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耕地地力提升與化肥養分高效利用(精)/化肥和農藥減施增效理論與實踐叢書

  • 作者:孫波//張旭東//陸雅海//韋革宏|責編:陳新//尚冊|總主編:吳孔明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694966
  • 出版日期:2022/02/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94
人民幣:RMB 3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我國耕地土壤類型豐富,但地力水平區域差異巨大,必須因地制宜,協同消減土壤障礙和穩定提升耕地地力,在長期和區域尺度上實現化肥養分的高效利用。本書針對我國主要農區的典型土壤類型,從時空格局、消障促效、培肥增效和模式集成4個層次,評價了地力水平與化肥養分利用效率之間的定量關係,揭示了土壤障礙對化肥養分利用的制約機制及其消減原理,闡明了作物-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對化肥養分利用的增效機制及其調控措施,構建了「擴增土壤蓄納養分功能-提升生物養分轉化功能」雙核驅動的耕地地力綜合調控理論與技術模式,為實施化肥減量增效行動、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提供理論與決策支持。
    本書可供農學、土壤學、生態學和環境科學等相關專業高校師生、科研人員及相關管理部門人員閱讀、參考。

作者介紹
孫波//張旭東//陸雅海//韋革宏|責編:陳新//尚冊|總主編:吳孔明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我國糧食安全生產面臨的耕地資源與土壤質量退化問題
    1.1.1  耕地資源問題
    1.1.2  土壤質量退化問題
  1.2  地力提升與養分高效利用的國際研究進展
    1.2.1  打破土壤次生障礙對化肥養分利用制約的原理與技術
    1.2.2  土壤結構與微生物群落組裝促進養分循環和化肥增效的機制
    1.2.3  土壤-根系-微生物系統促進氮磷養分協同利用的機制
    1.2.4  提高化肥養分利用率的地力綜合管理模式
  1.3  地力提升與養分高效利用的國內研究進展
    1.3.1  土壤質量演變與養分循環調控
    1.3.2  培肥促進土壤團聚體形成和微生物演替機制
    1.3.3  土壤-根系-微生物系統促進氮磷協同利用和作物抗逆的機制
    1.3.4  耕地肥沃耕層構建與化肥養分增效技術
  1.4  面向化肥減施增效的耕地地力綜合管理研究
    1.4.1  耕地地力和養分高效管理的研究方向與內容
    1.4.2  耕地地力和養分高效管理的研究突破點
第2章  耕地地力水平與化肥養分利用率的關係
  2.1  耕地地力分佈格局及其對主要作物化肥氮磷利用率的影響
    2.1.1  主要作物系統土壤地力的分佈特徵
    2.1.2  土壤地力對主要作物系統產量和氮磷利用率的影響
    2.1.3  主要作物系統土壤地力的關鍵影響因子
  2.2  小麥-玉米輪作農田氮肥利用率的時空演變特徵及預測
    2.2.1  長期不同施肥條件下玉米和小麥氮肥利用率的時空演變特徵
    2.2.2  氮肥利用率與土壤速效磷的關係
    2.2.3  未來氣候變化和不同施肥條件下產量與氮肥利用率的變化趨勢預測
  2.3  典型旱地地力與氮肥利用率的關係
    2.3.1  作物氮肥利用率與地力關係的理論進展
    2.3.2  推薦施氮量
    2.3.3  我國不同區域糧食作物的最佳施氮量
    2.3.4  氮肥利用率與基礎地力和施氮量的關係
  2.4  水旱輪作農田地力與氮肥利用率的關係
    2.4.1  太湖流域典型區地力調查和表徵方法
    2.4.2  地力與氮肥利用率的關係特徵
    2.4.3  氮肥利用率的提升潛力
    2.4.4  耕地綜合地力提升的方法
第3章  土壤酸化與化學養分的互動機制及其調控原理
  3.1  化肥-土壤酸化-耕地地力的互動機制
    3.1.1  施肥與土壤酸化的互動影響
    3.1.2  土壤酸化對耕地地力和養分利用的影響
    3.1.3  土壤酸化對養分轉化微生物群落及其功能的影響
    3.1.4  土壤酸化對耕地地力影響的物理學機制
  3.2  土壤酸化對作物養分吸收和利用的影響機制
    3.2.1  土壤酸化對作物養分吸收和利用的影響
    3.2.2  土壤酸化對根際微環境與養分轉化微生物的影響
    3.2.3  土壤酸化誘導鋁毒對作物根系生長與養分吸收的影響
  3.3  阻控土壤酸化提高養分利用率的主要措施
    3.3.1  阻控土壤酸化提高養分利用率的主要改良劑
    3.3.2  生物炭消減土壤酸化及其衍生地力障礙
    3.3.3  消減土壤酸化促進養分循環利用的綜合調控技術

第4章  土壤鹽鹼障礙降低養分利用率的機制及其增效途徑
  4.1  鹽鹼障礙對農田養分形態轉化、有效性與吸收利用的影響機制
    4.1.1  鹽鹼障礙對農田氮素關鍵轉化過程的影響
    4.1.2  鹽鹼障礙下根區土壤磷形態與有效性的特徵
    4.1.3  鹽鹼化農田氮磷養分吸收利用的障礙機制
  4.2  鹽鹼耕地障礙消減對化肥養分利用的促進機制
    4.2.1  障礙消減措施對鹽鹼耕地土壤物理性質的調控效應
    4.2.2  障礙消減措施對氮素轉化和磷素形態的促進機制
    4.2.3  障礙消減措施對鹽鹼耕地氮磷養分吸收利用的提升效應
  4.3  鹽鹼耕地氮磷養分增效的調控途徑
    4.3.1  江蘇濱海鹽鹼化耕地氮磷養分增效的調控途徑
    4.3.2  山東濱海鹽鹼化耕地氮磷養分增效的調控途徑
    4.3.3  東北蘇打鹽鹼化耕地氮磷養分增效的調控途徑
    4.3.4  西北內陸鹽鹼化耕地氮磷養分增效的調控途徑
第5章  土壤結構性障礙制約養分高效利用的機制與突破對策
  5.1  土壤結構性障礙特徵及其對養分庫的影響
    5.1.1  黑土結構性障礙特徵及其對養分庫的影響
    5.1.2  典型區潮土結構性障礙及其對養分庫的影響
  5.2  土壤團聚結構對養分蓄供及利用的制約機制
    5.2.1  不同團聚結構土壤中化肥氮轉化過程及影響因素
    5.2.2  土壤團聚結構對潮土氨基糖組成的影響機制
    5.2.3  土壤團聚結構對磷素養分轉化的影響機制
  5.3  土壤團聚結構形成及其微生物作用機制
    5.3.1  不同耕作和秸稈管理措施對潮土團聚結構形成的作用機制
    5.3.2  長期施肥對潮土團聚結構形成的微生物作用機制
  5.4  土壤結構改良與調控技術模式
    5.4.1  黑土玉米秸稈富集深埋還田技術
    5.4.2  砂性潮土深免間歇耕作耦合秸稈還田技術
第6章  連作障礙抑製作物對養分吸收利用的機制與消減技術
  6.1  連作障礙影響耕地地力的機制
    6.1.1  連作障礙的土壤物理問題
    6.1.2  連作障礙的土壤化學問題
    6.1.3  連作障礙的土壤生物學問題
  6.2  連作障礙抑製作物生長及養分吸收利用的機制
    6.2.1  連作下土壤物理障礙對作物養分吸收利用的影響
    6.2.2  連作下土壤酸化對作物養分吸收利用的影響
    6.2.3  連作下化感物質對作物養分吸收利用的影響
    6.2.4  連作下土壤生物對作物養分吸收利用的影響
  6.3  連作障礙消減技術的養分增效措施
    6.3.1  土壤養分調控
    6.3.2  施用生物有機肥
    6.3.3  施用生物炭
    6.3.4  施用蚓堆肥
    6.3.5  連作障礙綜合防控措施
  6.4  促進蔬菜健康生長和養分利用的技術模式
    6.4.1  促進番茄健康生長和養分利用的營養調控技術
    6.4.2  促進黃瓜健康生長和養分利用的生物有機肥調控技術
第7章  土壤-作物系統養分循環增效的微生物驅動機制與調控策略
  7.1  稻田生態系統與旱作生態系統土壤微生物組特徵
    7.1.1  農田土壤微生物地理分佈格局

    7.1.2  農田土壤微生物群落構建機制
    7.1.3  水稻和小麥的根際效應
    7.1.4  水稻和小麥根際碳淀積與微生物群落的微尺度空間分佈
  7.2  稻田生態系統有機質分解與養分耦合轉化作用
    7.2.1  水稻土有機質厭氧降解機制及其調控因子
    7.2.2  水稻土磁鐵礦與生物炭顆粒對有機質降解的影響
    7.2.3  稻田生物膜對磷素的響應
  7.3  旱作生態系統養分蓄供與協同增效
    7.3.1  土壤孔隙結構及微生物分佈在養分蓄供中的作用
    7.3.2  土壤水分分佈和微生物活動調控氮磷養分蓄供
    7.3.3  叢枝菌根真菌的綜合促磷效應
    7.3.4  免耕與秸稈還田條件下土壤的碳磷互動效應
第8章  不同氣候帶旱地土壤微生物群落演替及功能基因組響應機制
  8.1  不同氣候帶典型旱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及演替特徵
    8.1.1  不同氣候帶土壤微生物群落演替機制的研究方法
    8.1.2  不同氣候帶典型旱地土壤移置對土壤肥力和作物產量的影響
    8.1.3  不同氣候帶典型旱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組成與多樣性變化
    8.1.4  不同氣候帶典型旱地土壤微生物群落演替特徵
  8.2  不同氣候帶典型旱地土壤微生物養分轉化功能組
    8.2.1  典型土壤微生物碳轉化功能組對不同氣候條件的響應
    8.2.2  典型土壤微生物氮轉化功能組對不同氣候條件的響應
  8.3  典型旱地土壤核心微生物組及其與地上部作物的關係
    8.3.1  核心微生物組與地上部作物的關係
    8.3.2  氣候條件變化下微生物與地上部作物的關係
第9章  中東部集約化農田養分高效利用的沃土培育原理與途徑
  9.1  中東部集約化農田土壤肥力培育原理與調控
    9.1.1  東北集約化農田土壤肥力培育原理與調控
    9.1.2  華北集約化農田土壤肥力培育原理與調控
    9.1.3  長江中下游集約化農田土壤肥力培育原理與調控
  9.2  中東部集約化農田土壤養分循環過程與調控
    9.2.1  東北集約化農田土壤養分循環過程及調控
    9.2.2  華北集約化農田土壤養分循環過程及調控
    9.2.3  長江中下游集約化農田土壤養分循環過程及調控
  9.3  中東部集約化農田養分高效管理與減肥增效
    9.3.1  東北集約化玉米連作農田養分高效管理與減肥增效
    9.3.3  長江中下游集約化雙季稻農田養分高效管理與減肥增效
    9.3.4  中東部集約化農田養分高效利用的區域管理特徵
第10章  西北旱區主要糧作體系有機培肥的地力提升機制
  10.1  小麥單作體系綠肥及有機肥的培肥效應
    10.1.1  黃土高原旱?區有機培肥對小麥產量及土壤有機碳固持的影響
    10.1.2  黃土高原平原區秸稈還田和施用有機肥對小麥產量和土壤有機碳固持的影響
    10.1.3  添加鈣源對秸稈在土壤中腐解和有機碳固持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
  10.2  小麥-玉米輪作體系下秸稈還田模式對土壤培肥和產量效應的影響
    10.2.1  麥玉輪作體系下秸稈還田模式對小麥產量的影響
    10.2.2  麥玉輪作體系下秸稈還田模式對土壤細菌群落及?活性的影響
    10.2.3  麥玉輪作體系下秸稈還田模式對土壤碳固存的影響
    10.2.4  麥玉輪作體系下小麥秸稈高留茬還田模式促進土壤碳固存和產量效應
  10.3  玉米||大豆間作體系對產量和土壤微生物的影響
    10.3.1  
  10.4  我國北方小麥和玉米系統秸稈還田的有機碳固持與增產效應
    10.4.1  秸稈還田對小麥和玉米產量的影響
    10.4.2  秸稈還田對小麥和玉米系統土壤有機碳儲量的影響
第11章  耕地化肥養分增效的綜合地力培育理論
  11.1  耕地地力調控化肥養分利用的「雙核驅動」理論
    11.1.1  土壤團聚體與土壤養分庫容
    11.1.2  土壤-根系-微生物交互作用與土壤養分轉化
    11.1.3  耕地地力與養分高效利用
  11.2  紅壤地力因子影響生物群落結構演變的機制
    11.2.1  紅壤和紫色土地力因子變化對生物群落演替的影響
    11.2.2  有機培肥改良紅壤酸度的機制
  11.3  培育紅壤大團聚體促進碳氮磷轉化的生物學機制
    11.3.1  土壤團聚體與生物網路構建
    11.3.2  紅壤線蟲-微生物互作促進碳轉化機制
    11.3.3  紅壤線蟲-微生物互作促進氮轉化的機制
    11.3.4  紅壤線蟲-微生物互作促進磷轉化機制
  11.4  間作作物根際互作調控養分利用的微生物信號機制
    11.4.1  木薯與花生間作下花生生理及根際養分的調控特徵
    11.4.2  木薯與花生間作下種間植物化學信號識別與反饋機制
    11.4.3  木薯與花生間作下乙烯調控根際微生物網路構建的信號機制
    11.4.4  木薯與花生間作下種間植物互作提高花生產量的途徑
第12章  耕地綜合地力培育與化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
  12.1  黑土肥沃耕層構建與化肥減施增效模式
    12.1.1  黑土限制化肥高效利用的土壤障礙因子
    12.1.2  黑土肥沃耕層構建指標與增產效果
    12.1.3  黑土肥沃耕層構建提升地力的機制
    12.1.4  黑土肥沃耕層構建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機制
    12.1.5  黑土肥沃耕層構建模式和應用效果
  12.2  華北平原潮土地力培育與化肥高效利用模式
    12.2.1  生物炭對潮土有機碳積累的影響機制
    12.2.2  生物炭促進潮土氮素轉化與化肥高效利用的機制及模式
  12.3  紫色土坡地地力培育與化肥高效利用模式
    12.3.1  紫色土區坡地地力現狀與土壤障礙因子
    12.3.2  紫色土區坡地地力提升與養分高效利用機制
    12.3.3  紫色土區坡地綜合地力培育技術模式
  12.4  紅壤水田和旱地地力培育與化肥高效利用模式
    12.4.1  紅壤水田和旱地限制化肥利用的土壤因子
    12.4.2  紅壤水田地力提升和氮肥減施技術模式
    12.4.3  紅壤旱地地力提升和氮肥減施技術模式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