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作舟篇(基於西方原典的學術史追溯漢文英文俄文德文法文)(精)/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黑龍江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學術叢書

  • 作者:李葆嘉|責編:都幫森
  • 出版社:外語教研
  • ISBN:9787521332407
  • 出版日期:2022/01/01
  • 裝幀:精裝
  • 頁數:617
人民幣:RMB 1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全書分為比較方法論和文化總體觀、現代語言學史論和西方中國語言學史論三組,是作者近些年來的學術史探索的專題論文集。作者採用中國傳統方法(即考據-辨析-歸納)來研究西方學術,並基於早期原著(13-19世紀,拉、西、法、荷、德、英、俄等)闡述自己的觀點方法,用群體考察-主線梳理模式的溯源沿流。

作者介紹
李葆嘉|責編:都幫森
    李葆嘉,籍貫江蘇鎮江,出生地江蘇東台。語言學家、哲學家、詩人、翻譯家。章黃學派第四代傳人、語言科技新思維的倡導者、南京語義科技學派的奠基人。致力於傳統語言文字學、語義語法學、話語行為學、中國語言文化史、西洋漢語文法學史、西洋歷史比較語言學史、歐美語義學史、語言文化哲學、語言科技等領域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清代上古聲組研究史論》《理論語言學:人文與科學的雙重精神》《中國語言文化史》《語義語法學導論》《中國轉型語法學》《現代漢語析義元語言研究》《鉤沉錄》《一葉集》等。譯著有《漢語的祖先》《歐關辭彙語義學理論》《女人、火與危險事物:範疇顯示的心智》《肉身哲學:親身心智及其向西方思想的挑戰》《歐洲語義學理論1830-1930:從語源論到語境性》等。

目錄
比較方法論和文化總體觀
  比較語言學的「比較」從何而來
    一、語言親緣關係的早期研究
    二、語言親緣比較方法論的闡明
    三、為語言親緣關係研究加冕
    四、「比較語法」的流傳和變化
  普遍語法、對比語言學及語言類型學的由來
    一、13世紀德英先驅的「普遍語法」理念
    二、17—18世紀德法學者提出的比較語法
    三、19世紀德國學者發展的比較語法
    四、20世紀上半葉學者的比較研究理論
    五、對比語言學的形成軌跡及其階段
    六、自立門戶的語言結構類型學研究
  哥廷根-魏瑪:揭開「世界文學」之謎
    一、歌德(1827)Weltliteratur:具有世界價值的文學
    二、施萊格爾(1803)Kosmopolitismus:普遍的世界主義文學
    三、赫爾德(1796)Literatm allex Welt:綜合體的世界文學
    四、福斯塔(1791)談過同樣話題:文化世界主義
    五、維蘭德(1790)Weltlliteratm:國際都會的精緻文學
    六、施勒策爾(1773)Weltlitteratui:世界各地的文學
    七、德國世界文學與荷蘭學派的總體歷史觀
  比較方法的傳播與「新歐洲」總體一比較文學的軌跡
    一、荷蘭親緣語言學的總體觀和比較法
    二、肇始於17世紀末的德國總體文學
    三、比較解剖學的形成及其發展
    四、比較方法向人文學科的滲透
    五、19世紀的比較文學和總體文學
    六、語言學的比較與對比:文學的關係和平行
現代語言掌史論
  博杜恩·德·庫爾特內(1870)創立應用語言學
    一、博杜恩關於應用語言學的論述見於何時、何處、何文?
    二、博杜恩論述的具體內容為何?
    三、博杜恩提出的理論和當代學者有何異同?
    四、本哈迪劃分的純粹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
  繼往開來的西方三代社會語言學
    一、第一代社會語言學:19世紀後期
    二、第二代社會語言學:20世紀上半葉
    三、第三代社會語言學:20世紀下半葉
    四、西方社會語言學的來龍去脈
  句子研究的三個平面理論:起源和發展
    一、古希臘語法學的「兩個平面」
    二、甲柏連孜的「語法分析三層觀」
    三、丹內斯的句法研究三個平面
    四、漢語語法研究的三個平面理論
    五、關於三個平面與三分模式的形成線索
  當代語言學理論:植根于往昔語義學著作之中
    一、語言與心理:語言研究的心理轉向
    二、形式與功能:語言的心智一功能研究
    三、語言主觀性:語言的本質所在
    四、語言與社會:語言是社會事實

    五、靜態和動態:來自社會學的概念
    六、語境和情境:語言交流理解和話語行為功能
    七、隱喻和轉喻:人類的普遍心智能力
    八、意義域理論:範疇原型理論的來源
    九、當代語言學與傳統人本主義語言觀的銜接
  家族相似性理論的語義學研究來源
    一、維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解析
    二、如何分析語言學問題的「遊戲」
    三、奧斯汀的原核意義理論
    四、此前語義學家與之相關的觀點
  評英國學者的語義學簡史研究
    一、烏爾曼的語義學史簡介
    二、古代學者對意義問題的研究
    三、創立語義學學科的動力
    四、語義學發展的前兩個階段
    五、語義學發展的新紀元
    六、誤說對中國學界的誤導
    七、餘論
  至簡美國語言學史
    一、18—19世紀美國語言學的三位先驅
    二、引領20世紀美國語言學的七位猶太人
    三、面向21世紀的計算語言學首倡者:海斯
西方中國語言學史論
  西方漢語文法學史鳥瞰
    一、17世紀:多明我漢語文法學研究
    二、18世紀:羅曼漢語文法學研究
    三、19世紀:日耳曼漢語文法學研究
    四、西方漢語文法學:特點及創獲
  西方漢語古音學史發凡
    一、19世紀西方學者對漢語古音的探索
    二、對早期西方學者漢語古音研究的述評
    三、20世紀上半葉的西方漢語古音學論著譯介
    四、20世紀下半葉的西方漢語古音學論著譯介
    五、新世紀以來的西方漢語古音學論著譯介
  西方漢語親緣關係學史發凡
    一、17世紀:巴別塔變亂之前的始源語
    二、1 8世紀:漢語與遠距離語言的關係
    三、19世紀:漢語所屬語系問題的探索
    四、20世紀:漢語在超級語系中的位置
    五、21世紀初:值得關注的幾項新進展
    六、1980年以來:西方論著的部分譯介
    七、結語:請關注東亞遠祖丹尼索瓦人
English Abstract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