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國家何以興衰(歷史與世界視野中的中國道路)

  • 作者:周文|責編:任曉霞//霍殿林//王海龍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 ISBN:9787300297590
  • 出版日期:2021/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12
人民幣:RMB 6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中國和西方在15世紀以後的經濟發展歷程上呈現出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與現有研究中國道路的大多數著作不同,本書將中國道路置於歷史大視野中進行審視並揭示其世界意義,具體分析了國家能力如何影響經濟發展以及中國崛起在經濟學理論上的重要意義。通過古今中外的縱橫對比和深入闡釋,書中重新審視和批駁了「西方中心論」和新自由主義經濟學。
    全書以新的視角揭示:近代中國落後不是因為市場經濟不發達,國家治理能力弱才是近代中國衰落的主要原因。國窮國富的秘密在於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今天中國的復興從現象層面看是經濟上對西方的趕超,而在本質層面則是國家治理能力對西方的超越。離開了國家治理能力,單純的市場經濟不但不能帶來國家發展,甚至往往成為發展無序和國家衰落的原因。

作者介紹
周文|責編:任曉霞//霍殿林//王海龍
    周文,男,1968年生,重慶開州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專職副院長,廈門大學《中國經濟問題》聯合主編、講座教授,中國政治經濟學會副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經濟發展、政治經濟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經濟學動態》《管理世界》《馬克思主義研究》《求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發表學術論文300多篇,出版10多部專著,其中多部著作被英國麥克米倫出版社翻譯成英文和西班牙文。目前為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實體經濟發展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首席專家,復旦大學「兩大工程」首席專家。

目錄
第一章  疫情大考彰顯中國道路自信
  一、槍炮、病菌與鋼鐵
  二、中國衝擊:疫情讓西方看清楚中國力量之所在
  三、中國何以能:一個被西方有意藏匿的事實
    高效的國家治理能力
    國家能力如何影響經濟發展
  四、疫情大考彰顯中國治理能力
    全方位彰顯了中國治理的高效
    西方「燈塔」黯然無光
    疫情大考彰顯中國出色的領導能力
    疫情大考彰顯中國高效的應對能力
    疫情大考彰顯中國非凡的動員能力
    疫情大考彰顯中國強大的執行能力
  五、疫情大考給世界的啟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警惕西方意識形態偏見的「病毒」
    警惕全球化逆潮「病毒」
第二章  為什麼世界「向東看」
  一、今天世界為什麼越來越「向東看」
    中國綜合國力越來越強,家底更殷實
    100年前羅素的願景在中國得到了實現
  二、中國發展成就與「中國奇跡」
    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發展成就巨大
    中國發展成就震撼世界
    中國成就改變了世界認知
    在歷史視野下來理解「中國奇跡」
  三、中國道路成功打破「西方中心論」
  四、「西方中心論」的優越感隱喻
    西方興起不能在「燈光」下尋找答案
    中國崛起衝擊「西方中心論」
  五、近代中國落後不是市場化不足
    鴉片戰爭不是因為閉關鎖國
    中國商業活動源遠流長
    近代中國落後不是因為市場經濟不發達
  六、「中國奇跡」背後的密碼
    比較優勢理論不能全面解釋「中國奇跡」
    中國對西方的超越本質上是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超越
    「中國奇跡」讓歷史終結的預言破產
  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三次歷史性偉大飛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中國富起來
    中國經濟進入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
    堅定不移地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第三章  中國崛起的樣本意義與歷史啟迪
  一、中國:曾經的輝煌與今日的復興
    中國曾經的輝煌
    今日中國復興
  二、國家興衰,潮起潮落
    國家興衰
    中國歷史進程與英國工業革命
  三、國家復興的中國樣本與中國經驗

    西方雖是現代化的先行者,但現代化不是只有西方一種模式
    市場化真的是一國富強之本嗎?
    中西方大分流不是西方優越性的結果
    過度市場經濟帶來的是「高水平停滯」
    國窮國富的邏輯在於國家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
  四、國家為什麼富裕?西方理論與中國挑戰
    比較優勢理論的謬誤
    比較優勢理論對「中等收入陷阱」的誤讀
    新古典經濟學的「無形之手」與中國崛起
    市場化改革理論的謬誤
    新制度經濟學的私有產權保護與中國崛起的挑戰
    國家建構與工業化發展
  五、國家持續繁榮的根本:國家建構
    國家建構的有效程度與一國綜合國力的興衰息息相關
    國家治理現代化是國家建構的長期命題
  六、國家建構與中國崛起
    制度執行力是國家治理的關鍵
    資源動員能力是國家治理的重要體現
    高效應對能力是國家治理的根本
  七、中國崛起的世界意義
    中國快速崛起證明製造業乃強國之本
    中國崛起給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成功的範例
    中國崛起在經濟學理論上具有重大意義
第四章  中國道路:邏輯起點與成功探索
  一、中國道路的邏輯起點:現代化與工業化
    近代以來的現代化標準
    中國工業化道路的實踐
    中國的經濟體制與工業體系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生機勃勃
  三、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探索
    蘇聯模式的成功與問題
    計劃經濟的論戰
    中國道路對蘇聯模式的超越
  四、改革開放與市場經濟讓中國經濟騰飛
    對經濟體制改革的認識不斷深化
    改革開放讓中國經濟騰飛
    改革開放成為當代中國進步的顯著特徵
  五、不斷開闢社會主義發展新境界
    社會主義展現出全新氣象
    堅定不移地走好中國道路
    不斷開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境界
  六、新時代中國發展總方略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不斷開拓治國理政的新境界
第五章  中國道路:歷史比較視野下的政府與市場
  一、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幻覺

    自由放任與亞當·斯密學說
    自由主義經濟學的謬誤
  二、國家的作用
    現代國家元素的中國起源
    英國工業革命的真相
    西方興起中的國家作用
    專制中國說辭的由來
    古代中國為何沒有完成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轉變
    古代中國官無封建、吏有封建的體制制約了發展
  三、市場的角色
    自由市場理論與現實的矛盾
    中國發達的市場經濟為什麼沒有導致一種工業上的突破
  四、中國道路的本質特徵與制度特徵
    堅持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第六章  中國道路:文明的多樣性與互鑒性
  一、中國道路不同於西方文明
    中國人口龐大無比有助於保持文明連續性
    中國文化有內聚性
    中華文明的開放性
    中國政治制度的獨特性
    儒家學說影響深遠
  二、中國道路彰顯人類文明發展的多樣性
    西方文明不是人類文明的普遍和唯一形式
    中國道路成功解構「西方中心主義」
    中國道路彰顯文明的多樣性
  三、中國道路為發展中國家現代化提供中國經驗
    發展是人類永恆的主題
    不斷開闢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新境界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
  四、中國道路開拓現代化新途徑
    西方現代化霸權的歷史終結
    西方新自由主義理論開錯「藥方」
    西方應當反思自己的發展模式
    現代化必須走符合自己國情的道路
  五、中國道路可資借鑒
    中國道路為世界未來共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中國道路推動人類社會共同進步
第七章  世界發展的中國時代
  一、世界發展進程中的國家間發展差距
    工業革命與國家間貧富差距擴大
    二戰後國家間貧富差距的新變化
  二、世界的中國與中國的世界
    亞洲的中國與世界的中國
    中國的世界與世界的中國
  三、世界歷史進程中的古代中國
    馬可·波羅眼中的中國與魁奈筆下的中國
    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西方興起」的傳統敘事
    不能忘卻的事實:「西方興起」來自東西方交融和互鑒

    解讀中華民族復興一定要用大曆史觀
  四、中國巨變
    中國巨變是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
    中國巨變讓世界印象深刻
  五、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
    歷史上的經濟全球化,中國只是一個被動的捲入者
    對外開放改變中國,也深刻影響世界
    世界經濟離不開中國
    市場經濟是開放、融合的經濟
  六、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
    國家治理的托爾斯泰定律
    好的治理一定是實現政府與市場有機統一
    國家治理能力與市場經濟呈正相關
    有國家治理能力的超越才會有經濟的超越
    國家制度不是消極因素
    政府的作用不可替代
    重塑國家治理體系
  七、結束語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