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法感通幽(法學閱讀方法與寫作思維)(精)

  • 作者:劉樹德|責編:韓璐瑋
  • 出版社:中國法制
  • ISBN:9787521620689
  • 出版日期:2021/10/01
  • 裝幀:精裝
  • 頁數:314
人民幣:RMB 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只有勤于讀書,才能為寫作積累資料和釐清思路,從而為勤于寫作提供學術營養。《法感通幽》一書恰好可以為我們揭開作者之所以能夠寫作高產的秘密,這就是廣聞博記,勤于讀書。作者將通幽與法感相連接,表達的可能是通過讀書所感覺體悟的如同禪意一般的法意。本書不僅對初入法學之門的讀者具有啟發意義,而且對寫作者也具有一定的啟迪性,這就是如何寫好一本法學書。

作者介紹
劉樹德|責編:韓璐瑋
    劉樹德(又名邵新、善若水),高院審判員(法官),湖南省新邵縣大新鄉劉家排村人。1990年-2000年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系、法學院,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2001年-2003年于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博士后流動站從事研究工作。2000年至今,先後在高院刑一庭、刑二庭、研究室、司改辦從事審判、調研和司法改革工作,2004年-2005年、2012年先後被借調中央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1994年、1996年和2003年先後通過律師資格考試、註冊會計師資格考試和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現兼任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等院校研究員、教授、碩士生或博士生導師。出版專著《憲政維度的刑法思考》(榮獲首屆「錢端升法學研究成果獎」三等獎)、《實踐刑法學》、《政治刑法學》、《司法改革:小問題與大方向》等30部;合著《規則如何提煉》(喻海松)、《刑法分則專題研究》(王作富)等7部;發表論文《罪刑法定原則中空白罪狀的追問》(載《法學研究》2001年第2期)、《刑事司法語境的「同案同判」》(載《中國法學》2011年第1期)等40余篇。 

目錄
【擬稿辦文之要】
  如何起草司法解釋/非司法解釋類審判業務規範性文件
【裁判說理之道】
  為「說理的社會」而吶喊
  讀名著·話「說理」
  裁判說理需要方法論指引
  察知日本刑事裁判說理的點滴
  裁判/說理依據又是什麼
  裁判文書說理如何運用「法律知識」
  裁判的「故事文學化」說理
  裁判爭議化解的說理之道
  「常識常情常理」如何融入裁判
  「側目」刑事裁判文書之「通說」
  域外法官如何說理
  認真對待「類比論辯規則」
  「公開課」上學「說理」
  「光圈定律」助推說理
  因循守舊還是與時俱進
  實質出罪的說理負擔更重嗎
  說理讓程序正義保障自由更有力
【法治踐行之思】
  「各行其是」還是「雙向互動」
  「隱身在場」的立法者不輕易「現身出場」
  指導性案例制度的生命力有賴於立法支撐
  理解是接受的基礎
  超大規模陌生人社會的司法重塑
  破解「機械司法」之道
  指導性案例可以成為「法源」嗎
  同案同判:系統論法學的「加持」
  「先例規則」如何生成
  為「出場」而準備的「預演」
  為大數據的「全與真」而努力
  在個案細節處凝練法理
  另一場域的「多研究問題」
  在與時俱進的語境中追求學術創新
  在追根溯源中求知解惑
【刑法學問之術】
  正確對待形式/實質解釋論的來源與語境
  追求刑法解釋的「頂天立地」
  刑法教義學如何面向實踐
  「積極主義刑法觀」的階層論展開
  「但書」適用亟須可操作性規則
  追求刑法教義的精緻化
  「整體性二元論」:刑法教義學的樣板
  民法典時代的「刑民交叉」
  在刑法「支流」處精研
  學問貴在「微」「精」
  刑法解釋須在追問中深化
  刑法學術往往在反思中提升
  另一種學習:修辭術與表達法

  另一種角度欣賞「刑法教義學」
  另一種收穫:序言如何寫
  以「案例修辭」激活「正當防衛」
代跋:跟「金老頭」學讀書方法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