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文化資源學(普通高等院校文化產業管理系列教材)

  • 作者:編者:王晨//王媛|責編:杜春傑|總主編:李向民
  • 出版社:清華大學
  • ISBN:9787302578666
  • 出版日期:2021/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37
人民幣:RMB 4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對文化資源學的基礎理論和現實問題加以研究和梳理,建立了文化資源學的理論框架,包括文化資源的概念、類型、價值決定和價值評估等基礎理論部分,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文物資源、世界遺產的保護與利用等文化資源的理論應用部分,以及文化資源的數字化保護及利用和文化資源公共管理等現實問題。
    本書較為全面地分析了不同文化資源的特點,對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的實踐問題進行了總結歸納,並結合大量國內外實際案例,讓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和牢固把握文化資源學的概念、理論和方法。本書適用於普通高等院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對從事文化產業的從業人員也有較大的指導意義。

作者介紹
編者:王晨//王媛|責編:杜春傑|總主編:李向民

目錄
第一章  文化資源概述
  學習目標
  導言
  第一節  什麼是文化資源
    一、文化和文化資源的關係及其概念界定
    二、文化資源的概念
  第二節  文化資源的類型
    一、文化資源的分類標準
    二、個體的文化資源與集體的文化資源
    三、精神文化資源與物質文化資源
    四、制度化的文化資源和民俗文化資源
    五、精神文化資源、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文物等概念辨析
    六、混合型文化資源
  第三節  文化資源的基本性質
    一、文化資源的精神性
    二、文化資源的時空性
    三、文化資源的耗竭性
    四、文化資源的再生性
    五、文化資源的衍生性
    六、文化資源的可交易性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與推薦閱讀
第二章  文化資源價值論
  學習目標
  導言
  第一節  文化資源價值形成的基本條件
    一、文化生產力是文化資源形成的決定因素
    二、文化資源形成的基本條件
  第二節  文化資源價值形成與積累的機理
    一、精神勞動是文化資源形成的前提
    二、精神內容與物質載體的結合方式是文化資源形成的必要條件
    三、文化資源價值形成與積累過程
  第三節  不同類型文化資源形成的基本特點
    一、精神文化資源的形成
    二、物質文化資源的形成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與推薦閱讀
第三章  文化資源經濟學原理
  學習目標
  導言
  第一節  文化資源的經濟屬性
    一、文化資源的稀缺性
    二、文化資源的公共性
    三、文化資源的成本屬性
    四、文化資源的外部性
    五、文化資源的產權屬性
  第二節  文化資源的需求和供給原理
    一、文化資源的供給

    二、文化資源的需求
    三、國家文化管理對文化資源需求和供給的影響
    四、文化資源的壟斷問題
  第三節  文化資源的經濟利用
    一、文化資源經濟利用的基本驅動力
    二、文化資源經濟利用的基本模式
    三、文化市場培育促進文化資源利用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與推薦閱讀
第四章  精神文化資源:觀念、民俗、公共知識和知識產權
  學習目標
  導言
  第一節  觀念的生產與價值轉化
    一、觀念與文化資源的關係
    二、觀念轉化為資源:個體與集體的觀念生產
    三、觀念的物化
    四、觀念轉化為精神文化資源的具體形式
  第二節  民俗文化的資源化及其利用
    一、民俗文化的類型
    二、民俗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文化資源的區別和聯繫
    三、民俗文化遺產的資源化
  第三節  公共知識資源的利用
    一、公共知識資源的類型
    二、公共知識資源的利用和開發
  第四節  知識產權資源
    一、知識產權的概念
    二、知識產權資源的價值特徵
    三、主要知識產權的特徵
    四、知識產權資源的保護和價值損害來源
    五、知識產權資源的價值經營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與推薦閱讀
第五章  精神文化資源: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保護與利用
  學習目標
  導言
  第一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與特徵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形成與界定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類別劃分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價值
    一、作為文化基因的保護價值
    二、基於國家文化安全的保護價值
    三、基於世界文化多樣性安全的保護價值
  第三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主體與客體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主體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客體
  第四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主要方式
    一、行政性保護

    二、法制性保護
    三、生產性保護
  第五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商業化開發的主要模式與問題
    一、商業化與產業化、工業化的概念辨析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商業化開發的主要模式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商業開發存在的主要問題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與推薦閱讀
第六章  物質文化資源:文物資源的保護與利用
  學習目標
  導言
  第一節  可移動文物的保護
    一、文物與可移動文物的內涵
    二、可移動文物早期收藏的歷史實踐
    三、中國可移動文物的官方收藏與資源普查情況
    四、可移動文物的海外流失與追索
  第二節  不可移動的文物古跡的保護與修復
    一、文物古跡保護的國際經驗
    二、歐美國家文物古跡修復的主要理論
    三、中國不可移動文物古跡保護的機制與原則
    四、中國不可移動文物資源的普查
  第三節  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
    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價值與意義
    二、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名錄與分批公布制度
    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申報與審定
    四、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編製與規範
  第四節  歷史村落的保護
    一、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的意義
    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的規劃制定
    三、中國古鎮、古村落保護與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第五節  文物資源開發的主要方式
    一、文博產業開發
    二、文化遺產旅遊產業開發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與推薦閱讀
第七章  物質文化資源:自然與人類共生的資源
  學習目標
  導言
  第一節  自然與人類共生型資源的認定
    一、自然與人類共生型資源的概念
    二、雙重遺產、文化景觀遺產的區別
  第二節  自然與人類共生型資源的保護現狀
    一、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和文化景觀遺產保護的歷史與現狀
    二、中國自然與人類共生型資源的保護現狀
    三、中國自然與人類共生型資源保護與發展中的問題
  第三節  自然與文化共生型遺產資源的管理模式
    一、自然與文化共生型遺產資源開發的基本要求
    二、自然與文化共生型資源的主要保護模式

    三、文化衍生開發
  第四節  世界遺產的申報和審批
    一、世界遺產的遴選標準
    二、申報世界遺產項目的基本條件和程序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與推薦閱讀
第八章  文化資源數字化的保護與利用
  學習目標
  導言
  第一節  文化資源數字化的基本概念
    一、文化遺產資源數字化的內涵、意義和範圍
    二、文化資源數字化利用與開發的含義和研究內容
  第二節  國內外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利用現狀
    一、中國對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利用現狀
    二、國外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利用現狀
  第三節  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利用的原理
    一、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對象
    二、文化遺產數字化的基本原則和基本策略
    三、文化遺產數字化的基本程序
    四、文化遺產數字資源管理
  第四節  文化資源數字化開發與利用的基本原理
    一、模式:平台思維
    二、基礎:數字版權是核心
    三、產品:結構、創意和價值
    四、營銷:IP和流量經濟
    五、動力:人才、技術和資本
  第五節  文化資源數字化保護與利用的基本技術
    一、數字採集技術
    二、數字建模與繪製技術
    三、虛擬現實技術
    四、內容檢索技術
    五、數字資源的版權保護技術
    六、新的技術浪潮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與推薦閱讀
第九章  文化資源的公共管理政策
  學習目標
  導言
  第一節  文化資源公共管理的概述
    一、文化資源公共管理的概念和意義
    二、文化資源公共管理的目標
    三、文化資源公共管理的內容
  第二節  文化資源公共管理的組織
    一、文化資源公共管理的組織體系
    二、國外文化資源公共管理的組織概況
  第三節  文化資源的公共政策體系
    一、文化資源公共政策的作用
    二、文化資源管理的主要公共政策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與推薦閱讀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