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近代思想史論(精)/李澤厚集

  • 作者:李澤厚 |責編:曾誠
  • 出版社:三聯書店
  • ISBN:9787108028983
  • 出版日期:2008/06/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99
人民幣:RMB 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洪秀全和太平天國思想散論
    (1)1949年後研究成果肯定了這場革命的農民戰爭性質,缺點是未深入探討其客觀發展,總結歷史經驗。
    (2)洪秀全借來的西方上帝比傳統宗教更便於發動、組織下層群眾,其中特別是「嶄新」的儀式、戒律被改造為嚴格的軍事紀律,起了很大作用。
    (3)以宗教信仰、道德說教作為革命的精神動力不可能持久。不應把農民革命和農民領袖理想化。
    (4)砸爛的只是孔子的牌位,軍事鬥爭衝擊了「四根繩索」,卻不能變更它。
    (5)《天朝田畝制度》的革命性與空想性,純從消費、分配著眼搞平均主義、禁慾主義的「共產主義」違反了客觀歷史的發展。
    (6)集體化、單一化、軍事化的社會結構和生活藍圖,企圖用高度集中的行政組織和權力支配社會。
    (7)《資政新篇》是珍貴的續編,它比小生產者的空想更符合曆史過程。
    十九世紀改良派變法維新思想研究
    (1)龔自珍的浪漫前奏曲和魏源、馮桂芬的歷史地位。
    (2)七十年代馬建忠、薛福成等人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的主張。
    (3)主張新經濟發展為要求上層建築的改革:八十年代鄭觀應等人的政治主張,開議院成為變法維新的關鍵。
    (4)新舊意識形態既尖銳對立,又相互滲透。
    (5)九十年代改良派思想的高峰:理論上的成熟,提出了民權、平等等重要觀念。    (6)與頑固派、洋務派的思想鬥爭:反對「中體西用」。
    (7)低估了封建頑固勢力,要求資本主義民主改革的第一次失敗,改良派自由主義讓位於革命派的民主主義和民粹主義。
    康有為思想研究
    (1)康的思想體系的四個方面及其成熟過程。
    (2)西方傳來的自然科學滲入先進中國人的世界觀,是當時主要特色之一。
    (3)傳統人性善惡命題論辯的時代內容:資產階級自然人性論反對封建傳統的天理人慾論。
    (4)「公羊三世說」的歷史進化論。
    (5)「大同」空想反封建的民主主義內容:建立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基礎上是其主要特點。
    (6)人權、平等、自由、獨立作為理想大同社會的基本原則。
    (7)「托古改制」在政治鬥爭中的實踐意義。
    譚嗣同研究
    (1)譚嗣同思想產生的時代階級特徵:九十年代的改良派左翼。
    (2)譚的「以太」基本上是物質性的概念。
    (3)「仁」與「以太」的多層關係。
    (4)「心力」是唯心論概念,「心力」與「以太」能否等同諸問題。
    (5)對封建綱常和君主專制的猛烈抨擊是譚思想中最光輝的部分。
    (6)唯物論與唯心論、辯證法與詭辯論、科學與宗教、革命與改良……一系列悲劇性的矛盾。
    論嚴復
    (1)嚴的歷史地位不在代表改良派,而在給近代中國人以進化論的新世界觀。
    (2)這是他一個創造性的貢獻,影響了好幾代知識分子,《天演論》不只是翻譯。
    (3)介紹英國經驗論哲學和邏輯歸納法。
    (4)對理論思辨重視不足,從而由經驗論到主觀唯心論,是具有普遍意義的近代中國哲學一個重要教訓。
    (5)嚴的自由主義的經濟、政治思想(介紹《原富》、《法意》)是未起影響的重要方面。
    二十世紀初資產階級革命派思想論綱
    (1)中國近代分為四期(1840—1864,1864—1894,1894—1911,191l—1919):兩個革命高潮,兩個革命低潮。
    (2)自立軍運動和拒俄義勇隊是革命派發展中的兩個關鍵環節。
    (3)由愛國而革命是這個發展過程的基本線索,不是自由、平等、人權、民主而是國家的獨立富強,成為出發點和首要問題,它為以後幾代革命者所不斷重複。
    (4)興中、華興、光復三會有不同特色。
    (5)陳天華的反帝救國,章太炎、朱執信的主觀社會主義是具有代表性和有社會根源的思想。
    (6)鄒容吶喊的人權、民主、自由最終被淹沒在上述兩種思潮之中。
    (7)反帝、反滿遮蓋了反封,對封建主義以新形式或舊形式繼續統治估計不足,這是嚴重的歷史教訓。
    論孫中山的思想
    (1)建設富強祖國、反對帝國主義,是民族主義兩大內容。雄偉的《實業計劃(物質建設)》。
    (2)民權主義本應是革命的中心。《民權初步》的積極意義。
    (3)「權能分開」說的弊病,「萬能政府」在中國條件下便可向封建法西斯變質。
    (4)民生主義要求發展資本主義而又反對資本家。
    (5)孫的「生元說」。中國近代哲學的某些特徵。
    (6)革命的失敗突出了理論的重要性。(《孫文學說(心理建設)》的唯物論的認識論。
    (7)孫中山的民生史觀。
    章太炎剖析
    (1)決定章的歷史地位的是作為宣傳家思想家的第二時期(1900—1908)。
    (2)章的思想來源、成分、過程、時期的種種複雜性,古文經學和佛學唯識宗是主幹。
    (3)反資本主義的思想特徵:反對代議制民主,反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反對物質文明,反對進化論。
    (4)認為道德才是社會的法規,革命的動力,「用宗教發起信心,增進國民之道德」最為重要。
    (5)這獨特地反映了在傳統生產方式束縛下的宗法農民思想,表現了小生產者的空想性和封建性。
    (6)主觀唯心主義的哲學世界觀,強調主觀戰鬥精神,與上述政治社會思想融為一體。
    梁啟超王國維簡論
    (1)梁、王均是中國近代史上應予肯定的大人物,不能抹殺。
    (2)梁廣泛宣傳介紹了資本主義人生觀、歷史觀、文藝觀,起了反傳統的進步作用,是影響最大的中國近代啟蒙宣傳家。
    (3)王是中國近代歷史學的開山。    略論魯迅思想的發展
    (1)對下層人民的愛與對上流社會的憎是魯迅一生特色。提出「國民性」問題。人道主義比個性主義更根本。
    (2)早年以1906年為界,第一段是自然科學唯物主義,第二段受章太炎的重要影響。
    (3)前期以1925年為界,第一段是用「文明批評」、「社會批評」作為改變「國民性」的新戰略。
    (4)第二段是與文化界統治人物的直接搏鬥,它在魯迅思想發展中有關鍵意義。
    (5)前期積累了許多接近或吻合馬克思主義的重要觀念、思想,1927年秋冬是魯迅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的後期的開始。
    (6)魯迅作品的抒情風格。
    (7)中國革命與六代知識分子。
    後記
    (1)偶然與必然應是歷史哲學的中心範疇。
    (2)中國近代三大進步思潮及其對立面。

作者介紹
李澤厚 |責編:曾誠

目錄
內容提要
洪秀全和太平天國思想散論
  一  一個被改造的上帝
  二  砸爛孔丘的牌位
  三  衝擊「四條極大的繩索」
  四  《天朝田畝制度》
  五  《資政新篇》
十九世紀改良派變法維新思想研究
  一  改良派變法維新思想的「前驅先路」
  二  改良派變法維新思想的發生與發展
  三  改良派變法維新思想的高潮與頂峰
  四  改良派變法維新思想的衰頹
康有為思想研究
  一  哲學思想
  二  「大同」空想
  三  「托古改制」思想
譚嗣同研究
  一  譚嗣同思想產生的歷史背景
  二  譚嗣同的哲學思想
  三  譚嗣同的社會政治思想
論嚴復
  一  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
  二  《天演論》的獨創性
  三  經驗論及其歸宿
  四  「以自由為體,以民主為用」
二十世紀初資產階級革命派思想論綱
  一  兩個關鍵環節
  二  四個思想代表
  三  一束歷史教訓
論孫中山的思想
  一  民族主義與民權主義
  二  民生主義
  三  哲學思想
章太炎剖析
  一  問題的複雜性
  二  社會政治思想的特色
  三  「依自不依他」的哲學思想
梁啟超王國維簡論
  一  如何評價
  二  啟蒙宣傳家
  三  新史學的代表人物
略論魯迅思想的發展
  一  早年的兩個階段
  二  前期的兩個階段
  三  知識分子的主題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