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傳播學視域下的四川藏羌彝非遺研究

  • 作者:胡畔|責編:陳蓉
  • 出版社:四川大學
  • ISBN:9787569050318
  • 出版日期:2021/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22
人民幣:RMB 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在21世紀以來國家大力保護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背景下,將四川藏羌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傳播納入大眾傳播學的視域,從文化的本土化傳播切入,對不同民族的代表性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歷史文化地位、文化特色與重要價值,以及「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四川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建設的時代意義,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開發利用的政策環境、存在問題與對策進行綜合性的研究。本書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第一章對四川藏羌彝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傳播的現實意義進行闡釋,從本土化傳播的立場評析了我國學界關於傳播學本土化的理論與實踐。論述了國家政策環境與社會環境對四川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的重要作用。第二章論述了儀式傳播的理念與現實意義,以及儀式傳播中藏羌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組織和群體行為,重大傳統節日、重要活動的儀式化與效果,儀式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組織行為與自發行為的局限。第三章從跨文化傳播理念與文化符號功能認知出發,闡釋了四川藏羌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典型象徵符號的文化傳播意義。對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日新月異的網路新媒體語境背景下,四川藏羌彝非物質文化遺產跨文化傳播面臨的時代機遇進行了分析論證。第四章圍繞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產業與地方經濟文化發展的關係,論述了發展傳播理論對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借鑒意義以及大眾傳媒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對我國當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文化產業面臨的新形勢、新思路進行了分析,結合四川藏羌彝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的典型品牌,包括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產業園與突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產業個體,闡釋了文化產業發展中大眾傳播參與構建民族文化品牌的重要性和重大作用。第五章圍繞大眾傳播的文化傳承功能,重點論證了大眾傳媒與四川藏羌彝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接的必要性與現實性;從傳播理念與媒介特徵角度分析了影視傳播對四川藏羌彝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重要作用與影響;新技術主導的新媒介為四川藏羌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提供了發展機遇和廣闊平台,大眾傳媒的宣導作用更加舉足輕重。

作者介紹
胡畔|責編:陳蓉
    胡畔,白族,青年詩人,四川大學教師,文學博士,公共管理博士后。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寫作學會理事。出版專著《傳播學視域下的四川藏羌彝非遺研究》《非遺政策的實踐與創新——以四川藏羌彝非遺為例》,編選《<新青年>精選》;發表學術論文、文學評論五十余篇,發表詩歌百余首;曾獲馬識途文學獎一等獎,四川省高校人才選拔賽「青春之歌」徵文賽一等獎等獎項;作品入選《中國新詩排行榜》《國際漢語詩歌》《青年詩歌年鑒》等。

目錄
第一章  四川藏羌彝非遺的特殊地位與民族文化本土化傳播
  第一節  一個傳播學本土化的現實命題
    一、本土化傳播的意義詮釋
    二、四川藏羌彝非遺傳承——一個本土化傳播的現實命題
  第二節  少數民族非遺的多元形態與文化認同
    一、少數民族非遺與文化多樣性
    二、民族文化記憶與身份認同
  第三節  四川藏羌彝非遺傳播的國家政策與社會環境
    一、少數民族非遺傳播與政策環境
    二、少數民族非遺傳播與社會環境
第二章  四川藏羌彝非遺儀式傳播的組織和自發行為
  第一節  儀式傳播的理念與現實意義
    一、儀式傳播的理念
    二、儀式傳播對四川藏羌彝非遺傳播的意義
  第二節  儀式傳播非遺的組織行為
    一、非遺傳播與組織行為
    二、重大傳統節日的儀式傳播與效果
    三、儀式傳播非遺中組織行為的局限
  第三節  儀式傳播非遺的自發行為
    一、非遺傳播與自發行為
    二、自發傳播非遺的儀式化與效果
    三、自發傳播非遺儀式的局限
第三章  跨文化傳播理念與四川藏羌彝非遺
  第一節  跨文化傳播理念與文化符號功能的認知
    一、跨文化傳播與文化符號的重要性
    二、四川藏羌彝典型象徵符的文化意義
  第二節  跨文化傳播中的四川藏羌彝典型非遺符號
    一、格薩爾的傳播與研究國際化現象
    二、唐卡繪畫的跨文化傳播——尼瑪澤仁現象
    三、跨國演出傳播和非遺國際展覽
  第三節  四川藏羌彝非遺跨文化傳播的新機遇
    一、「一帶一路」延伸的非遺空間
    二、新媒介拓展的跨文化傳播平台
第四章  發展傳播與四川藏羌彝非遺文化產業
  第一節  發展傳播與民族文化產業
    一、發展傳播的內涵與現實意義
    二、民族文化產業的內涵與現實意義
    三、民族文化產業與供給側改革
  第二節  四川藏羌彝地區非遺文化意識與產業規劃
    一、構建民族文化品牌的重要性
    二、藏羌彝文化產業的規劃與成效
  第三節  四川藏羌彝非遺的品牌典型
    一、擴散式傳播的原點——民族文化產業園典型
    二、民族文化傳播中的意見領袖——個體創業典型
    三、非遺產業化與消費的異化
第五章  現代傳媒語境與四川藏羌彝非遺傳承
  第一節  大眾傳播與四川藏羌彝非遺傳承
    一、大眾傳播的文化遺產傳承功能
    二、大眾傳播與非遺對接的現實性
  第二節  影視與四川藏羌彝非遺傳播

    一、非遺保護傳承中的影視參與
    二、影視對非遺保護傳承的重要作用與影響
  第三節  新技術傳播理念與四川藏羌彝非遺
    一、新技術主導的新媒介時代
    二、新技術傳播與四川藏羌彝非遺
    三、大眾傳媒宣導與四川藏羌彝非遺活態傳承
結語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