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傳播學教程(第2版21世紀新聞傳播學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 作者:郭慶光|責編:李穎//張嘯//鍾婧怡//李顏|總主編:方漢奇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 ISBN:9787300111254
  • 出版日期:2011/04/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75
人民幣:RMB 49.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傳播學教程》旨在建構傳播學核心理論,自第一版出版以來,得到了國內新聞傳播學界和其他學科讀者的廣泛好評。
    這次再版,作者在原有的框架基礎上,結合最近十幾年的發展做了進一步充實和修改。此次修改加重了對媒介技術與社會發展的互動關係的論述,對網路時代傳播格局的變化做了進一步分析,充實了個人信息處理的過程與模式的論述,增加了信息時代媒介素養教育的相關內容,介紹了日趨成熟的「框架」理論及「第三人效果」理論等。
    作者期冀,本書的再版,能為新聞傳播學及相關學科廣大學子提供新的幫助。

作者介紹
郭慶光|責編:李穎//張嘯//鍾婧怡//李顏|總主編:方漢奇
    郭慶光,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後由國家公派赴日本東京大學新聞研究所留學,1987年獲社會學(B新聞系)碩士學位:1992年博士學位課程畢業后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任教,1997年任副院長,1999年至2005年任院長;2009年調入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工作;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執行院長。主要研究領域為新聞傳播學理論。

目錄
第一章  傳播學的對象和基本問題
  第一節  從傳播的定義看傳播學的研究對象
    一、如何把握傳播的概念
    二、傳播與信息
    三、傳播的定義和特點
  第二節  傳播學是研究社會信息系統及其運行規律的科學
    一、社會傳播的系統性
    二、社會信息系統的特點
    三、社會信息系統的運行與社會發展
  第三節  精神交往理論與馬克思主義傳播觀
    一、在人類交往活動的大系統中把握傳播
    二、從物質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辯證關係中把握傳播
    三、學習傳播學,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
第二章  人類傳播的歷史與發展
  第一節  從動物傳播到人類傳播
    一、動物社會的傳播現象
    二、動物傳播的局限性
    三、勞動創造了人類的語言
    四、人類語言的能動性和創造性
  第二節  人類傳播的發展進程
    一、口語傳播時代
    二、文字傳播時代
    三、印刷傳播時代
    四、電子傳播時代
  第三節  信息社會與信息傳播
    一、傳播媒介的進化與社會發展
    二、信息爆炸與信息社會
    三、高度信息化社會的到來
第三章  人類傳播的符號和意義
  第一節  符號在人類傳播中的作用
    一、符號的定義
    二、信號與象徵符
    三、語言符號與非語言符號
    四、符號的基本功能
  第二節  人類傳播中的意義交流
    一、什麼是意義
    二、符號意義的分類
    三、符號意義的曖昧性
    四、傳播過程中的意義
  第三節  象徵性社會互動
    一、人類的象徵行為
    二、象徵性社會互動與傳播
    三、象徵性文化與現代社會
第四章  人類傳播的過程與系統結構
  第一節  傳播的基本過程
    一、傳播過程的構成要素
    二、幾種主要的傳播過程模式
    三、傳播過程的特點
  第二節  社會傳播的系統結構
    一、傳播過程研究與傳播系統研究

    二、系統模式下的社會傳播結構
    三、社會傳播的總過程理論
第五章  人內傳播與人際傳播
  第一節  人內傳播
    一、人內傳播的過程與結構
    二、作為能動的意識和思維活動的人內傳播
    三、作為社會心理過程的人內傳播
    四、個人信息處理的基模理論
  第二節  人際傳播
    一、人際傳播的動機
    二、人際傳播的特點和社會功能
    三、人際傳播與自我表達
第六章  群體傳播、集合行為、組織傳播
  第一節  群體傳播
    一、群體的概念及其類型
    二、群體的社會功能和意義
    三、群體傳播與群體意識
    四、群體規範在群體傳播中的作用
    五、群體壓力與趨同心理
  第二節  集合行為及其傳播機制
    一、集合行為的定義和發生條件
    二、集合行為中的特殊傳播機制
    三、流言傳播與集合行為中的「信息流」
  第三節  組織傳播
    一、組織與組織傳播
    二、組織內傳播的過程與機制
    三、組織外傳播及其形態
……
第七章  大眾傳播
第八章  傳播制度與媒介規範理論
第九章  傳播媒介的性質與作用
第十章  大眾傳播的受眾
第十一章  傳播效果研究
第十二章  大眾傳播的宏觀社會效果
第十三章  國際傳播與全球傳播
第十四章  傳播學研究史和主要學派
第十五章  傳播學調查研究方法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