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闡釋學的興起

  • 作者:編者:孫麾//陳開舉|責編:衛羚
  • 出版社:社科文獻
  • ISBN:9787520192514
  • 出版日期:2021/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96
人民幣:RMB 13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20世紀30年代以來,由海德格爾、伽達默爾,以至德里達、羅蒂等重要學者所開創和發展的當代闡釋學理論,深度繼承和張揚了叔本華、尼采、柏格森等人生命與意志哲學的遺產,且以狄爾泰、布拉德雷的精神體驗、情感意志說為根據,引導20世紀西方主流闡釋學,構建起以反理性、反基礎、反邏各斯中心主義為總基調,以非理性、非實證、非確定性為總目標的理論話語,使作為精神和人文科學基本呈現方式的闡釋及其研究走上一條極端相對主義和虛無主義的道路。同時,我們也看到,在半個多世紀的淘洗與磨礪中,長期流行並佔據前沿地位的哲學及本體論闡釋學,其基礎日漸瓦解,漏洞與裂痕百出。諸多有關闡釋的元理論問題,亟須予以澄明、修正和發展。本文提起的討論是:從闡釋發生及效果的意義上說,闡釋本身是公共行為還是私人行為;對一切文本,包括對歷史及實踐文本在內的闡釋,是否可為任意闡釋而無須公共認證;公共闡釋的定義與內涵如何界定,其歷史譜系與理論依據何在;無公共效果的私人闡釋是否可能。討論的目的是:建立當代中國的「公共闡釋」理論。

作者介紹
編者:孫麾//陳開舉|責編:衛羚

目錄
一  闡釋的公共性
  公共理性與闡釋活動的規範性本質
  公共理性與公共闡釋的有效性
  從哲學解釋學的角度看公共闡釋
  公共理性與闡釋的公共性問題
  公共性與公共詮釋的中國邏輯研究論綱
  闡釋的公共性與客觀性——兼論對馬克思的先驗闡釋
  闡釋的公共性與人的歷史性前提——從馬克思的框架出發
  公共闡釋、公共理性與公共時間
  語境參數、文本闡釋與意義確證——論語境對闡釋的約束
二  闡釋的澄明
  「闡」「詮」辨——闡釋的公共性討論之
  解釋學與思想的客觀性
  馬克思回歸歷史具體的闡釋原則
  西方闡釋學「闡釋」的張力與「闡釋」的唯物史觀奠基
  闡釋現象的現象學分析
  闡釋與過程:一種激進解釋學的視角
  文本在哲學研究中的意義
  解釋與可理解性——論保羅·利科對胡塞爾現象學的批判
三  學科對話與公共闡釋
  公共性的生成及其發展走向
  現代性研究的「語言方案」——科塞勒克概念史方法論旨趣的政治哲學釋讀
  「壞的主觀性」與歷史闡釋
  量子詮釋學論綱——兼論公共闡釋
  闡釋的公共性及其探討方式——哲學、政治學、公共管理學科對話
四  中國闡釋學建構:路徑與方法
  論解釋學的主旨與思想任務
  中國世界史闡釋學的構建:路徑與方法
  中國闡釋學傳統及轉向
  闡釋的知識圖譜重建
  概念創造與歷史闡釋的公共性塑造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