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醫各家學說(供中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等專業用新世紀第5版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作者:編者:尚力//戴銘|責編:伊麗縈
  •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
  • ISBN:9787513269018
  • 出版日期:2021/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88
人民幣:RMB 7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教材根據中醫各家學說教學大綱編寫。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歷版規劃教材的內容,根據高等中醫藥院校近年來教學改革經驗和研究進展,並充分汲取各版教材之長編寫而成。    
    這次教材編寫分上篇、中篇、下篇、附錄四部分。上篇為總論,主要介紹中醫歷代各家學說的形成、發展以及學習方法。中篇為中醫學派,充分汲取各版教材對學術流派研究的成果,根據學派劃分的定義,分河間學派、易水學派、攻邪學派、丹溪學派、溫補學派、傷寒溫病研究諸家、匯通思潮影響下諸家介紹,並以學說傳承為線索,對各學派傳承中的主要醫家擇要介紹,以期更好地展現學派發展之全貌,並補下篇醫家各論因篇幅所限之不逮。下篇為醫家各論,詳述漢唐迄民國初期33位醫家的學說。書末附有《中國歷代主要醫家生平著作簡表》,選取戰國時期至清末民初醫家共218人,供讀者查閱、參考。《中國歷代主要醫家生平著作簡表》由上海中醫藥大學各家學說教研室製作。

作者介紹
編者:尚力//戴銘|責編:伊麗縈

目錄
上篇  總論
第一章  中醫各家學說的學術起源
第二章  中醫各家學說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節  中醫各家學說的形成
各家學說的形成因素
  第二節  各家學說的傳承形式與特徵
    一、中醫傳承的主要形式
    二、各家學說傳承的學術特徵和規律
第三章  各家學術爭鳴與中醫理論發展
    一、陰陽五行學說
    二、五運六氣學說
    三、藏象學說
    四、氣血理論
    五、經絡學說
    六、六經、衛氣營血和三焦辨證學說
    七、病因學說
    八、四診、八綱
    九、治則、治法
第四章  各家學說學習方法
    一、循名責實,勘誤求真
    二、掌握特點,了解全面
    三、取長補短,兼收並蓄
    四、結合臨床,領悟學說
中篇  中醫學派
第五章  中醫學派的界定與劃分
  第一節  中醫學說、學派的界定
    一、醫家學說
    二、醫家學派
    三、醫學流派
  第二節  中醫學派的劃分
    一、中醫學派劃分標準
    二、中醫學派劃分
第六章  主要學術流派介紹
  第一節  河間學派
    一、河間學派形成的社會文化背景
    二、河間學派產生的學術淵源
    三、河間學派的師承
  第二節  易水學派
    一、易水學派形成的社會文化背景
    二、易水學派產生的學術淵源
    三、易水學派的主要師承
    四、易水學派的貢獻和影響
  第三節  丹溪學派
    一、丹溪學派形成的社會文化背景
    二、丹溪學派形成的學術淵源
    三、丹溪學派的主要師承
  第四節  攻邪學派
    一、攻邪學說形成的社會文化背景
    二、攻邪學派的學術淵源
    三、攻邪學派的主要師承

  第五節  溫補學派
    一、溫補學派形成的社會文化背景
    二、溫補學派理論的學術淵源
    三、溫補學說的師承
    四、溫補學派的代表醫家
  第六節  傷寒、溫病研究諸家
    一、傷寒諸家
……
下篇  歷代著名醫家
附錄  中國歷代主要醫家生平著作簡表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