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義尚光大(漢賦與詩經學互證研究)/漢學大系叢書

  • 作者:王思豪|責編:關傑|總主編:朱存明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ISBN:9787100203630
  • 出版日期:2022/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78
人民幣:RMB 13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首次全面而系統地整理漢賦用《詩》文獻,詳細而深入地論述漢賦用《詩》的經義內涵和詩性品格,討論以經尊賦、以經豐賦、以賦傳經三類問題,從歷史演變的角度和中西理論契合的高度,揭示了許多不為人所注意的詩賦源流之間的問題,進而提出了一系列新穎、獨特而又言之成理的觀點,為學界帶來新的實質性的結論,彌補現有研究的諸多不足。

作者介紹
王思豪|責編:關傑|總主編:朱存明
    王思豪 男,安徽桐城人,南京大學文學博士。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副研究員,大運河文化和精神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中國賦學會理事,安徽桐城派研究會常務理事。入選教育部首批「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一項。出版著作兩部,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復旦學報》等刊物發表論文三十余篇。

目錄
緒論  百余年來漢賦與詩經學互證研究回顧與反思
    第一節  「賦者,古詩之流」說解讀中的諸多爭論
    第二節  經學夾縫中的漢賦與詩經學關係的間接探討
    第三節  漢賦與詩經學關係的直接關注
    第四節  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幾點思考
甲編  「賦之詩源說」系譜論
  第一章  「賦之詩源說」新詮解:經學與文學闡釋的互動
    第一節  從「賦者,古詩之流也」說起
    第二節  「賦之詩源說」的經學闡釋
    第三節  「賦之詩源說」的文學闡釋
    第四節  二元闡釋在漢代的偏向問題
  第二章  漢賦推尊:文學尊體範式的形成與樹立
    第一節  從「六詩」到「六義」
    第二節  欲諷反勸:以「風」尊賦體的尷尬
    第三節  賦頌一體:以「雅頌」尊賦體的成立
    第四節  寄托情志:以「比興」尊賦體的新變
    第五節  尊賦體之批評的典範意義
  第三章  論「賦心」「賦跡」理論的復奏與變奏
    第一節  「賦心」「賦跡」說的本意探討
    第二節  以「詩心」度「賦心」
    第三節  《詩》的標準與賦的「正」「變」
    小結  文學批評的經術化
乙編  漢賦用《詩》考釋
  第四章  《詩》三家義輯補疏釋
    第一節  《魯詩》義輯補疏釋
    第二節  《齊詩》義輯補疏釋
    第三節  《韓詩》義輯補疏釋
    第四節  與《毛詩》異,或為三家義者輯補疏釋
  第五章  西漢賦用《詩》考釋
  第六章  東漢賦用《詩》考釋
丙編  漢賦用《詩》的經義內涵
  第七章  論漢賦文本中的「大漢繼周」意識書寫——以漢賦用《詩》為中心考察
    引言  繼周者誰?
    第一節  由「周」到「漢」的文本擬效
    第二節  由受命作周到受命立漢的天命書寫
    第三節  由西、東周到西、東京之爭
  第八章  論漢賦與《詩》經、傳的共生與兼容
    引言  用賦「升堂入室」的假設
    第一節  傳與賦
    第二節  漢賦用《詩》序、傳語考釋
    第三節  經、傳思路與漢賦造作
  第九章  以賦傳經:漢賦辭章與《關雎》經解的互動
    第一節  漢賦用《關雎》詩疏釋
    第二節  事典與《關雎》之篇名旨意
    第三節  辭章與《關雎》之詩性解釋
    小結  「以賦傳經」論
  第十章  義理考據辭章:《詩經》經解用漢賦章句考論
    引言   問題的提出
    第一節  考據:征實之學
    第二節  義理:引賦以證詩義

    第三節  辭章:以文學解《詩》
    小結  「相濟為用」的詮釋體系
丁編  漢賦用《詩》的詩性品格
  第十一章  一個被遮蔽的語體結構選擇現象——論漢賦用《詩》「《詩》曰」的隱去
    引言  問題的提出
    第一節  「《詩》曰」的使命:由正音到正義
    第二節  「《詩》曰」的隱去:由重義到事形
    第三節  自鑄偉辭,創變新體
  第十二章  「言」的文學:漢賦用《詩》「四言」之擬效與改造
    第一節  雅言:從「四言詩」到「四言賦」
    第二節  直言:漢賦對《詩》之「四言」的改造
    第三節  微言:依經立義的言語模式
    小結  由「言」而「文」的傳統
  第十三章  文學化的無「音」之樂——漢賦用《詩》樂考論
    第一節  五帝三王之「聖樂」與《詩》樂
    第二節  典禮雅樂與《詩》樂
    第三節  楚樂新聲與《詩》樂
    小結  樂章義與文字義的結合
  第十四章  中國早期文學文本的對話問題——從中西文論契合之視角詮解《詩》賦互文關係
    引言  互文視角的契合問題
    第一節  賦納《詩》言:引用與暗示
    第二節  祖述《詩》思:仿作與戲擬
    第三節  心摹前構:經賦互文形成的原因
    小結  經賦文本對話的文學史意義
結語  《詩》賦互證的經學意義與文學傳統
附錄  漢賦用《詩》列表
參考文獻
後記  一詩一賦一壺觴——跟隨許結老師讀書的日子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