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禮學思想發展史研究--從中古到近世/歷史考古研究系列/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庫

  • 作者:王啟發|責編:林玲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20391412
  • 出版日期:2021/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692
人民幣:RMB 2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禮學,既是一個對象,也是一個視角;既是一個範圍,也是一個領域禮學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在禮學家的著述中,呈現出一種解說與論證的多樣化學術形式和學術訴求。其與各種思想表達的連接,也有不同的呈現這是在本書所作的個案考察和論述中所能夠看到的。本書選取了魏晉南北朝以降至於宋明一些重要的禮學人物,以八章的規模,或集中或分別地加以考察和論述。首先是王肅、熊安生和皇侃的《禮記》學,以及唐代孔穎達對他們學說的引述和評議,包括後世學者的評價等等方面的研究,即成為第一章的內容。而後將時代跨越到宋代,即李覯、王安石、程顥、程頤、朱熹的禮學思想,分別成為第二章至五章的論述內容,其中,禮學所承載的政治理想、變法實踐,以及形而上的理論建構,還有禮學文本體系的重構及對家族之禮的重視,可以說是兩宋禮學代表人物的學術與思想之博大精深的體現。吳澄、方孝孺、黃道周,是元明時期禮學著述和思想表達的代表人物.他們的篇章著述與學術思想的表述形式各不相同,本書最後三章選取其特點鮮明的禮學篇章進行考察分析,以呈現其不同樣式的禮學思想風貌。

作者介紹
王啟發|責編:林玲

目錄
研究緣起
緒論  從中古到近世——禮學及思想的多樣化展開和意義
第一章  魏晉南北朝到唐的禮記學
  第一節  王肅的《禮記》學及其後世影響
    一  王肅《禮記》學的資料及傳承
    二  王肅《禮記》學涉及的幾個禮學問題
    三  王肅《禮記》學的後世影響
  第二節  北朝熊安生的《禮記》學及其經學史意義
    一  熊安生和他的《禮記義疏》
    二  熊氏《禮記義疏》的基本內容及其與鄭玄學的異同關係辨析
    三  從唐代孔穎達的評議看熊氏《禮記義疏》的學術價值
  第三節  南朝皇侃的《禮記》學及其經學史價值
    一  皇侃和他的《禮記義疏》
    二  皇侃《禮記義疏》的基本內容及其特點
    三  從唐代孔穎達評議及後世影響看皇侃《禮記》學的經學史價值
    第二章  李覯的禮學及相關思想
  第一節  李覯的學術生涯及其《禮論》的思想內容
    一  李覯的學術生涯及其對禮學的關注
    二  李覯《禮論》的思想內容和理論特點
  第二節  李覯《周禮致太平論·內治篇》的思想價值——從宮廷后妃倫理到民間家庭倫理及昏禮的意義
    一  后妃倫理與宮廷內治
    二  后妃禮儀及昏禮的意義
  第三節  李覯《周禮致太平論·國用篇》的思想價值——從國家的財用積累到賦稅徵收與國計民生
    一  理財之本:量入以為出,節用而愛人
    二  材貢之基:生業分工,土地分配,農本機制
    三  財用收支:尚儉為禮,稅賦中正,控制買賣與市場
    四  國家救濟:百姓的生存保障,力役之使、財賦之征當有所免除
第三章  王安石《周官新義》的禮學特色及其歷史影響
  第一節  王安石新經學確立的各種背景及《周官新義》的撰作
    一  王安石新經學確立的各種背景
    二  《周官新義》的撰作
  第二節  《周官新義》的解經方式及其特點
    一  解說經文,有根有據,平實易懂
    二  析字解詞,辨說其理,以求本義
    三  稱引鄭玄,或有引申辨析,或直書其誤
    四  以當時的制度、律令、禮俗等相比擬來解說《周禮》
    五  稱述孔孟言行來解說《周禮》文字以見對孔孟的推崇
    六  稱述先王,發揮經義,展示理想政治理念
  第三節  王安石的先王意識及其對先王政治理念的闡發
    一  作為歷史普遍意識的先王觀念
    二  王安石的先王觀念及其內涵
    三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對先王政治的論說
  第四節  王安石變法與《周禮》的關係辨析
    一  王安石對以《周禮》為依據而用於具體變法的基本見解
    二  新法反對者對王安石借用《周官》理財之法的批評和指摘
    三  一些思想家、經注學家對王安石依據《周禮》實施變法的質疑和批評
  第五節  《周官新義》在經學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一  宋哲宗時期有關《三經新義》官學地位的爭論
    二  北宋末至南宋高宗時期時人對《三經新義》的非議和指摘
    三  南宋及元明清學者對《三經新義》的不同評價

    四  荊公學派的禮學傳承
第四章  程顥、程頤的禮學思想述論
  第一節  二程對古代禮學的基本看法
  第二節  二程禮學思想的形而上基礎及其古今意識
    一  天理觀念下的形而上與形而下之禮
    二  在古今意識下論禮的意義
  第三節  二程禮學思想中的性情論
    一  以人性論禮
    二  以人情論禮
  第四節  二程禮學思想的現實目標和理想訴求
    一  批判釋老,彰顯儒家禮義之學
    二  以禮正俗和化禮成俗的禮學主張
    三  以「三代」道德政治為理想的復古主義
第五章  朱熹的禮學及其思想
  第一節  朱熹的禮學生涯及其心路歷程
    一  朱子早年的讀禮、考禮、議禮活動
    二  中年立說,編撰禮書,關注各種禮事
    三  晚年編修禮書《儀禮經傳通解》
  第二節  朱熹對傳統禮學及當世禮學的議論和評價
    一  朱熹對「三禮」文本及漢唐禮學著述的議論和評價
    二  對當世禮學著述的評論及其原則標準
  第三節  朱子禮學思想的理論框架及其展開
    一  以「古今」論禮
    二  以「天理人慾」論禮
    三  以「陰陽五行」論禮
    四  以「道器」論禮
    五  以「體用」論禮
    六  以「知行」論禮
  第四節  朱熹《儀禮經傳通解》的編纂及其禮學價值
    一  《儀禮經傳通解》編纂始末及其基本樣式
    二  《儀禮經傳通解》的基本內容
    三  《儀禮經傳通解》的主要特點及禮學價值
  第五節  朱子《家禮》的禮學價值、傳播和歷史影響
    一  禮的著述淵源及朱子《家禮》的真偽問題
    二  朱子《家禮》的基本內容及其道德價值觀的體現
    三  朱子《家禮》在後世的影響
第六章  吳澄的禮學和《禮記纂言》的著述特色
  第一節  吳澄的禮學著述及相關問題
    一  吳澄的學術與著述生涯
    二  吳澄對三禮經傳的認識與整合
    三  托名吳澄的著作及其他問答
  第二節  吳澄《禮記纂言》的著述特點及經學史意義
    一  《禮記纂言》的撰作及後世評價
    二  《禮記纂言》的篇目次第與整體結構
    三  對《深衣》等篇的認識
    四  對《曲禮》篇章節段句上的調整
    五  對《內則》等篇章節段句上的調整
    六  對《王制》《文王世子》篇章節段句上的調整
    七  對《喪大記》等篇章節段句上的調整
    八  對《檀弓》篇章段句上的調整

    九  對《曾子問》等篇章節段句上的調整
    十  吳澄對《禮記》篇章整合的經學史價值舉隅
  第三節  吳澄對《禮記》篇章整合重綴的價值探析——以《喪服小記》為中心
    一  吳澄前後不同時代學者對《禮記》篇章錯簡問題的一些認識
    二  《禮記·喪服小記》與《禮記纂言·喪服小記》段落文句對比
    三  吳澄所作段句調整的邏輯關係及合理性
第七章  方孝孺的禮學思想述論
  第一節  修齊治平之道的延續:明儒方孝孺的思想歷程及其特色
    一  方孝孺的時代及其家學與師承影響
    二  方孝孺的成長經歷及思想歷程
    三  方孝孺的著述及思想特色
  第二節  方孝孺以個體和家族禮儀為核心的修身齊家思想
    一  《幼儀》諸篇體現的個體禮儀及所包含的道德規範
    二  《宗儀》、《家人箴》、諸族譜序中所見其家族倫理和齊家理想
第八章  黃道周的三禮學及其相關問題考論
  第一節  黃道周對三禮的基本認識
    一  黃道周與張妨之論三禮
    二  黃道周與柯登南、呂而德論《周禮》
    三  黃道周與弟子就有關《月令》篇來歷的問答和討論
    四  其他材料所見黃道周論三禮
  第二節  黃道周與諸弟子論學禮、讀禮以及對「博文約禮」之說的討論
  第三節  黃道周與蔣仲旭、柯威公論郊稀之禮
    一  《榕壇問業》卷五所記黃道周與蔣仲旭關於魯之郊禘問題的問答
    二  《榕壇問業》卷十三所記黃道周與柯威公就魯之郊禘問題的問答
  第四節  黃道周與李質嘉關於禘袷之說諸儒異同的問答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