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國際人文主義視野下的白璧德與學衡派

  • 作者:李歡|責編:慈明亮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20385718
  • 出版日期:2021/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01
人民幣:RMB 10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從白璧德所提出的「國際人文主義」的概念出發,在閱讀大量白壁德英文原著、學衡派報刊和相關一手史料基礎上,打破前人對學衡派作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反對派、保守主義、古典主義、人文主義等的論斷,重現挖掘白璧德所倡導的國際人文主義運動與學衡派的聯繫。本書以雙重跨文化研究的視角,一方面回到白璧德的西學背景,探討其如何在跨文化語境下形成國際人文主義的構想,並進而澄清了白壁德的宗教信仰問題;另一方面細緻考察了學衡派的跨文化實踐,並對梁實秋與學衡派的關係進行了新的定位,勾勒出中國國際人文主義發展的譜系。

作者介紹
李歡|責編:慈明亮
    李歡,1986年生,廣東茂名人,廣東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講師。2006-2010年就讀於中山大學旅遊管理系,獲管理學學士學位,兼修英語專業,獲英語專業畢業證書;2010-2012年就讀於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獲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碩士學位;2012-2016年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獲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學位。現主要從事漢譯文學研究。曾在《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現代中文學刊》等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主持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項。

目錄
緒論「國際人文主義」的雙重跨文化構想——重估學衡派研究
  第一節  從「守舊」到「保守主義」——學衡派的歷史評價
  第二節  保守主義、古典主義、人文主義——學理上的學衡派研究
    一  重估大陸學衡派研究
    二  重估港台學衡派研究
    三  重估海外學衡派研究
    四  學衡派研究局限與跨文化研究構想
  第三節  學衡派與中國語境下的「人文主義」
  第四節  「國際人文主義」構想的提出——白璧德與學衡派的雙重跨文化實踐
第一章  白璧德的「國際人文主義」思想
  第一節  「國際人文主義」生成的文化空間
    一  「國際人文主義」的搖籃
    二  「國際人文主義」的文化積累
    三  「國際人文主義」運動的前奏
    四  「國際人文主義」運動的發生
  第二節  「國際人文主義」的思想線索
    一  人文主義的概念
    二  實證主義的方法
    三  二元論
    四  經驗的三個層面
  第三節  「國際人文主義」生成的思想背景
    一  前學衡派時期的白璧德:反思近代文明
    二  學衡派時期的白璧德:反思西方文明
  第四節  「國際人文主義」的雙面視界
    一  白璧德的思想轉向——從宗教到人文主義
    二  「國際人文主義」的雙面視界之一——內在超越的人文主義信仰
    三  「國際人文主義」的雙面視界之二——宗教人文主義
  第五節  「國際人文主義」教育理念的內核
    一  貴族式的人文主義教育
    二  精英式的德治理念
    三  「國際人文主義」教育的展開
第二章  學衡派「國際人文主義」實踐史溯源
  第一節  梅光迪
    一  留美初期的文化心態
    二  留美初期的文化思考
  第二節  吳宓
    一  早年經歷——浸染于「關學」
    二  清華學堂的學習經歷
    三  接受白璧德人文主義的契機
  第三節  胡先驌
    一  留美前的「君國相合」思想
    二  留美時之思想探究
    三  留美歸國后之政治思想
第三章  漢譯中的人文儒學
  第一節  吳宓之譯文示例
    一  譯文選擇的雙重動因
    二  譯文的現代姿態
    三  譯文中的「新儒學」
  第二節  胡先驌之譯文示例
    一  譯文選擇的雙重動因

    二  譯文中的「新儒學」
    三  和而不同——「國際人文主義」運動
第四章  中國的「國際人文主義」實踐史
  第一節  學衡派「國際人文主義」實踐群的形成
  第二節  學衡派「國際人文主義」譯介活動
    一  「國際人文主義」譯介活動的興起
    二  「國際人文主義」譯介活動的展開
  第三節  學衡派「國際人文主義」的教學活動
    一  「國際人文主義」的課程設置
    二  「國際人文主義」的課程內容——以梅光迪、吳宓的課程內容為個案研究
  第四節  學衡派「國際人文主義」思想的傳承
  第五節  學衡派的異路同向人——梁實秋建構「國際人文主義」的另一新路徑
    一  白話與文言:梁實秋的「新」與學衡派的「舊」
    二  「與《學衡》同宗」:梁實秋的「舊」與新派的「新」
    三  「國際人文主義」:「新舊」視閾的突破
    四  「國際人文主義」視閾下的儒學現代轉型
    五  「國際人文主義」實踐史的現代隱喻:學衡派與梁實秋的攜手之作《白璧德與人文主義》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