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元藝術學(增訂版)/中國藝術學大系

  • 作者:李心峰|責編:唐明星|總主編:韓子勇
  • 出版社:三聯書店
  • ISBN:9787108072207
  • 出版日期:2021/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31
人民幣:RMB 12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什麼是元藝術學?
    「元藝術學,簡單地說就是藝術學學,即關於藝術學本身的理論研究。」
    藝術世界是一個廣闊的令人心馳神往的領域,它是人類的精神家園之一。人類創造了藝術,藝術滋養著人類。藝術,它不是社會生活中可有可無的點綴,而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調節因素和動力因素。沒有藝術,便不成其為人類社會。藝術學,就是以這一藝術世界的系統整體作為研究對象所形成的一門現代人文學科。而元藝術學,則秉持「科學也應該研究它自己本身」這一「科學學」信念,以藝術學本身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予以系統反思。
    本書所述「元藝術學」,不僅在我國是首次提出,而且在國際學術之林中也是獨樹一幟的,為我國當代藝術學的建立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者介紹
李心峰|責編:唐明星|總主編:韓子勇
    李心峰,本名李新風,安徽宿州人,1958年生,北京大學文學博士。深圳大學特聘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導。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原黨委書記、副院長。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常務副館長、館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等職。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藝術理論、一般藝術學、日本美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等。     出版專著《元藝術學》《現代藝術學導論》《日本四大美學家》;論文集《藝術學論集》《開放的藝術——走向通律論的藝術學》《藝術生產論的視界與射程》等。主編《中華藝術通史·夏商周卷》《20世紀中同藝術理論主題史》《藝術類型學》《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薪傳獎》《中同藝術讀本》等。譯著有《魯迅》(【日】竹內好著)等。發表學術論文、評論等200余篇,合著20余種,合譯多種。

目錄
走向「元藝術學」(代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何謂「元藝術學」
  一、元藝術學——藝術學之學
  二、元理論背景和藝術學自身需求
  三、元藝術學的思想前提與理論抱負
第三章  藝術學的誕生、發展及現狀
  一、藝術學前史概覽
  二、「藝術學之祖」的貢獻與藝術學的誕生
  三、「一般藝術學」的探討及藝術學的國際化
  四、當代世界藝術學研究趨向與我們的任務
第四章  藝術世界:藝術學的對象
  一、藝術學與美學的並列交叉關係
  二、藝術學的具體科學性質與美學的抽象科學性質
  三、藝術學與文藝學(文學學):整體與部分
  四、藝術學與美術學及其他
  五、藝術學對象——藝術世界的系統整體
第五章  超越藝術與美的對立——藝術學對象再論
  一、藝術與美的邂逅
  二、藝術與美的訣別
  三、美與藝術的對立能否成立
  四、超越藝術與美的對立
第六章  藝術學方法論——超越藝術哲學與藝術科學的對立
  一、關於藝術學的方法論問題
  二、「藝術哲學」的時代
  三、狹義「藝術科學」的提出
  四、藝術學從來就不只是狹義的「藝術科學」
  五、超越哲學方法與科學方法的對立
第七章  通律論:藝術學的根本道路——兼論他律,自律,泛律諸說
  一、何謂藝術學的根本道路
  二、他律說與自律說的交替及理論形態
  三、泛律說及諸種綜合的傾向
  四、通律論試論
第八章  藝術學的構架模式
  一、「構架」釋義
  二、構架一:一般藝術學與特殊藝術學
  三、構架二:理論藝術學與應用藝術學
  四、構架三:藝術發展過程與藝術生產流程
  五、構架四:哲學藝術學與科學藝術學
第九章  藝術本質論——藝術學的核心領域
  一、藝術本質論在藝術學中的核心地位
  二、兩大主要理論傳統
  三、現代的多元理解
  四、藝術本質否定論
  五、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藝術性質的幾種界說
  六、藝術本質研究的方法論反思
第十章  藝術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藝術本質續論
  一、「藝術生產」——藝術各種規定的凝結點
  二、藝術作為一種生產和實踐
  三、藝術作為一種精神生產

  四、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
  五、超越再現與表現的對立
  六、一般、特殊與個別;抽象與具體;邏輯與歷史——再論藝術本質研究方法論
第十一章  藝術功能論:獨立與開放
  一、現代的藝術功能理論及藝術功能的現代矛盾
  二、藝術功能的獨立與開放
  三、藝術功能的類型學差異
第十二章  藝術意象:超越意與象的對立——藝術學核心範疇論
  一、西方「形的美學」傳統與東方「否定形的美學」傳統
  二、中國古典意象說的基本內容
  三、「意象」範疇的現代闡釋
第十三章  藝術意象,藝術典型與藝術意境——藝術學範疇體系論
  一、意象的普遍存在
  二、典型與意境的類型學規定
  三、中介範疇:典型性與意境性
  四、典型、意境及其與意象的內在邏輯關係
第十四章  藝術類型學的理論意義及基本內容
  一、藝術類型範疇的方法論意義
  二、藝術類型之雙翼——藝術種類與藝術風格
  三、關於藝術種類的理論
  四、關於藝術風格的理論
第十五章  民族藝術學的構想及理論意義
  一、通往「世界藝術學」的道路
  二、有關藝術民族性及民族藝術理論例釋
  三、民族藝術的普遍存在
  四、藝術的民族性與藝術的個人性和世界性
  五、民族藝術學的課題
第十六章  比較藝術學概說
  一、比較藝術學與比較文學、比較美學
  二、比較藝術學的前史與現狀
  三、比較藝術學獨特的理論功能
  四、比較藝術學的宏闊視野與基本規定
第十七章  描述、解釋與規範——元批評學的構想
  一、歷史與現實所提出的課題
  二、藝術批評三環節及其內在邏輯聯繫
  三、描述、解釋與規範的元批評學意義
第十八章  藝術史哲學的基本問題
  一、西方藝術史學的演進
  二、藝術史與史學觀
  三、藝術史與藝術觀
  四、藝術史的多樣化
附錄
  附錄一  元藝術學再論
  附錄二  在精神生活語境中觀照藝術——藝術研究文化視角之我見
  附錄三  藝術學研究「田野方法」隨想
  附錄四  民族藝術學再談
  附錄五  《元藝術學》初版本黃海澄先生序
  附錄六  《元藝術學》初版本秦弓先生書評
  附錄七  《元藝術學》初版本顏銘先生書評
  附錄八  《元藝術學》初版本張利群先生書評

增訂版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