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倫理學原理(新編21世紀哲學系列教材)

  • 作者:王澤應|責編:符愛霞//徐業承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 ISBN:9787300297651
  • 出版日期:2021/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97
人民幣:RMB 4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立足於當代中國與世界豐富的道德生活實踐、人類倫理文明發展的趨勢和要求,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為指導的基礎上,將倫理學的研究對象界定為倫理道德生活、倫理道德現象和倫理道德問題。結合倫理道德現象和問題集中探討了倫理道德生活的一系列理論和現實問題,在對規範倫理學一般理論做出闡述評析的基礎上深究道德生活的本質特徵和道德律,對社會主義社會道德原則、規範和範疇予以重點觀照並試圖做出既繼承前人又與時偕行的新的闡釋和論述,對個體道德生活的組成要素和結構,社會道德生活的重要內容和問題展開深度思考,從歷史和文明等角度探討了至善、終極關懷、精神家園、命運共同體諸問題,試圖建構一個涵容理論倫理學、規範倫理學、德性倫理學、價值倫理學的教材體系和教學體系,揭示出中國特色倫理學對人類倫理文明發展的重大意義。

作者介紹
王澤應|責編:符愛霞//徐業承
    王澤應,男,1956年11月生,湖南祁東人,哲學博士,現為湖南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倫理學會會刊《倫理學研究》副主編。兼任中國倫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經濟倫理學會副會長,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倫理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等。在人民出版社等出版《20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研究》等學術專著20余部,在《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等發表學術論文220余篇。獨立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一般項目3項,教育部重點課題2項。獲湖南省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等多項科研獎勵,湖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和第五屆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等多項教學獎勵。2002年5月獲湖南省首屆優秀青年社會科學專家稱號,2008年入選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倫理學首席專家。

目錄
第一章  倫理學的研究對象、性質和任務
  第一節  倫理學的研究對象與類型
    一、倫理道德釋義
    二、倫理學的研究對象
    三、倫理學的研究類型
  第二節  倫理學的性質和基本問題
    一、倫理學的學科性質
    二、倫理學的基本問題
  第三節  倫理學的使命和任務
    一、倫理學的使命與作用
    二、倫理學的研究任務
    三、倫理學的發展與繁榮
第二章  規範倫理學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  目的論倫理學
    一、目的論倫理學概說
    二、目的論倫理學的兩種理論
    三、目的論倫理學的當代發展
  第二節  道義論倫理學
    一、道義論倫理學概說
    二、道義論倫理學的兩種類型
    三、道義論倫理學的基本價值追求
  第三節  德性論倫理學
    一、德性論倫理學概說
    二、當代德性論倫理學的復興
    三、德性論倫理學的優點和不足
  第四節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是一種新規範倫理學
    一、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概說
    二、對功利論、道義論的批判與超越
    三、道義論、功利論、德性論的綜合創新
第三章  人為什麼要有道德
  第一節  人存在的二重性與人的道德需要
    一、人存在的二重性
    二、人存在的二重性決定了人有對道德和道德生活的需要
    三、人的道德需要是人的內在需要
  第二節  道德是人類實踐精神把握世界的獨特方式
    一、道德是一種實踐理性或實踐精神
    二、以理導欲是實踐理性的本質要求
    三、實踐理性建構道德規範調節體系
  第三節  道德之於人的意義與價值
    一、道德目的論與道德工具論
    二、道德主體論與道德規範論
    三、自我實現論與社會和諧論
第四章  道德生活與道德律
  第一節  道德生活及其本質特徵
    一、生活與道德的辯證關係
    二、道德生活的基本內涵
    三、道德生活的本質特徵
  第二節  道德生活發展的趨勢與評價
    一、道德樂觀主義、悲觀主義與達觀主義
    二、道德絕對主義與道德相對主義

  第三節  道德律及其具體表現形式
    一、道德律的含義
    二、道德律與自然律之區別
    三、道德生活的金律、銀律、銅律和鐵律
第五章  道德原則
  第一節  集體主義原則
    一、集體主義原則的由來與發展
    二、集體主義原則的基本內涵
    三、集體主義原則的新發展
  第二節  人道主義原則
    一、人道主義的內涵及歷史發展
    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原則的主要內容
    三、當代中國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新發展
  第三節  公平正義原則
    一、公平正義原則的基本內涵
    二、社會主義公平正義原則的主要內容
    三、公平正義原則的倫理價值
  第四節  誠實信用原則
    一、誠信原則的起源與發展
    二、誠信原則的主要內容和具體表現
    三、誠信原則的價值和作用
第六章  道德規範
  第一節  忠於祖國
    一、忠誠、祖國與愛國主義
    二、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三、社會主義愛國主義的特點和基本要求
  第二節  仁愛人民
    一、仁民愛人是基本的道德規範
    二、仁愛人民的具體要求
    三、為人民服務是仁愛人民的集中表現
  第三節  敬重勞動
    一、勞動的倫理價值
    二、敬重勞動的倫理要求
    三、「體面勞動」和勞動者尊嚴
  第四節  崇尚科學
    一、科學的倫理價值
    二、崇尚科學精神
    三、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學素質
  第五節  善待自然
    一、自然環境的倫理價值
    二、善待自然的具體要求
    三、生態文明與「兩型社會」建設
第七章  道德範疇
  第一節  善惡
    一、善與惡的含義
    二、善與惡的矛盾關係
    三、正當與善及其優先性
  第二節  義務
    一、義務的含義和實質
    二、道德義務的層次與特點

    三、道德權利和道德義務
  第三節  良心
    一、良心的含義和本質
    二、良心的形成與構成
    三、良心的功能與作用
  第四節  榮譽
    一、榮譽的含義與榮辱觀
    二、榮譽範疇的基本構成
    三、樹立正確的榮辱觀
  第五節  幸福
    一、幸福的內涵和本質
    二、幸福的內涵及構成要素
    三、正確幸福觀的本質特徵
第八章  個體道德生活
  第一節  道德心理
    一、道德心理概說
    二、道德認識與道德智慧
    三、道德情感及其類型
    四、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
  第二節  道德行為
    一、道德行為的含義和特徵
    二、道德行為的衝突與選擇
    三、道德行為選擇與道德責任
  第三節  道德品質
    一、德性倫理概說
    二、德性、美德與道德品質
    三、基本的道德品質
  第四節  道德人格
    一、道德人格、人格尊嚴與氣節
    二、道德理想與理想人格
    三、道德人格的價值與力量
第九章  社會道德生活
  第一節  道德共識
    一、道德生活多樣化與價值觀念多元化
    二、道德共識的內涵與層級
    三、道德共識的建構與達成
  第二節  道德認同
    一、當代道德生活出現的道德認同危機
    二、道德認同的內涵和本質特徵
    三、國家民族認同與核心價值觀認同
  第三節  道德治理
    一、道德治理的內涵和特徵
    二、道德治理與法律治理
    三、道德治理與道德調控、道德賞罰、道德評價、道德教育
  第四節  道德建設
    一、道德建設的內涵與目的
    二、家庭美德建設
    三、職業道德建設
    四、社會公德建設
第十章  倫理精神的陶融與追求

  第一節  倫理精神與文明創化
    一、倫理道德與人類文明
    二、「興亡周期律」中的道德機理
    三、倫理精神與歷史理性
  第二節  至善、不朽與終極關懷
    一、止於至善的價值感召
    二、德性不朽的精神召喚
    三、終極關懷的倫理蘊涵
  第三節  精神家園的建構和守望
    一、安身立命之所的尋求與建構
    二、中國精神建構中國人的精神家園
    三、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世界倫理精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