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社會學方法的新準則(闡釋社會學的建設性批判第2版)(精)/吉登斯文集

  • 作者:(英)安東尼·吉登斯|總主編:郭忠華|譯者:徐法寅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ISBN:9787100194884
  • 出版日期:2021/09/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10
人民幣:RMB 72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主要由「批判」和「建構」兩部分組成。前者體現在對20世紀中期「解釋社會學傳統」的批判性反思上,後者則體現在對「社會學方法」的新構想上。本書在吉登斯的思想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如果說吉登斯對於社會學方法的貢獻主要體現在「結構化理論」(structuration theory)上的話,本書是理解其靈感來源的一本重要著作。結構化理論的靈感來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對結構主義、功能主義等社會學研究方法的反思,集中體現在對「客體主義」理論傳統的清理上;二是對解釋社會學方法的反思,主要是對「主體主義」理論傳統的反思。結構化理論將主體主義和客體主義的優點揉合在一起,同時又摒棄其不足。本書所闡述的內容正好是對主體主義理論傳統的反思。在本書中,吉登斯以對孔德、塗爾乾等社會學始祖作為反思的起點,系統清理了以舒茨、溫奇等為代表的常人方法學,以伽達默爾、阿貝爾、哈貝馬斯為代表的解釋學和批判理論,認為這些理論流派儘管注意到了「行動」在社會分析中的重要性,但存在種種缺陷。比如,僅僅將行動視為「有意義的」而非「實踐的」,未將權力置於社會生活的核心地位;未注意到社會規範或規則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討價還價的;未能更多的討論制度變遷及歷史問題。在此基礎上,作者分三個層次提出自己的觀點:一是對於能動行為、交往意圖、行動合理性等的理解,從個體心理層面建構起有關人類行動的理解;二是超越對行動的「個人化」理解,從行動分析延展到社會生活和社會再生產分析,考察人類行動如何形成了社會整合和社會再生產;三是社會學研究方法的提升,認為社會學研究應當秉持「雙重解釋學」(結構二重性概念)的立場,併為此提出這一解釋立場的基本規則。

作者介紹
(英)安東尼·吉登斯|總主編:郭忠華|譯者:徐法寅

目錄
前言
第二版導言
第一版導言
第一章  若干社會理論和哲學流派
  存在主義現象學:舒茨
  常人方法學
  后維特根斯坦哲學:溫奇
  小結:闡釋社會學的意義
  闡釋學和批判理論:伽達默爾、阿佩爾、哈貝馬斯
第二章  能動性、行為識別和溝通目的
  能動性問題
  目的和謀划
  行動的識別
  行動的合理化
  意義和溝通目的
第三章  社會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
  秩序、權力、衝突:塗爾乾和帕森斯
  「唯意志論」
  社會中的個體
  秩序、權力、衝突:馬克思
  「有意義」溝通的生成
  互動的道德秩序
  互動中的權力關係
  合理化和反思性
  行動的動機
  結構的生產與再生產
  小結
第四章  解釋性說明的形式
  實證主義的困境
  後期發展:波普爾和庫恩
  科學和非科學
  相對主義和闡釋分析
  適當性問題
結論:社會學方法的新準則
註釋
索引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