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財富救贖與資本主義(馬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研究)/復旦通識讀本系列

  • 作者:郁?雋|責編:楊柳青
  • 出版社:三聯書店
  • ISBN:9787108072573
  • 出版日期:2021/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82
人民幣:RMB 6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韋伯所著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是20世紀社會學、哲學、宗教學領域中一部無法繞過的著作,然而對其偏見和誤解之深,也是絕無僅有。本書力圖正本清源,引導讀者深入《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論證脈絡,對韋伯的宗教社會學研究有初步的了解,進而深入思考文化與社會互動的基本關係,提升讀者的人文素養和培養獨立思維精神。本書在系統介紹韋伯其人、其時代和《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寫作背景的基礎上,讓讀者直接、深入閱讀文本本身,同時補充一些歐洲文化史的相關內容(文藝復興、新教改革、啟蒙運動、資本主義興起),並穿插一些韋伯社會研究方法論的基本觀念(例如理想型、價值中立、選擇親緣性等),使得讀者深入思考文化和社會之間的雙向、互動的關係。此外,本書還有所擴展,涉及韋伯的其他著作,如《儒教與道教》《經濟與社會》等,著力拓展讀者的世界視野和獨立思考能力。最終,本書還將引導讀者來反思個人的生活選擇,例如對時間、金錢和職業的態度。

作者介紹
郁?雋|責編:楊柳青
    郁?雋,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宗教學系副主任,中國宗教學會理事,上海市宗教學會副秘書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宗教社會學、社會科學的哲學、中國民間宗教等,尤其在對馬克斯·韋伯的研究方面享有盛譽。     他曾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獲得哲學博士學位,他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導讀課程曾獲得復旦大學校級精品課程稱號、上海市精品課程稱號,被學生譽為「復旦哲學小王子」。該課程上線國際慕課平台coursera和中國大學慕課後,至今累計選課人數超過6萬人。

目錄
序言:今天為什麼還要閱讀韋伯?
一  現時代的精神狀況和倫理危機
  1.何為反思?
  2.為何反思?
  3.如何反思?
二  韋伯其人
  1.韋伯的光暈與傳奇
  2.韋伯精神世界的基本特徵
  3.家庭:嚴父慈母
  4.過山車般的人生軌跡
  5.學術與政治對立
三  韋伯的時代和祖國
  1.從「賤民」到「大雜燴」
  2.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成立
  3.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內外狀況:「跛足的巨人」
  4.德國的「特殊道路論」
  5.「一戰」和韋伯的悲觀主義
四  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宗教-信仰狀況
  1.德國宗教的一般狀況
  2.新教
  3.天主教
  4.世俗國家和宗教爭端:「文化鬥爭」
  5.神學鋪墊
五  文本的冒險
  1.大師的「誕生」
  2.韋伯作品的全貌
  3.韋伯的思想演進以及新教倫理的位置
  4.大師的「重生」:韋伯的接受史
  5.闡釋韋伯的總命題
六  韋伯和理解社會學
  1.理解社會學的定義
  2.理解社會學的學術背景
  3.新康德主義的關聯
  4.理解社會學要點
七  寫作緣起和韋伯面對的問題
  1.新教倫理的寫作緣起
  2.提出問題:歐芬巴赫的發現
  3.一種定式化的二元對立
  4.「苦行」的觀念
八  資本主義「精神」
  1.什麼是「資本主義」?
  2.韋伯對「資本主義精神」的舉例說明
  3.對「資本主義精神」的界定
  4.韋伯的擔憂:「巨大宇宙」之桎梏
  5.資本主義vs前資本主義
九  路德的職業觀
  1.「天職」(Beruf/Calling)概念
  2.西方職業觀的演變
  3.「未曾想見的結果」
  4.第一卷中韋伯的論證線索小結

十  入世苦行與合理化
  1.宗教與合理性的關係
  2.加爾文派的神學特徵
  3.預定論的神學基礎
  4.預定論的神學後果
  5.合理化與苦行
十一  苦行和資本主義精神
  1.清教徒的時間觀和財富觀
  2.「斷根」的資本主義
  3.引而未發的批判:鋼鐵牢籠
十二  韋伯與中國
  1.從歐洲到世界:跨文化比較的視角
  2.韋伯的中國研究:《儒教與道教》
  3.儒家倫理與東亞文明
十三  誤讀的類型學分析
  1.《新教倫理》的設問依據:神學還是社會學?
  2.《新教倫理》的涉及範圍:資本主義,特指還是泛指?
  3.《新教倫理》的效力:是否可以證否,以及如何加以證否?
  4.儒家倫理:超越《新教倫理》?
  5.小結
十四  北美新教教派研究的宗教學意義
  1.韋伯的「教派-教會」二分
  2.特洛爾奇的闡釋
  3.尼布爾的「宗派主義」
  4.「二戰」之後美國學界的發展
  5.小結
十五  韋伯命題及其批評
  1.批評與反批評
  2.何謂「韋伯命題」?
  3.歷史學的討論
  4.多元現代性的討論
  5.心理學的檢驗
  6.新論證:人力資本理論
  7.發展經濟學的質疑
  8.微觀和計量經濟學的考察
  9.問題永存:雙重嵌套結構
十六  回顧與總結
  1.韋伯的論證結構
  2.韋伯帶來的宏觀啟示
  3.韋伯提出的微觀問題
參考書目
中文
西文
網路資源和電子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