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時間技術與科學--技術介入科學的現象學研究

  • 作者:陶建文|責編:劉英紅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681799
  • 出版日期:2022/05/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36
人民幣:RMB 13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康德認為我們只能認識自己構造出來的東西,因此對科學認識做主觀上的還原是澄清科學中一些重要概念的有效途徑。本書以歐陸哲學家胡塞爾、柏格森、德勒茲、海德格爾等的哲學為基礎,對科學中的時間概念做了現象學意義上的還原,然後用技術介入的哲學思考對其進行重構,重點展示與時間相關的「力」作為過程量的主觀層面上的含義,進一步用過程化的力思考了技術化科學中與時間相關的一些哲學問題,並展示了過程化的力在未來科學應用中的前景。
    本書適合科技哲學及外國哲學專業的師生、研究者及對哲學感興趣的讀者閱讀參考。

作者介紹
陶建文|責編:劉英紅

目錄
第一章  「滯留」與「器具化滯留」
  第一節  「記憶」「滯留」與其不可量化的特徵
  第二節  量的數學化的先天合法性條件
  第三節  「器具化滯留」及時間的數學化
第二章  「運動」的技術介入研究
  第一節  靈魂與時間、運動的早期結合形態
  第二節  綿延與運動——內時間與本義上運動之直接的關聯
  第三節  運動的幾何學化致使運動的時間性被忽略
  第四節  伽利略斜面實驗中時間的測量讓「時間」失而復得
第三章  動力學中「力」的技術介入研究
  第一節  笛卡兒慣性定律的現象學證明
  第二節  「能動」與「力」——內時間意識中「力」的意志形態
  第三節  機械論的「力學」使得能動力滯留為「實體」
  第四節  萊布尼茨的活力理論把「力」從實體變成時間性的過程
第四章  時間多樣性的動力學演化與延遲選擇實驗新釋
  第一節  內時間意識圖式的問題及其多樣性特徵
  第二節  多樣性觀念的動力學演化
  第三節  內時間動力學演化模式探索
  第四節  遊牧的現在與延遲選擇實驗新釋
第五章  瞬時與「時機科學」
  第一節  「瞬時」在純粹感知上不存在
  第二節  數學計算觀念上的「瞬時」及其確定性
  第三節  鐘錶測量感知得到的「瞬時」的不確定性
  第四節  時機科學
第六章  物化特徵的力學與測量中介下的物
  第一節  物化力學的非數學特徵
  第二節  測量中介與數學籌劃中的「物」
  第三節  從都江堰看古代水力學的物性特徵
第七章  圖像界面上的物性回歸與遊牧科學
  第一節  從時間現象學看思維的電影機制
  第二節  電腦記憶系統中滯留的缺失
  第三節  圖像界面是電腦介入科學認知的可能模式
  第四節  人機交互的圖像界面與遊牧科學
第八章  泛技術時代尋找「我」的科學研究
  第一節  內時間視域中的「我」
  第二節  能夠體驗到研究主體「我」的古典科學
  第三節  「技術化科學」與「我」的失落
  第四節  技術介入的倫理特徵
  第五節  現象學方法對尋找「我」的科學研究的意義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