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地震安全教育一本通(教師版)

  • 作者:編者:中國災害防禦協會|責編:李肖寅
  • 出版社:地震
  • ISBN:9787502854355
  • 出版日期:2022/0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50
人民幣:RMB 40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通過開闊的視野、發散的思維、廣博的背景知識,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的文字,真實震撼的案例,豐富新穎的圖片和簡明扼要的原理、措施及操作要領,為以往不太了解地震科學知識的廣大教師,提供一本實用的防震減災科普教學輔助參考書。

作者介紹
編者:中國災害防禦協會|責編:李肖寅

目錄
一、人們探索地震成因的漫漫長路
  中國古人認為自然災害是上天對人類的一種懲戒
  古希臘人率先對地震的成因進行物理學解釋
  亞里士多德試圖揭示地震成因的原理
  古羅馬學者認為火山和地震兩者聯繫緊密
  用牛頓定律解釋地震成因開啟了新的時代
  里斯本大地震激發了「現代地震學之父」的靈感
  用物理學和工程學原理探尋地震的地質性質
  現代地震學成熟的標誌:「彈性回跳」假說
  大陸漂移和板塊構造說
  新大陸漂移模型能夠部分解釋地震的成因
  當今科學界公認:常見的地震成因類型
二、識別地震災害風險
  地震災害的突出特點
  常見的地震波類型和破壞性
  地震烈度反映地震動和震害的強弱程度
  哪些因素會影響人對地震的感覺
  影響地震破壞程度的主要因素
  地震的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
  為什麼我國的地震災害特別嚴重
  1976年唐山地震帶給我們的啟示
  2008年汶川地震帶給我們的啟示
  鼓勵公眾積极參与收集和上報地震災情
三、人們關心的測地震與報地震
  中國古人是如何認識地震的
  地震儀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美國地震預測研究的黃金時代
  虛假的地震預報經常會引起社會恐慌
  姍姍來遲的日本「東海大地震」
  國際地震學界:對地震做出確定性預測是不可能的
  為什麼說地震預測預報是世界性難題
  我國地震監測預報工作發展的四個階段
  中國地震預報的水平和現狀
  進行地震預報研究的基本方法
  地震預報採用的地震前兆
  如何評估地震前兆是否靠譜
  我國數字化地震台網的建設和發展
  震級的大小與地震所釋放的能量相對應
  如何利用儀器的記錄進行震源定位
  為什麼會感覺本世紀地震明顯增多了
四、了解防禦地震災害的工程性措施
  如何做好地震災害研究的基礎工作
  地震往往是由斷層活動引起,又可能造成新的斷層
  哪些證據說明強震與斷層活動的關係密切
  中國活斷層調查研究的進展
  在建築選址的階段應考慮活動斷裂的影響
  建築物在地震中受損情況與多種因素有關
  建築工程必須按抗震設防要求建設
  如何對既有建築物安全隱患進行排查
  減隔震新技術正在成為降低震害損失的法寶

五、人們如何應對地震災害
  應對地震災害的對策和經驗
  地震災害分級和分級響應
  重視提高社區居民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不可忽視防震減災科普宣傳的重要作用
  必須重視地震應急和逃生知識的學習和訓練
  人人都應該掌握的防震避震常識
  不幸被埋在地震廢墟中怎麼辦
  發生地震次生火災怎麼辦
  如何遠離地震崩塌的傷害
  如何判斷和防範地震滑坡
  防範地震泥石流的基本要領
  如何判斷和防範地震海嘯
  中國不存在活火山是一種錯覺
  震后怎樣保證飲食的衛生安全
  重視防止和應對地震謠傳
六、關注防震減災新技術
  利用數字化信息資源管理地球
  許多國家和地區投資發展地震預警系統
  地震預警存在盲區,但是仍然能發揮重要作用
  地震預警系統在中國的建設和推廣應用
  強震動觀測在信息時代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互聯網技術促進地震信息服務能力的提升
  新媒體技術改變地震災害的救援和報道進程
  利用地震大數據更加關注「人」
  衛星遙感觀測和「張衡一號」
  地理信息系統在地震應急工作中大顯神威
  物聯網將使防震減災工作變得越來越簡單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