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本書遵循三個方面的編寫原則:一是簡明性。本書盡量體現「簡史」的特點,刪繁就簡,突出主幹與主題,在保持總的歷史線索的前提下,重點勾勒中外不同時期、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最具代表性的音樂事件、人物、作品、流派與音樂風格的基本形態與特徵。二是特色性。
本書在尊重史實的前提下,以時間為序,採用模塊專題體例,將音樂發展歷程中的主要思潮與形態輪廓分上下兩編進行整合,形成中外音樂史之古代篇、近世篇與當代篇三條主線多個主題的比較敘述。三是趣味性。本書具備圖文聲像相結合的特點,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做有創意的結構與內容編排,以激發閱讀熱情。書中每一板塊的最後都增添「博覽」內容,有意將音樂與其他藝術門類如繪畫、建築、電影、詩歌等進行橫向關聯與互動,以擴展閱讀的空間與樂趣。
目錄
古代篇 (遠古一1840年)
開天闢地:上古 (遠古一公元前221年)
(一)歷史檔案
原始時代的音樂
眾說紛紜的音樂起源說
夏、商、周的音樂
西周雅樂/宮商角徵羽的由來
春秋戰國的音樂
鄭衛之音/三分損益法與十二律
(二)人物
夔/伯牙
(三)名曲名作
《韶》/《大夏》/《樂記》
(四)博覽
距今4000年以上的遠古樂器/常見的民族樂器分類/論語典故
春秋禮崩樂壞——「八佾舞于庭」/周穆王西遊的故事/甲骨文中
的「舞」字/中華大地下的音樂瑰寶——曾侯乙墓編鐘
(五)術語
(六)探討
走向全盛:中古 (公元前221一公元960年)
(一)歷史檔案 秦漢的音樂
絲綢之路的開闢/西漢的樂府/相和歌與清商樂
魏晉、南北朝的音樂
《聲無哀樂論》/西域音樂的融入
隋唐的音樂
唐代的音樂機構/教坊與梨園/唐代大曲與法曲/中國音樂的外傳
(二)人物
李延年/杜夔/蔡琰/嵇康/阮籍/竹林七賢/唐玄宗
(三)名曲1名作
《廣陵散》/《陽關三疊》/《胡笳十八拍》/《霓裳羽衣曲》
《碣石調·幽蘭》/《梅花三弄》
(四)博覽
魏晉時期的文人音樂家/白居易與音樂/文字譜與減字譜
(五)術語
(六)探討
三 輝煌之後:下古 (公元960—1840年)
(一)歷史檔案
宋元的音樂
宋代的瓦子、勾欄/南戲/雜劇
明清的音樂
小曲與小唱/說唱音樂/四大聲腔/崑曲/京劇
(二)人物
姜夔/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魏良輔/朱載埔
(三)名曲1名作
琵琶曲《海青拿天鵝》/古琴曲《瀟湘水雲》/崑曲《牡丹亭》
古琴譜集《神奇秘譜》/聲樂論著《唱論》
(四)博覽
四大古典戲劇/中國戲曲三鼎甲/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京劇臉譜
京劇行當/京劇四大名旦
(五)術語
(六)探討
近世篇 (1840一1949年)
從西到中:近代新音樂
(一)歷史檔案
學堂樂歌的時代
20世紀30年代的音樂
中國藝術歌曲的第一個黃金期/中國第一所音樂院校建立
抗日救亡時代的音樂
左翼音樂運動的興起/魯迅藝術學院
(二)人物
李叔同/蕭友梅/黃自/聶耳/冼星海/馬思聰/譚小麟
(三)名曲1名作
李叔同《送別》/趙元任《教我如何不想他》
冼星海《黃河大合唱》/黃自《玫瑰三願》/馬思聰《思鄉曲》/蕭友梅
《十七世紀以前中國管弦樂隊的歷史的研究》
(四)博覽
弘一法師字畫品賞/趙元任歌曲選介/名著推介/歷史回眸
(五)術語
(六)探討
當代篇 (1949年至今)
從中到西:當代新音樂
(一)歷史檔案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誕生
新潮的一代
新潮音樂/「夢之隊」: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1977、1978級/問鼎奧斯
卡最佳原創音樂獎:《?虎藏龍》/奧運之歌——《我和你》
(二)人物
陳鋼、何占豪/譚盾/郎朗/馬友友
(三)名曲名作
何訓田《阿姐鼓》/譚盾《水樂》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