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土木工程抗震設計(第3版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類實用創新型系列教材)

  • 作者:編者:周雲//張文芳//宗蘭|責編:任加林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367709
  • 出版日期:2013/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97
人民幣:RMB 6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全國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類實用創新型系列規劃教材》之一。本書根據土木工程專業本科教學大綱要求,並結合《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50011-2010)等有關國家現行規範和規程編寫。?
    全書共10章,包括概論、場地與地基基礎抗震設計、結構地震反應分析與抗震極限狀態計算、砌體結構抗震設計、混凝土結構抗震設計、鋼結構抗震設計、構築物抗震設計、橋樑抗震設計、地下空間結構抗震設計和隔震與耗能減震結構設計等內容。章后附有思考題或習題。?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全日制土木工程專業的結構抗震設計課程教材和成人教育、自學考試有關土建類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有關土建類研究生的教學參考書,並可供從事土木工程抗震與減震研究、設計和施工等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作者介紹
編者:周雲//張文芳//宗蘭|責編:任加林

目錄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概論
  1.1  地震成因及類型
    1.1.1  地球構造
    1.1.2  地震的類型
    1.1.3  地震的分佈
  1.2  地震的破壞作用
    1.2.1  直接災害
    1.2.2  次生災害
  1.3  地震波、震級與烈度
    1.3.1  常用術語
    1.3.2  地震波
    1.3.3  震級
    1.3.4  烈度
  1.4  工程抗震設防的概念
    1.4.1  抗震設防標準
    1.4.2  兩階段抗震設計方法
  1.5  抗震概念設計總則
    1.5.1  選擇有利於抗震的場地
    1.5.2  選擇有利於抗震的地基和基礎
    1.5.3  選擇對抗震有利的建築平面和立面形式
    1.5.4  選擇合理的抗震結構體系
    1.5.5  選擇合理的結構構件
    1.5.6  處理好非結構構件和主體結構的關係
    1.5.7  注意材料的選用和施工質量
    1.5.8  採用結構控制新技術
  思考題
第二章  場地與地基基礎抗震設計
  2.1  概述
  2.2  場地
    2.2.1  場地與地震動作用
    2.2.2  場地土覆蓋層厚度
    2.2.3  場地的類別
  2.3  地基與基礎的抗震驗算
    2.3.1  地基抗震設計原則
    2.3.2  天然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承載力驗算
  2.4  地基土液化及抗震措施
    2.4.1  地基土液化的概念
    2.4.2  影響地基土液化的因素
    2.4.3  液化土的判別與評價
    2.4.4  液化地基抗震措施的選擇
  2.5  樁基抗震驗算
    2.5.1  可不進行樁基驗算的條件
    2.5.2  低承台樁基礎抗震驗算
  思考題
  習題
第三章  結構地震反應分析與抗震驗算
  3.1  概述

    3.1.1  結構抗震計算內容
    3.1.2  地震的作用、作用效應特點及分析方法
  3.2  單自由度彈性體系的地震反應分析與抗震設計反應譜
    3.2.1  結構的質量模型及節點運動自由度
    3.2.2  單自由度彈性體系的地震反應分析——理論解析法
    3.2.3  單自由度彈性體系的地震反應分析——數值時程分析法
    3.2.4  水平與豎向地震動的反應譜
    3.2.5  水平抗震設計反應譜——水平多遇及罕遇地震的地震影響係數
    3.2.6  豎向抗震設計反應譜——豎向地震影響係數
    3.2.7  單自由度體系地震作用標準值計算——反應譜法及重力荷載代表值
  3.3  多自由度彈性體系的地震反應分析
    3.3.1  集中質量多自由度彈性體系的動力計算模型
    3.3.2  單向地震作用下多自由度彈性體系的運動方程
    3.3.3  多自由度彈性體系的有關概念及其地震反應分析法——振型分解解析法
    3.3.4  振型有效質量
    3.3.5  多自由度彈性體系地震反應分析——時程分析法
  3.4  平動多自由度體系水平地震作用及效應計算的反應譜方法
    3.4.1  平動多自由度體系的振型分解反應譜法
    3.4.2  底部剪力法——按基本振型並考慮高振型影響求等效側力
    3.4.3  底部剪力法——按基本振型和第二振型求等效側力
  3.5  考慮扭轉耦聯、地基與結構相互作用時水平地震作用計算
    3.5.1  考慮平動扭轉耦聯振動的水平地震作用彈性效應分析
    3.5.2  水平地震作用下考慮地基與結構動力相互作用的地震作用效應修正
  3.6  多自由度體系自振周期和振型的計算
    3.6.1  能量法(或瑞利法)
    3.6.2  頂點位移法計算基本周期及其適用範圍
    3.6.3  等效單質點法計算基本自振周期及其適用情況
    3.6.4  向量迭代法
  3.7  水平地震下的位移變形分析
    3.7.1  水平多遇地震下結構的彈性側移反應分析
    3.7.2  水平罕遇地震下結構的彈塑性變形反應分析——彈塑性靜力分析法
    3.7.3  水平罕遇地震下彈塑性變形反應分析——混凝土框架結構的簡化計演算法
  3.8  結構豎向地震作用效應計算
    3.8.1  豎向地震及其作用特點
    3.8.2  高層建築與高聳構築物豎向地震作用計算的簡化反應譜法
    3.8.3  大跨度和長懸臂結構的等效靜力法
  3.9  結構抗震設計驗算及地震作用的一般規定
    3.9.1  地震作用的一般規定
    3.9.2  結構抗震設計驗算
  3.10  建築抗震性能化設計
    3.10.1  抗震性能化設計的概念
    3.10.2  抗震性能化設計的主要內容
    3.10.3  性能目標的確定方法
    3.10.4  性能化抗震設計方法
  思考題
  習題
第四章  砌體結構抗震設計
  4.1  震害現象及其分析
    4.1.1  震害現象及其分析
    4.1.2  震害規律

  4.2  砌體結構的抗震概念設計
    4.2.1  結構布置
    4.2.2  房屋適用層高、層數、總高度和總寬度
    4.2.3  抗震牆
    4.2.4  混凝土構件抗震等級
  4.3  多層砌體結構抗震計算
    4.3.1  多層砌體結構抗震計算分析
    4.3.2  底部框架抗震牆砌體結構房屋抗震計算分析
  4.4  構造措施
    4.4.1  多層砌體結構的抗震構造措施
    4.4.2  底層框架抗震牆砌體房屋
  4.5  算例
    4.5.1  多層砌體結構抗震設計實例
    4.5.2  底層框架抗震牆房屋
  思考題
  習題
第五章  混凝土結構抗震設計
  5.1  震害現象及其分析
    5.1.1  結構布置不當引起的震害
    5.1.2  框架的震害
    5.1.3  填充牆的震害
    5.1.4  抗震牆的震害
    5.1.5  單層鋼筋混凝土柱廠房的震害
  5.2  混凝土結構的抗震概念設計
    5.2.1  結構體系選擇及最大適用高度
    5.2.2  抗震等級
    5.2.3  防震縫的設置
    5.2.4  結構布置
  5.3  框架結構的抗震設計
    5.3.1  抗震設計步驟與地震作用計算
    5.3.2  水平荷載作用下框架內力計算
    5.3.3  控制截面及其內力不利組合
    5.3.4  框架結構水平位移驗算
    5.3.5  框架結構截面抗震設計
    5.3.6  框架結構抗震構造措施
    5.3.7  框架結構抗震設計算例
  5.4  框架抗震牆結構的抗震設計
    5.4.1  框架抗震牆結構的受力特點
    5.4.2  框架抗震牆結構計算的基本假定及計算簡圖
    5.4.3  框架抗震牆結構簡化計算要點
    5.4.4  框架抗震牆結構截面設計
    5.4.5  抗震牆結構抗震構造措施
    5.4.6  框架抗震牆結構抗震構造措施
  5.5  單層鋼筋混凝土工業廠房抗震設計
    5.5.1  單層鋼筋混凝土柱廠房抗震設計的一般規定
    5.5.2  單層鋼筋混凝土柱廠房抗震計算
    5.5.3  單層鋼筋混凝土柱廠房的抗震構造措施
  思考題
  習題
第六章  鋼結構抗震設計

  6.1  震害現象及其分析
    6.1.1  結構倒塌
    6.1.2  構件的破壞
    6.1.3  節點破壞
    6.1.4  基礎錨固破壞
  6.2  鋼結構的抗震概念設計
    6.2.1  鋼結構房屋的結構體系及其抗震性能
    6.2.2  鋼結構房屋抗震設計的一般規定
  6.3  多層和高層鋼結構抗震設計
    6.3.1  計算模型
    6.3.2  變形驗算
    6.3.3  地震作用下的內力調整
    6.3.4  抗震承載力和穩定性驗算
    6.3.5  抗震構造要求
  6.4  多層與單層鋼結構廠房的抗震設計
    6.4.1  多層鋼結構廠房的抗震設計
    6.4.2  單層鋼結構廠房的抗震設計
  6.5  網架結構抗震設計
    6.5.1  抗震設計一般規定
    6.5.2  網架抗震設計要點
    6.5.3  網架抗震措施
  思考題
第七章  構築物抗震設計
  7.1  震害現象及其分析
    7.1.1  煙囪的震害
    7.1.2  塔架的震害
    7.1.3  水池的震害
    7.1.4  筒倉的震害
  7.2  構築物的抗震概念設計
    7.2.1  煙囪的抗震設計原則
    7.2.2  塔架的抗震設計原則
    7.2.3  筒倉的設計原則
    7.2.4  水池的設計原則
  7.3  煙囪的抗震設計
    7.3.1  煙囪抗震設計一般規定
    7.3.2  煙囪水平地震作用及其效應計算
    7.3.3  煙囪豎向地震作用及其效應
    7.3.4  地震作用效應組合及附加彎矩
    7.3.5  煙囪的抗震構造措施
  7.4  塔架的抗震設計
    7.4.1  塔架抗震設計的一般規定
    7.4.2  水塔的抗震計算
    7.4.3  水塔的構造措施
  7.5  水池的抗震設計
    7.5.1  水池抗震設計的一般規定
    7.5.2  水池的地震作用計算
    7.5.3  水池的構造措施
  7.6  筒倉的抗震設計
    7.6.1  筒倉抗震設計的一般規定
    7.6.2  筒倉的地震作用計算

    7.6.3  筒倉的抗震變形驗算
    7.6.4  筒倉的抗震構造措施
  思考題
第八章  橋樑抗震設計
  8.1  橋樑震害及分析
  8.2  橋樑抗震設計的理論和方法
    8.2.1  橋樑抗震設計的理論
    8.2.2  橋樑地震作用的計算
  8.3  橋樑地震反應分析
    8.3.1  建模原則
    8.3.2  選擇合適的地震記錄和輸入模式
    8.3.3  地基與結構的相互作用
    8.3.4  阻尼問題
    8.3.5  橋樑動力分析中的非線性因素
    8.3.6  橋樑支座的非線性
  8.4  橋樑的延性設計
    8.4.1  延性指標
    8.4.2  考慮延性的地震作用折減
    8.4.3  鋼筋混凝土橋墩的延性設計
  思考題
第九章  地下空間結構抗震設計
  9.1  地下空間結構的震害現象及其分析
    9.1.1  歷史地震中地下結構的震害現象
    9.1.2  地鐵震害及震害分析
    9.1.3  隧道震害及震害分析
    9.1.4  地下空間結構震害的機理分析
  9.2  地下空間結構的抗震設計
    9.2.1  地下空間結構地震動力特性
    9.2.2  地下空間結構抗震設計原則
    9.2.3  地下空間結構的地震分析和抗震設計方法
    9.2.4  地下空間結構抗震構造措施
  思考題
第十章  隔震與耗能減震結構設計
  10.1  減震的概述與分類
  10.2  隔震結構設計
    10.2.1  結構隔震的原理與隔震結構的特點
    10.2.2  隔震系統的組成與類型
    10.2.3  隔震結構的設計要求
    10.2.4  隔震結構的抗震分析
    10.2.5  上部結構的抗震設計
    10.2.6  隔震層的設計與驗算
    10.2.7  隔震層以下結構及基礎抗震設計要點
    10.2.8  隔震結構的構造措施
  10.3  耗能減震結構設計
    10.3.1  結構耗能減震原理與耗能減震結構特點
    10.3.2  耗能減震裝置的類型與性能
    10.3.3  耗能減震結構的設計要求
    10.3.4  耗能減震結構體系的抗震計算分析
    10.3.5  耗能減震結構的連接與構造
  思考題

  習題
主要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