之道——無法迴避的歌德——阿圖爾的戀愛——假面舞會
  第七章
  哥廷根——鑽研自然科學——父的陰影:對堅實感的愛好——徘徊在柏拉圖和康德、渴望迷醉和懷疑之間——第二個哲學場景:從笛卡兒到康德,從神性的理性到神聖的理性,從形而上學到德性——「自在之物」的平步青雲——地獄譬喻中的阿圖爾
  第八章
  柏林的生活——學術暴動——施萊爾馬赫與費希特之爭——第三個哲學場景:費希特,革命浪漫派以及成為自我的樂趣:「在人類那裡,沒有什麼東西是不可能的」——發現內心之中的荒野——阿圖爾期待著費希特的「電擊」
  第九章
  阿圖爾手稿本中的秘密哲學:「優良意識」——聖靈降臨——沒有阿波羅和狄奧尼索斯加入的心醉神迷狀態
  第十章
  阿圖爾聽費希特講課——解放戰爭中的柏林——政治的無上——武器中的哲學——阿圖爾的逃亡
第二部
  第十一章
  沒有舞台施展才華的思想家——阿圖爾在魯道爾施塔特——個哲學避難所——博士論文:《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論理由本身和諸多具體的理由——理性的界限——阿圖爾有意遮掩
  第十二章
  回到魏瑪——與母反目成仇——夾縫之中的阿黛拉——阿黛拉隱秘的浪漫插曲
  第十三章
  非凡聚首:歌德與叔本華——兩位與黑暗的強勢進行鬥爭的色彩學家——一段棘手關係的來龍去脈——歌德:「終不免分道揚鑣」
  第十四章
  德累斯頓——阿圖爾不與同行交往——「非凡構思」的時代——女管家:「您真是芬芳吐艷,博士先生」——稿本中的哲學獨語——阿圖爾為「優良意識」找到一種語言——發現了作為「自在之物」的意識
  第十五章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阿圖爾的沒有天國的形而上學——認識論批判的彎路之必要性——不是對世界的解釋,而是對世界的理解——對存有的闡釋——接近真理——萬物歸——敵對的統一體——出路——藝術——以靜觀沉思的生活對抗勞作有為的世界精神
  第十六章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身體的哲學:愉悅在此止步——自我實現與自我消解——利己主義的力量——國家與法——財產——同情之神奇統一——大大的「不」——音樂——否定的旁觀者視角——次后和后
  第十七章
  與布羅克豪斯的激烈爭執——義大利之行——艷遇——格雷科咖啡館內的爭吵:「讓我們把這傢伙扔出去!」——返回德國——財務危機,家庭內的爭吵——阿圖爾和阿黛拉
  第十八章
  在柏林當講師——「復仇者」,沒有人願意聽他的——第四個哲學場景:黑格爾的一系列勝利和畢德邁耶爾精神——阿圖爾為何沒有成功
  第十九章
  對抗失望的哲學策略——對手稿本的修訂——情人卡羅琳娜·梅冬——瑪爾奎事件——再度遊歷義大利——患病——迷途——返回柏林——鬧劇收場
  第二十章
  從柏林出逃——叔本華敲打傢具——法蘭克福——對抗恐懼的儀式——生活方式與語言風格——母之死和阿黛拉的悲劇命運
  第二十一章
  《論自然中的意志》——確認存在和忘卻存在——第五個哲學場景:實踐哲學——創造的哲學和現實的現實性哲學——三月革命前的時代精神:從黑格爾到馬克思——競相揭露
  第二十二章
  第六個哲學場景:自由之神秘及這一神秘的由來——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個體化之痛苦和罪責——四八年革命期間的叔本華:食利者的命運
  第二十三章
  
  「人類從我這裡學到了一些他們將永世不忘的東西」——風燭殘年——成名之喜劇——死亡:尼羅河流到了開羅
作品版本、參考文獻、縮略語凡例
註釋
年表
索引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