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杉木人工林碳經營計量與監測方法學(精)/慶祝福建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建院20周年系列專著

  • 作者:楊玉盛//陳光水//鍾小劍|責編:林劍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697844
  • 出版日期:2021/09/01
  • 裝幀:精裝
  • 頁數:189
人民幣:RMB 13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杉木人工林是我國南方地區經營歷史最長的人工用材林,其在木材生產功能和固碳、涵養水源等生態功能方面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進程中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與天然林相比,人工用材林存在諸多問題。其中,如何在保證木材生產的同時提高生態功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目前杉木人工林經營管理面臨的關鍵問題之一。碳儲量是衡量森林生態功能的重要指標之一,森林碳匯有利於減緩溫室效應,應對氣候變化。本書通過梳理和分析近年來與杉木人工林碳儲量相關的文獻,綜述了林分年齡、經營管理措施、分佈區域及立地條件對杉木人工林生產力和碳儲量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維持杉木人工林經濟與生態效益相平衡的生產實踐建議,也對杉木人工林碳儲量研究的現存問題及日後研究方向進行了探討,以期為今後的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本書可供地理、生態、環境、生態經濟、規劃、政策與管理研究等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員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參閱。

作者介紹
楊玉盛//陳光水//鍾小劍|責編:林劍

目錄
1  全球氣候變化與林業碳匯
  1.1  氣候變化的觀測事實和趨勢預估
    1.1.1  全球氣候變暖
    1.1.2  氣候變化的影響
  1.2  林業碳匯與氣候變化
    1.2.1  現階段應對氣候變化的主要措施
    1.2.2  森林在應對氣候變化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1.2.3  林業碳匯概念、特點與優勢
  1.3  林業碳匯發展現狀
    1.3.1  林業碳匯發展的政策環境
    1.3.2  林業碳匯國內外研究概述
    1.3.3  我國林業建設成就及對減緩全球氣候變化的貢獻
    1.3.4  我國林業應對氣候變化政策環境
    1.3.5  我國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的途徑及潛力分析
  1.4  林業碳匯計量方法
    1.4.1  傳統方法學
    1.4.2  碳計量技術的發展趨勢
  1.5  人工林在中國
  1.6  人工林碳計量研究進展
2  煉山對幼年杉木人工林的影響
  2.1  實驗樣地概況與實驗設計
    2.1.1  樣地概況
    2.1.2  實驗設計
  2.2  更新初期土壤有機質的損失機制
    2.2.1  人工造林和人工促進更新初期土壤有機碳流失量差異
    2.2.2  人工造林和人工促進更新初期土壤有機碳礦化差異
    2.2.3  人工幼林採伐剩餘物分解動態
    2.2.4  更新初期有機碳損失途徑及其量
    2.2.5  更新初期土壤有機碳穩定性
    2.2.6  小結
3  杉木人工林碳計量與碳經營技術
  3.1  研究目的和意義
  3.2  試驗地概況
    3.2.1  杉木林年齡序列試驗地概況
    3.2.2  皆伐火燒試驗地概況
    3.2.3  不同更新方式試驗地概況
    3.2.4  杉木林經營模式試驗地概況
  3.3  主要研究方法
    3.3.1  生物量測定
    3.3.2  土壤取樣及測定
    3.3.3  凋落物和細根歸還量研究凋落物歸還量
    3.3.4  皆伐火燒對生態系統碳動態影響
  3.4  杉木人工林碳計量技術
    3.4.1  杉木林年齡序列生態系統碳庫及碳源變化
    3.4.2  杉木人工林年齡序列凈生產力變化
    3.4.3  杉木人工林年齡序列碳平衡變化
    3.4.4  杉木人工林碳計量技術路線
    3.4.5  杉木人工林碳匯計量技術的應用
  3.5  杉木人工林碳匯經營技術
    3.5.1  皆伐火燒對生態系統碳儲量和土壤呼吸的影響

    3.5.2  皆伐火燒對土壤各組分呼吸的影響
    3.5.3  更新方式對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及分室的影響
    3.5.4  杉木人工林經營模式對碳吸存的影響
    3.5.5  不同經營模式對土壤碳庫的影響
    3.5.6  經營措施對土壤有機碳組分的影響
    3.5.7  不同立地質量對杉木人工林碳吸存的影響
    3.5.8  不同輪伐期對杉木林碳吸存的影響
    3.5.9  延長採伐時間對杉木林碳吸存效益的影響
    3.5.10  杉木人工林碳經營措施的應用
  3.6  主要結論
    3.6.1  杉木人工林碳匯經營技術
    3.6.2  杉木人工林碳計量技術
4  碳計量儀器研發與方法探索
  4.1  物聯網與生態系統關鍵元素通量監測儀器
    4.1.1  准同步時分復用技術大幅提高土壤碳通量監測的時空間解析度
    4.1.2  冠層葉片光合和呼吸高解析度監測技術
    4.1.3  不同深度土壤碳通量等壓實測技術
    4.1.4  土壤-大氣界面碳通量監測技術
    4.1.5  痕量溫室氣體同步取樣技術
    4.1.6  4D聯動樹高激光測量技術
    4.1.7  無接觸式3D樹木胸徑測量技術
    4.1.8  系統集成
  4.2  無人機與雷達在林業碳匯中的應用
    4.2.1  生物量參數計算流程
    4.2.2  基於單木分割的信息提取
    4.2.3  樣方尺度地上生物量估測
    4.2.4  樣方尺度不同器官地上生物量估測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