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近岸海洋生態學研究與管理

  • 作者:編者:丁德文//何培民//葉屬峰//陳彬//黃凌風|責編:朱瑾//習慧麗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705594
  • 出版日期:2022/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35
人民幣:RMB 2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針對生態文明新時代下的海洋生態學學科體系建設與發展的主題,綜述了我國受人類活動影響最嚴重的近岸海洋生態學的發展現狀與管理進展,及時反映了我國近岸海洋生態學研究與管理前沿學科的新理論和新技術。本書共5篇31章,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分別闡述了海洋生態系統生態學理論、自然海洋生態系統生態學、人類活動影響下的海洋人工生態系統、受損海洋生態系統的修復與保護、近海生態災害暴發機制與防控等最新理論研究與實踐進展。
    本書可供從事海洋生態、海洋環境、海洋規劃與管理等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

作者介紹
編者:丁德文//何培民//葉屬峰//陳彬//黃凌風|責編:朱瑾//習慧麗

目錄
第一篇  海洋生態系統生態學研究
  第1章  論新時代海洋人工生態系統生態學:指導思想、熱點聚焦與學術前沿
    1.1  引言
    1.2  海洋生態環境研究的指導思想
    1.3  目前海洋生態環境實踐的熱點聚焦
    1.4  海洋生態環境學科的學術前沿——以海洋牧場為例
    參考文獻
  第2章  海洋生態管理科學研究進展
    2.1  引言
    2.2  海洋生態監測
    2.3  海洋生態評價
    2.4  海洋空間規劃和海洋生態區劃
    2.5  基於生態系統的海洋管理
    2.6  結語
    參考文獻
  第3章  新時代海岸帶生態學研究與管理的三點思考
    3.1  引言
    3.2  新時代海岸帶生態學研究與管理面臨的三大新形勢
    3.3  海岸帶生態屏障建設:「三屏三帶」與生命共同體構建
    3.4  海岸帶生態修復: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使命
    3.5  新時代海岸帶生態工程:生命共同體的可持續設計
    參考文獻
  第4章  人工生態系統生態學視野下的海岸帶利用規劃研究
    4.1  引言
    4.2  國內外海岸帶研究進展
    4.3  海岸帶與人工生態系統生態學
    4.4  AEE視野下的海岸帶利用規劃策略
    4.5  海岸帶保護利用規劃展望
    參考文獻
  第5章  氣候變化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機制
    5.1  引言
    5.2  IPCC:人類活動是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
    5.3  海洋生態系統的響應機制
    5.4  應對氣候變化的科學研究及管理對策
    參考文獻
第二篇  海洋自然生態系統保護
  第6章  海岸線生態空間完整性評價
    6.1  引言
    6.2  研究區概況
    6.3  海岸線生態化度量方法
    6.4  營口市海岸線生態空間監測
    6.5  營口市海岸線潮間帶生態空間完整性與生態化狀態分析
    6.6  關於自然岸線保有率
    6.7  結語
    參考文獻
  第7章  珊瑚礁生態修復適應性管理初探
    7.1  引言
    7.2  珊瑚礁生態修復工藝流程設計
    7.3  珊瑚礁生態修復適應性管理框架
    7.4  珊瑚礁生態修復適應性管理模式

    7.5  結語
    參考文獻
  第8章  附著生物在近海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8.1  引言
    8.2  附著生物的生態效應
    8.3  生物附著的影響因子
    8.4  附著生物在未來的發展與利用
    參考文獻
  第9章  圍填海對濱海濕地生態功能的影響評估——以長江三角洲和黃河三角洲為例
    9.1  引言
    9.2  生態服務功能值的評估體系和方法
    9.3  生態服務功能貨幣化價值評估方法
    9.4  生態服務功能值比較
    9.5  圍填海作用下長江三角洲和黃河三角洲生態服務功能值變化
    9.6  圍填海作用下長江三角洲和黃河三角洲生態服務功能貨幣化價值評估
    9.7  結語
    參考文獻
  第10章  基於自組織理論的海岸帶生態系統研究進展
    10.1  引言
    10.2  海岸帶生態系統的自組織過程
    10.3  自組織的生態系統功能
    10.4  生態系統自組織機制的實驗證據
    10.5  前沿開放問題
    參考文獻
  第11章  基於植物功能性狀的中國東部海島植被區劃
    11.1  引言
    11.2  研究區域與研究方法
    11.3  數據分析
    11.4  中國東部海島植被區劃
    11.5  展望
    參考文獻
  第12章  論大灣區建設:基於生態系統視角的戰略思考
    12.1  引言
    12.2  生態學發展歷程:生態學—生態系統—系統生態學
    12.3  大灣區——結構完整、功能協調的複合型海洋生態系統
    12.4  大灣區建設:從生態系統角度關注四大方面
    12.5  展望:深度融合實現大灣區建設的生態系統化
    參考文獻
第三篇  人工生態系統——海洋牧場構建
  第13章  海洋牧場系統工程與科技應對
    13.1  引言
    13.2  海洋牧場系統工程建設
    13.3  海洋牧場建設面臨的挑戰與問題
    13.4  海洋牧場建設關鍵技術突破
    參考文獻
  第14章  關於人工生態系統——近海養殖生態系統的養殖環境壓力及綜合養殖模式發展的思考
    14.1  引言
    14.2  近海養殖生態系統的特點和養殖對環境的影響
    14.3  近海綜合養殖模式構建的理論基礎和實踐體系
    14.4  存在的問題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15章  海洋生態系統微要素——個體優勢與群體應激
    15.1  引言
    15.2  群居優勢和群體等級
    15.3  群體應激與應對策略
    15.4  群體從屬的生理效應
    15.5  動物個性和應激應對方式
    15.6  展望
    參考文獻
  第16章  生物被膜在海洋生態系統中的功能作用
    16.1  引言
    16.2  生物被膜的概念
    16.3  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16.4  附著基
    16.5  生物被膜對海洋底棲無脊椎動物的作用
    16.6  附著基質、生物被膜和海洋無脊椎動物間的相互作用關係
    16.7  海洋人工生態系統
    16.8  展望
    參考文獻
  第17章  大規模海水增養殖活動對海域生態環境的影響
    17.1  引言
    17.2  影響增養殖活動的環境因子
    17.3  海水增養殖活動對水動力條件的影響
    17.4  海水增養殖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17.5  展望
    參考文獻
  第18章  氣候變化對海洋漁業資源的重大影響
    18.1  引言
    18.2  氣候變化對錶層小型魚類資源的影響
    18.3  氣候變化對底層魚類資源的影響
    18.4  氣候變化對軟體動物資源的影響
    18.5  氣候變化對甲殼類資源的影響
    18.6  氣候變化對大洋性魚類資源的影響
    18.7  氣候變化對洄遊性魚類資源的影響
    18.8  氣候變化對極地漁業資源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四篇  近海生態修復與保護
  第19章  生物操縱與近海生物資源恢復
    19.1  引言
    19.2  生物操縱
    19.3  多營養層次綜合養殖與海洋牧場
    19.4  棲息地修復與重建
    19.5  近海生物資源恢復的研究方法與工具
    19.6  結語
    參考文獻
  第20章  大型海藻生態修復及其機制
    20.1  引言
    20.2  利用大型海藻進行生態修復的技術研究與實踐
    20.3  大型海藻對碳源的吸收利用及其調控機制
    20.4  大型海藻對氮源和磷源的吸收利用及其調控機制

    20.5  大型海藻對重金屬的去除作用及其機制
    20.6  大型海藻生態修復過程藻菌共生關係及其生態過程
    參考文獻
  第21章  江蘇紫菜養殖生態修復效益研究
    21.1  引言
    21.2  江蘇條斑紫菜與壇紫菜養殖生態修復時空布局
    21.3  江蘇輻射沙洲淺海條斑紫菜大規模養殖生態修復效益研究
    21.4  江蘇2000?2018年條斑紫菜養殖生態修復效益研究
    21.5  大型海藻養殖模式發展與生態修復經濟效益研究
    參考文獻
  第22章  長江口海三棱藨草濕地的生態修復:機制與效應
    22.1  引言
    22.2  研究區域及研究方法
    22.3  海三棱藨草植被擴張過程及影響因子分析
    22.4  底棲生物群落結構分析及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
  第23章  旋流自轉技術在海洋生態保護中的應用
    23.1  引言
    23.2  旋流強化技術中的顆粒作用原理
    23.3  旋流場內強剪切力引起的污染物剝離與去除
    23.4  旋流場非結構及非線性流場特性對污染物的去除強化作用
    23.5  旋流器微型化增強污染物去除及微旋流器並聯放大理論
    參考文獻
  第24章  海洋油氣平台生產廢水處理及生態保護
    24.1  引言
    24.2  海洋油氣資源開發歷程
    24.3  生產水對海洋生態的影響
    24.4  生產水處理現狀
    24.5  新型生產水處理工藝
    參考文獻
  第25章  海洋假單胞菌PF-6胞外多糖對Pb2+、Cu2+和Cr6+的吸附研究
    25.1  引言
    25.2  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25.3  多糖的製備及多糖對金屬離子吸附性的影響因素研究
    參考文獻
  第26章  論海洋生態修復中生態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26.1  引言
    26.2  生態、文化和生態文化
    26.3  生態文化與生態文明
    26.4  海洋生態修復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26.5  海洋生態修復中的生態文化建設內容
    26.6  加強生態文化建設對海洋生態修復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第五篇  近海生態災害暴發機制與防控
  第27章  我國近海的有害藻華
    27.1  引言
    27.2  我國有害藻華的危害
    27.3  我國近海有害藻華髮生的區域特徵
    27.4  我國近海代表性有害藻華
    參考文獻

  第28章  黃海、東海大型水母暴發機制研究進展
    28.1  引言
    28.2  神秘的水母
    28.3  水母研究中的困難性與複雜性
    28.4  關鍵科學問題與研究策略
    28.5  研究進展
    參考文獻
  第29章  黃海綠潮暴發機制及預警、防控研究進展
    29.1  引言
    29.2  黃海綠潮暴發機制研究
    29.3  黃海綠潮主要預警方式研究
    29.4  黃海綠潮防控措施探究
    29.5  展望
    參考文獻
  第30章  我國金潮發生概況及其生態效應
    30.1  引言
    30.2  我國金潮溯源與發生過程
    30.3  我國金潮暴發機制探索
    30.4  金潮生態效應
    30.5  結語
    參考文獻
  第31章  典型海洋甲藻藻毒素:結構與理化性質、毒性及其檢測技術
    31.1  引言
    31.2  麻痹性貝毒(PSP)
    31.3  神經性貝毒(NSP)
    31.4  記憶缺失性貝毒(ASP)
    31.5  腹瀉性貝毒(DSP)
    31.6  西加毒素(CTX)
    31.7  蝦夷扇貝毒素(YTX)
    31.8  原多甲藻酸貝類毒素(AZA)
    參考文獻
圖版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