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學衡派與近代中國大學教育

  • 作者:朱鮮峰|責編:張倩倩
  • 出版社:南京大學
  • ISBN:9787305245138
  • 出版日期:2021/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83
人民幣:RMB 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在近代中國大學教育史上,以梅光迪、吳宓、胡先輔等為代表的「學衡派」力主「昌明國粹,融化新知」,其教育主張獨樹一幟。「學衡派」主要成員多執教於國內著名學府,教學與學術研究亦卓有建樹。
    本書以「學衡派」的人文教育思想和實踐為研究中心,充分利用哈佛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正大學等高校的檔案等新史料,對這一學派在近代中國大學教育史上的地位與貢獻做了較為全面而細緻的探討。

作者介紹
朱鮮峰|責編:張倩倩
    朱鮮峰,1989年生,湖南汝城人,浙江大學教育學學士、博士(直博)。2014年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赴美國印第安納大學聯合培養一年。現任職于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主要研究興趣為中國教育史、思想史。

目錄
序/肖朗
緒論
  一  研究緣起
  二  學術史回顧
  三  概念界定
  四  研究思路與史料
第一章  初露頭角:留美學生與「學衡派」的發軔
  一  「學衡派」成員與傳統人文教育
  二  留美學生與「兩種文化」
  三  梅光迪、吳宓等人在哈佛大學
第二章  風雲際會:「學衡派」與東南大學
  一  東南大學與20世紀20年代大學教育格局
  二  《學衡》的創刊與「學衡派」的教育主張
  三  「學衡派」與東南大學的人文教育
  四  東南大學風潮與「學衡派」的困境
第三章  群英散落:「學衡派」的分流與重組
  一  「學衡派」與東北大學
  二  吳宓與清華大學
  三  中央大學與「學衡派」的重組
第四章  東山再起:「學衡派」與浙江大學
  一  「學衡派」的陣地轉移及其動因
  二  「學衡派」與浙江大學的人文教育
  三  「學衡派」與抗戰後方學術圈
第五章  別求新聲:胡先輔與中正大學
  一  中正大學的創辦與胡先輔的上任
  二  文化與政治之間:胡先輔的辦學理念與實踐
  三  「《民國日報》事件」與胡先騎的辦學困境
第六章  曲終人散:「學衡派」的謝幕
  一  蕭牆之內:「學衡派」的隱憂
  二  梅光迪病逝與「學衡派」的再度分裂
  三  「學衡派」與武漢大學
結語
  一  「學衡派」的人文教育理念剖析
  二  「學衡派」與中西人文教育傳統
  三  「學衡派」與近代中國大學教育的政治——文化語境
  四  「學衡派」的教育成就與局限
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