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醫學哲學(供研究生及科研人員用第2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十三五規劃教材)/科研人員核心能力提升導引叢書

  • 作者:編者:柯楊//張大慶|責編:賈艾莎
  • 出版社:人民衛生
  • ISBN:9787117316842
  • 出版日期:2021/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02
人民幣:RMB 8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包含疾病與健康、醫學的身體觀、醫學解釋及其理論、醫學發現與發明、臨床決策、臨床共識、醫務人員等十三章內容。醫學哲學既是哲學的一個子學科,也是醫學的一部分。醫學哲學不是簡單地套用哲學的理論和概念來解釋醫學中的具體問題,而是要闡釋醫學的目的與本質。醫學哲學對醫療知識和實踐的分析與批評,有助於人們更全面、深入地理解醫學,認識到醫學的複雜性、整體性和不完備性,認識到醫學的限度。

作者介紹
編者:柯楊//張大慶|責編:賈艾莎

目錄
導言
    一、概述
    二、醫學哲學的歷史
    三、學習醫學哲學的目的與意義
第一章  疾病與健康
  第一節  疾病概念的歷史演變
    一、本體論的疾病概念
    二、生理學的疾病概念
    三、演化論的疾病概念
  第二節  健康概念的豐富維度
    一、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定義
    二、健康與正義
    三、健康與疾病的相對性
  第三節  健康主義及其悖論
    一、何為健康主義概念?
    二、健康主義與科學主義、消費主義之關係
    三、健康主義的悖論
第二章  醫學的身體觀
  第一節  醫學中身體觀念的演變
    一、與自然一體的身體觀
    二、與自然分離的身體觀
    三、機械化的身體觀
  第二節  現代醫學與身體的不確定性
    一、透明的身體:從醫學成像到虛擬醫學
    二、可替換的身體:器官移植與自我認同危機
    三、賽博格的身體:從輔助身體到罷黜身體
  第三節  現象學視野下的身體研究
    一、具身現象學
    二、患病經驗的現象學描述
第三章  生命、死亡與醫學
  第一節  生命的真相與醫學的真諦
    一、叩問生命的真相
    二、醫學的二元性特徵
    三、醫學哲學的核心觀點
  第二節  死亡的生命敘事與哲學敘事
    一、生物學死亡與技術救助
    二、死亡本質的哲學闡釋
  第三節  現代衰老與死亡意識的嬗變
    一、衰老抵抗與死亡恐懼
    二、安樂死與死亡協助
    三、自然死亡與尊嚴辭世
    四、生命與死亡教育
  第四節  死亡救助與醫學的現代性
    一、醫學與死亡的必然性
    二、永不言棄的悖論
    三、現代社會的死亡抉擇
第四章  醫學解釋及其理論
  第一節  醫學的解釋模型
    一、疾病解釋
    二、醫學敘事

    三、醫學隱喻
  第二節  醫學知識的本體論
    一、醫學知識的結構與特點
    二、醫學知識的本體論承諾
  第三節  醫學理論的哲學假定
    一、機械論與有機論
    二、二元論與整體論
    三、還原論與突現論
    四、經驗論與唯理論
第五章  醫學發現與發明
  第一節  醫學的思維方式
    一、思維與醫學思維
    二、醫學發現與醫學發明的思維特點
  第二節  邏輯與經驗
    一、醫學問題
    二、猜測、反駁與假說
    三、推理、分析與綜合
    四、直覺與靈感
  第三節  研究設計
    一、概率和隨機性
    二、因果關係和歸納
    三、隨機對照試驗
    四、其他研究設計
  第四節  機遇
    一、機遇認識
    二、機遇作用
    三、機遇把握
  第五節  創新
    一、創造與創新
    二、醫學創新的原動力
    三、醫學創新性思維的特徵與過程
    四、醫學創新性思維的培養與運用
第六章  臨床決策
  第一節  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一、醫學高新技術帶來的問題
    二、醫療費用上漲與臨床決策質量提高不同步
    三、臨床診療不規範
  第二節  醫學決策學的微觀層次——臨床決策
  第三節  臨床決策的四個維度
    一、臨床決策的科學維度
    二、臨床決策的倫理法律維度
    三、臨床決策的心理學維度
    四、臨床決策的經濟學維度
  第四節  臨床決策模式
    一、家長式決策
    二、知情決策
    三、共享決策
  第五節  臨床決策研究的熱點問題
    一、健康經濟學與成本-效益分析
    二、臨床方法學研究進展

    三、醫患雙方的臨床決策選擇
    四、公共衛生服務研究和診療策略的關係
    五、臨床策略與治療指南
    六、高新技術與適宜技術效果的平衡關係
第七章  臨床共識
  第一節  臨床共識的起源與發展
    一、臨床共識的歷史回顧
    二、臨床共識形成的方法
    三、臨床共識的分類及相關問題
  第二節  臨床共識的方法論審視
    一、科學知識社會學視野下的臨床共識
    二、臨床共識與疾病的複雜性
第八章  醫務人員
  第一節  現代醫學主體的性質、特點和作用
    一、現代醫學主體的規定性
    二、現代醫學主體的本質屬性
    三、現代醫學主體在醫學認識中的作用
  第二節  醫學認識主體的知識結構
    一、醫學認識主體知識結構的概念和類型
    二、醫學認識主體應具備的知識
    三、建立合理知識結構的途徑和方法
  第三節  醫學認識主體的能力結構
    一、醫學認識主體能力結構的基本框架
    二、醫學認識主體的幾種主要能力
  第四節  醫學認識主體的人格結構
    一、人格的概念及其結構
    二、人格結構的基本層次構成
第九章  患者
  第一節  患者:祈求者
    一、患者之求
    二、患者之苦
    三、患者之德
    四、患者之責
    五、患者之權
  第二節  患者:憂慮者
    一、患者的認知
    二、患者的尊嚴感
    三、患者的心理活動
    四、患者(家屬)的心態
  第三節  患者:特定行為特徵
    一、患者的行為
    二、患者行為障礙
    三、患者求醫行為
    四、遵醫行為
  第四節  患者與醫生之間的信任
    一、患者對醫生的預設不信任危機
    二、醫患信任的正向演變過程
    三、醫患信任的影響因素
    四、我國醫患信任危機的解決對策
第十章  傳統醫學與補充替代醫學

  第一節  醫學形態的多樣性
    一、巫術醫學
    二、宗教醫學
    三、樸素醫學
    四、科學醫學
  第二節  多種醫學形態的共時1性
    一、人類健康觀念的多樣性與行為表現的複雜性
    二、人類健康需求的根本性與多樣性
    三、不同形態醫學的價值
    四、對待傳統醫學與補充替代醫學的態度
第十一章  循證醫學的哲學
  第一節  循證醫學的發生與發展
    一、循證醫學產生的社會背景
    二、循證醫學產生的具體醫學需求
    三、循證醫學發展的技術支撐
    四、循證醫學的當代發展
  第二節  循證醫學的概念及其認識論爭議
    一、循證醫學的定義
    二、循證醫學與傳統經驗醫學的差異性
    三、循證醫學的認識論批評與回應
  第三節  循證醫學的倫理學爭議
    一、循證醫學的倫理學基礎
    二、循證醫學證據價值的爭論與回應
第十二章  社會與政治視域中的健康問題
  第一節  作為社會問題的健康
    一、健康何以構成社會問題?
    二、社會進步與人的健康
    三、社會的健康水平平等
  第二節  作為政治問題的健康
    一、生命政治與「生命本身的政治」
    二、衛生保健制度的政治規定性
    三、健康公平的政治倫理意蘊
  第三節  維護和保障健康的社會和政治責任
    一、從社會進化維度看人類對自身健康的責任
    二、預防健康風險的政治意涵
    三、中國的成就與社會健康目標及其實現
第十三章  醫藥高新技術中的哲學問題
  第一節  醫藥技術是什麼
    一、醫藥技術的定義及要素
    二、醫藥技術的特徵
    三、醫藥技術負載人類價值
    四、「醫藥技術」與「醫學科學」的區別
  第二節  醫藥技術哲學研究進路
    一、技術哲學的興起
    二、兩種研究進路
    三、醫藥高新技術的社會批判
  第三節  醫藥高新技術風險及規避
    一、醫藥高新技術創新及限定因素
    二、技術風險及其規避
    三、醫藥高新技術風險分析

  第四節  醫藥高新技術倫理
    一、可遺傳基因編輯技術的倫理挑戰
    二、神經技術倫理
    三、精準醫學倫理
    四、醫療人工智慧倫理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