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從三教會通看中國精神(精)

  • 作者:牟鍾鑒|責編:王思惠
  • 出版社:世圖出版公司
  • ISBN:9787519283186
  • 出版日期:2021/09/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04
人民幣:RMB 8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作為牟鍾鑒先生的自選文集具有極大的代表性、極高的學術價值和社會意義,他的研究沒有教條化、公式化和人云亦云的東西,都是個人思想和體驗的表達,都蘊含著時代的問題和精神。本書涵蓋了他本人三十多年間學術研究的若干主要方向,也能代表他在儒學、道學、三教會通等方面最具特色的基本觀點,全面展現了牟先生探究和闡發中華民族的思想品格和價值追求,以及對中國思想文化研究的貢獻。力求使讀者深刻、全面、正確地認識中國文化,繼而以中國文化精神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

作者介紹
牟鍾鑒|責編:王思惠

目錄
儒學
  儒家仁學的演變與重建
    一、仁學是儒家的內在精髓
    二、仁者愛人——孔孟之仁
    三、以生言仁——宋明之仁
    四、以通論仁——仁學之近代化
    五、構建新仁學
  二十世紀儒學的衰落與復甦
    一、儒學在劇烈的社會大變革中的衰落和消沉
    二、儒學在低谷萎縮中的延續、反思和探索
    三、儒學在新時代社會轉型期的復甦與重建
    四、儒學發展的新特點及未來展望
  重建誠的哲學
    一、誠的哲學歷程
    二、建構當代的誠學
  傳統家庭倫理的當代價值
    一、近代家庭倫理的大變革
    二、家庭的永恆性
    三、傳統家庭倫理中的常道
    四、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生態哲學與儒家的天人之學
    一、當今的生態危機
    二、解決生態危機的根本抉擇
    三、儒家天人之學的生態哲學資源
    四、構建新的生態哲學
  中和之道與當代溫和主義
    一、中和之道
    二、溫和主義
道學
  老子的學說
    一、老子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二、老子其人其書
    三、老子哲學是主陰貴柔的生命哲學
    四、老子學說的歷史地位和現代意義
  道家學說與流派述要
    一、引論
    二、道家的基本理論與主要精神之把握
    三、道家的演變與學派
  道教精神略論
    一、容納匯合的精神
    二、抗命逆修的精神
    三、實踐力行的精神
    四、救人濟世的精神
    五、恬淡通脫的精神
  道家與道教同異比較
    一、從歷史長河看道家與道教
    二、現代學者從理論上做區分
    三、道家與道教之三異
    四、兩者之相通處
  論道教道德的特色及其現實意義

    一、特色一:以神道的方式容納古代社會主流的和普遍性的道德
    二、特色二:道德踐行與仙道修煉緊密結合
    三、特色三:淡泊、謙和、息欲、包容
    四、特色四:重視生命倫理
    五、特色五:多教匯合
    六、特色六:與民間道德教化相結合
    七、道教道德給我們的重要啟示
  論道
    一、道家創論,百家共之
    二、大道一本而多元,異途而同歸
    三、宇宙生成於道——道的發生論
    四、萬物依賴於道——道的本體論
    五、人生的最高追求在得道——道的價值論
    六、完善自我依賴於道——道的修身論
    七、結語
三教會通
  論儒道互補
    一、研究儒道互補的意義
    二、儒道兩家基本特徵的比較和儒道互補的深層分析
    三、儒道互補的歷史考察
    四、儒道互補的現實意義
  從趙朴老的若干詩詞看人間佛教的真精神
  兩方凈土 三位彌勒
  從儒佛關係看韓愈、柳宗元與李翱
    一、儒佛關係之消長
    二、韓愈排佛理念
    三、柳宗元崇佛理念
    四、韓、柳綜合評論與李翱《復性書》
  儒、佛、道三教的結構與互補
中國宗教文化
  中國宗教的歷史特點與歷史作用
    一、中國宗教的歷史特點
    二、中國宗教的歷史作用
  中國宗法性傳統宗教試探
    一、問題的提出
    二、宗法性傳統宗教的特點
    三、敬天與祭天
    四、祭祖與喪葬
    五、社稷、日月及其他
    六、總結
  我國主流宗教觀的歷史變遷與當代創新
    一、我國宗教的現狀
    二、中國歷史上主流的儒家宗教觀
    三、民國時期主流宗教觀的變遷
    四、從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當代新宗教觀的建立和實踐
    五、1957年至1976年民族宗教理論的進展與失誤
    六、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宗教理論的創新
    七、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的幾個認識問題
  宗教在民族問題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宗教與民族的區別與聯繫

    二、宗教是維繫民族信仰和文化傳統的重要精神力量
    三、宗教在民族關係中的作用
    四、當代民族衝突中的宗教問題及其對策
附錄
  試論「馮友蘭現象」
  研究宗教應持何種態度——重新認識湯用彤先生的一篇書跋
  追念厚重樸直的張岱年先生
  追念任繼愈先生
  懷念朱伯崑老師
  記憶中的牟宗三先生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