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智能交通系統網路模擬技術(高移動無線節點)/國外高校優秀教材系列

  • 作者:編者:(法)貝努瓦·希爾特//馬里恩·貝爾比諾//阿列克謝·維內爾//阿蘭·皮羅瓦諾|責編:李軍|譯者:田大新//段續庭//周建山
  • 出版社:機械工業
  • ISBN:9787111686958
  • 出版日期:2021/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58
人民幣:RMB 99.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智能交通系統網路模擬技術》研究了智能交通系統(ITS)領域中飛機、軌道和車輛通信無線通信網路的模擬技術。在此主題上,特別關注了有效的移動性建模、多技術模擬和全球ITS模擬框架。本書主要解決了將IEEE802.11p和LTE聯合應用於專用模擬環境中以及ITS和物聯網鏈接的問題,還講述了航空機動性和VHD數據傳輸(VDL)模擬,用於軌道通信和控制命令的虛擬協同模擬,VANET的真實通道模擬,移動性建模和自主模擬,以及VANET的度量指標。《智能交通系統網路模擬技術》可供學習智能交通系統網路通信模擬技術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也可供車聯網通信研發人員使用。

作者介紹
編者:(法)貝努瓦·希爾特//馬里恩·貝爾比諾//阿列克謝·維內爾//阿蘭·皮羅瓦諾|責編:李軍|譯者:田大新//段續庭//周建山

目錄
譯者序
前言
第1章  基於VSimRTl的智能交通系統聚合型網路模擬
  1.1  引言
  1.2  協作式智能交通系統基礎
    1.2.1  消息類型
    1.2.2  應用類別
    1.2.3  配套設施
  1.3  整體模擬框架
  1.4  蜂窩網路模擬
    1.4.1  區域和蜂窩
    1.4.2  延遲模型
    1.4.3  PR模型和PL模型
    1.4.4  容量模型
    1.4.5  拓撲和地理信息
  1.5  模擬研究
    1.5.1  評估指標
    1.5.2  模擬設定
    1.5.3  模擬結果
  1.6  結論
  1.7  參考文獻
第2章  近場無線通信及其在下一代傳輸基礎架構中的作用建模技術概述
  2.1  近場無線技術
    2.1.1  近場與遠場
    2.1.2  運輸領域基於近場的技術
  2.2  近場通信的特徵
    2.2.1  電路模型
    2.2.2  平方電感耦合互感分析
    2.2.3  電腦輔助的電磁計算
  2.3  離散事件模擬器
    2.3.1  Riverbed Modeler
    2.3.2  0MNeT++
    2.3.3  ns-2  
    2.3.4  ns-3  
    2.3.5  離散事件模擬器的近場通信比較
  2.4  結論
  2.5  參考文獻
第3章  民用航空通信網路模擬中的移動軌跡提取
  3.1  交通規則
    3.1.1  一般空域
    3.1.2  北大西洋空域
  3.2  網路模擬的移動性
    3.2.1  AANET的移動模型類型
    3.2.2  移動模型類型比較
  3.3  遷移率跟蹤提取示例
    3.3.1  信息提取
    3.3.2  軌跡過濾
    3.3.3  優化軌跡
  3.4  協同軌跡規劃
  3.5  參考文獻

第4章  空中運輸中的地空數據鏈路通信
  4.1  引言
    4.1.1  背景
    4.1.2  OMNeT++
  4.2  大陸空-地數據鏈路通信和VDL模式2
    4.2.1  通信系統
    4.2.2  尺寸參數和瓶頸
    4.2.3  模擬模型
    4.2.4  模擬結果分析
  4.3  海洋-空-地數據鏈路通信和AMS(R)S
    4.3.1  航空移動衛星(路由)服務和經典航空
    4.3.2  尺寸參數和瓶頸
    4.3.3  模擬模型
    4.3.4  模擬結果分析
  4.4  結論
  4.5  參考文獻
第5章  一種作為軌道系統無線技術評估工具的虛擬實驗室
  5.1  引言
  5.2  ERTMS子系統及相關試驗台
    5.2.1  ERTMS的功能子系統
    5.2.2  ERTMS的通信子系統
  5.3  基於協同模擬的ERTMS評估虛擬實驗室
    5.3.1  為什麼採用協同模擬方法
    5.3.2  在每個模擬器中必須對哪些數據和流程建模
    5.3.3  ERTMS-OPNET虛擬實驗室的總體架構
    5.3.4  同步模式
    5.3.5  ERTMS模擬器中虛擬實驗室的實現
    5.3.6  OPNET中虛擬實驗室的實現
    5.3.7  協同模擬管理器虛擬實驗室的實現
  5.4  ERTMS-0PNET虛擬實驗室的有效使用
    5.4.1  與ERTMS-OPNET虛擬實驗室的協同模擬場景
    5.4.2  協同模擬方法在軌道系統評估中的有效性
  5.5  結論
  5.6  參考文獻
第6章  在ns-3中模擬真實的VANET通道
  6.1  引言
  6.2  通道傳播模型對VANET模擬的影響
    6.2.1  一個真實的IEEE802.11物理層
    6.2.2  精確的VANET通道傳播模型
  6.3  用ns-2進行真實通道建模的方法
  6.4  用ns-3建立逼真的通道模型
    6.4.1  YansWiFi模型
    6.4.2  基於0FDM傳輸的physimWiFi模型
    6.4.3  ns-3物理數據傳輸水平
    6.4.4  WiFi通道模型的內部構造
  6.5  案例研究——用ns-3模擬真實的VANET通道模型
    6.5.1  城市環境的簡化VANET通道模型
    6.5.2  城市環境的規範化VANET通道模型
  6.6  結論
  6.7  附錄a:TheAbbasetal..M0delImplementation

  6.8  參考文獻
第7章  車網聯評估系統——面向交通與通信的真實協同模擬
  7.1  引言
  7.2  相關研究
  7.3  C0NVAS協同模擬平台
  7.4  實際DSRC通道模型
    7.4.1  CONVAS傳播模型
    7.4.2  基於真實數據的模型參數調整
  7.5  通道模型調整
    7.5.1  密歇根SPMD數據集
    7.5.2  PDR估計
    7.5.3  模型調整
  7.6  車網聯應用
    7.6.1  智能兩難區規避
    7.6.2  在CONVAS中實現智能兩難區規避
    7.6.3  智能兩難區規避的評價指標
  7.7  實驗結果
    7.7.1  CONVAS設置
    7.7.2  協同模擬結果
  7.8  結論
  7.9  致謝
  7.10  參考文獻
第8章  ITS模擬中的高速道路交通建模
  8.1  引言
  8.2  道路交通模型
    8.2.1  交通輸入
    8.2.2  移動模型
  8.3  基於測量微調的模型
  8.4  道路交通模型的比較分析
    8.4.1  案例研究
    8.4.2  連通性指標
    8.4.3  研究結果
  8.5  高速公路車輛網路的基本特性
  8.6  結論
  8.7  參考文獻
第9章  F-ETX:一種針對車聯網的評價標準
  9.1  引言
  9.2  鏈路質量估計器
    9.2.1  基於硬體的LQE
    9.2.2  基於軟體的估計器
    9.2.3  討論
  9.3  傳統評估技術的分析
    9.3.1  窗口類型
    9.3.2  窗口分析
  9.4  F-ETX度量標準
    9.4.1  窗口管理演算法
    9.4.2  多重評估方法
    9.4.3  路由集成框架
  9.5  模擬設置
    9.5.1  第一種情況

    9.5.2  第二種情況
  9.6  模擬結果
    9.6.1  多重估計器性能
    9.6.2  路由協議性能
  9.7  結論
  9.8  參考文獻
第10章  自動計算和車聯網:基於服務質量的通信模型模擬
  10.1  引言
  10.2  在車聯網中的自主計算
    10.2.1  自主計算
    10.2.2  自主車輛通信
  10.3  車聯網下的廣播協議
    10.3.1  確定性方法
    10.3.2  隨機性方法
  10.4  在車聯網中的自主廣播
    10.4.1  在車聯網中廣播協議的優化
    10.4.2  自我管理體系結構
    10.4.3  基於服務質量的廣播
  10.5  基於服務質量的通信模型的模擬
    10.5.1  ADM(自主傳播方法)
    10.5.2  模擬環境
    10.5.3  性能評估
  10.6  結論
  10.7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