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審美人類學(理論與實踐)

  • 作者:編者:向麗//趙威|責編:葉茹飛
  • 出版社:文化藝術
  • ISBN:9787503971327
  • 出版日期:2022/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624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審美人類學:理論與實踐》是目前國內外首部以審美人類學研究為專題的讀本,涵蓋19世紀90年代至今關於審美人類學的系列性研究文本。讀本由三個篇章構成:上篇「審美人類學的基本問題」涵蓋審美人類學的學理基礎與實踐精神;審美人類學如何可能;審美人類學的問題閾以及審美人類學關鍵詞:地方性審美經驗、審美交流、審美認同、審美製度等問題。中篇「審美人類學的視野與方法」主要探討人類學與美學的關係及其所展演的審美人類學研究視野與方法,同時涵蓋中西方審美差異比較研究。下篇「審美人類學實踐」收集關於審美人類學「文本田野」的理論性探討和具體個案研究,將審美革命、審美治理、身體美學、悲劇美學、審美教育、審美資本、時尚與趣味等富於時代溫度的社會和美學問題激活出來。該讀本集結了國內外在美學、文藝學、藝術學、人類學、社會學、民族學等領域的專家和學者關於美學與人類學的跨學科研究,同時也是在文化全球化語境中縱深探討馬克思主義美學基本問題的重要嘗試。

作者介紹
編者:向麗//趙威|責編:葉茹飛

目錄
導論
  審美人類學:理論與實踐
  向麗
上篇  審美人類學的基本問題
  審美人類學的學理基礎與實踐精神
  王傑、覃德清、海力波
  審美人類學如何可能
  ——以埃倫·迪薩納亞克《審美的人》為例
  戶曉輝
  審美人類學的問題閾
  [美]托尼·弗洛里斯文、張良叢譯
  地方性審美經驗:審美人類學研究的關鍵詞
  王大橋
  審美交流:審美人類學的關鍵詞
  張良叢
  審美人類學視野中的審美認同研究
  尹慶紅
  審美製度:審美人類學的核心範疇
  向麗
中篇  審美人類學的視野與方法
  人類學與美學
  [德]恩斯特·格羅塞文、和歡譯、張浩軍校
  恩斯特·格羅塞與審美人類學的誕生
  [荷]范丹姆文、李修建譯
  論范丹姆的審美人類學研究及其在中國的可能性
  李修建
  論美學:從社會人類學的視角
  [英]羅伯特·萊頓文,關、邢書宇譯
  藝術、美學與文化人類學:回顧與展望
  [美]理查德·L.安德森文、劉翔宇譯
  美學人類學:一種跨文化的方法
  [美]羅素·沙曼文、孫文剛譯
  雅克·馬凱對審美人類學的總體建構
  孫文剛
  審美人類學:研究方法與學科意義
  王傑、海力波
  審美價值的人類學研究
  方李莉
  讓藝術和審美研究從實踐出發
  ——藝術人類學之學術意義的一種闡釋
  何明
  田野工作與藝術人類學、審美人類學學科建設
  王建民
  審美人類學的形成及其在中國的現狀與出路
  馮憲光、傅其林
  走向「文化批評」的美學
  ——審美人類學的特徵、問題與當代發展
  曹成竹
  文化經濟時代審美人類學提出的問題與挑戰
  王傑、肖瓊

下篇  審美人類學實踐
  世紀馬克思主義審美人類學的核心問題及其發展態勢
  馮憲光、傅其林
  列維-斯特勞斯的美學思想研究
  蘇東曉
  本土範疇:多元審美的話語意義
  徐新建、陸曉芹、郭明軍
  「萌」作為一種美
  周星
  美學研究的人類學轉向與文學學科的文化實踐
  ——以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的初步研究為例
  王傑
  民歌社會的現代情結和現代社會的民歌情結
  范秀娟
  從審美習俗到話語實踐:中國民間歌謠中的身體意識
  曹成竹
  儀式性的戲謔:陝北情歌的審美特性
  強東紅
  劉三姐歌謠的跨文化傳唱
  任旭彬
  審美習俗的歷史性和地方性
  ——以孫悟空視覺形象的建構為例
  王大橋
  廣西南丹白褲瑤葬禮文化的審美人類學考察與闡釋
  雷文彪
  烏托邦、現代性與協商族群性:中國少數民族紀錄片
  石 甜
  記憶·審美資本·時尚
  ——以雲南劍川傳統工藝創意為例
  向麗、陳順堯
  審美人類學視野下的時尚美學:訪彭靜蓮教授
  向麗問、譯,彭靜蓮(Ching Lin Pang)答
附錄:本書作者與譯者簡介
編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