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四海文心(我與北大中文繫上下)

  • 作者:編者: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責編:黃敏劼
  • 出版社:北京大學
  • ISBN:9787301324639
  • 出版日期:2022/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690
人民幣:RMB 13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2020年是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建系110周年。為了回顧北大中文系的發展變遷,重溫幾代學人的身姿與風采,共同探索和創造中文人的未來,中文系策劃了中文學人系列主題專訪「我與中文系」,並將訪談文字集結成《四海文心:我與北大中文系》。此次參與專訪的38位學人,既有白髮滿鬢仍心系學科的老先生,也有忙碌在講台與書桌之間的中青年教師。他們講述著人生道路上的岔路與選擇,詮釋著個人與世界之間具體而微的密切關聯;他們梳理著治學過程中的難關與靈感,傳遞著樸素堅韌的中文傳統。這是中文學人的一次回顧、總結和反思之旅,沿著先生們學術與理想的歷史軌跡,我們得以觸摸「活的歷史」,感受「真的精神」。

作者介紹
編者: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責編:黃敏劼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的前身是1910年成立的京師大學堂「中國文門」。1919年北京大學廢門改系,改稱「中國文學系」。1937年因抗戰全面爆發併入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北歸,恢復「北大國文系」。1952年院系調整,清華、燕京、中山等大學的相關專業陸續併入北大中文系;1959年,創設古典文獻專業。至此奠定中文系文學、語言、文獻三足鼎立的格局,符合當代學科規範的「中國語言文學系」誕生。     北大中文系現有5個本科專業,8個博士授予點,11個教研室,3個學科平台,11個虛體研究機構,2個教育部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交叉領域),擁有全國最完整的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建制,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雄踞A+評級。

目錄
《上冊》
  唐作藩  基礎寬厚一點,總是比較好的
  郭錫良  繼承傳統,博古通今
  樂黛雲  我仍然相信跨文化對話
  謝冕  做一個可愛的人
  嚴家炎  唯實求真的學問與人生
  段寶林  解放思想,超越雅俗
  孫欽善  學於斯·教於斯·研於斯
  陸儉明、馬真  國家的需要就是我們的需要
  袁行霈  格局·眼光·胸襟·氣象
  錢理群  晚年百感交集憶北大·中文系
  洪子誠  「不那麼冷漠的旁觀者」
  蔣紹愚  把「史」和「論」兩方面結合起來
  嚴紹璗  為人民讀好書、寫好書
  安平秋  在北大中文系古文獻六十年的片斷回憶
  葛曉音  傳承、反思與期望
  溫儒敏  北大中文系還是應當堅持「守正創新」
  李零  歷史是挖出來的
  陳平原  北大精神、中文系定位以及教師的職責
《下冊》
  曹文軒  中文系讓我在真正意義上成了一個讀書人
  王岳川  探索文藝美學的中國立場
  陳保亞  語言研究—田野、材料與理論
  傅剛  文學史研究應與文獻研究相結合
  孔江平  語音學與人類關心的問題
  戴錦華  面對充滿危機的世界,人文學是最好的解毒劑
  陳曉明  博雅塔下「常為新」
  楊榮祥  北大實在是讀書的好地方
  李宗焜  做人及格,做學問才有意義
  錢志熙  學術人生·薪火相傳
  廖可斌  文以明道,學貴貫通
  袁毓林  徜徉於人文精神與科技理性之間的語言研究
  吳曉東  文學、時代與重建感性學
  潘建國  曾耽稗海無窮史,待訪人間未知書
  賀桂梅  人文學的想象力
  董秀芳  永遠在探索的路上
  詹衛東  從感知智能躍升到認知智能
  —計算語言學的機遇與挑戰
  周韌  我願意再做三十年微觀研究
  程蘇東  讀內外書,想大問題,寫小文章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