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傳播學原理(第3版新世紀版新聞與傳播學系列教材)

  • 作者:張國良|責編:章永宏|總主編:李良榮
  • 出版社:復旦大學
  • ISBN:9787309158021
  • 出版日期:2021/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48
人民幣:RMB 4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如何快速了解一門學科?最佳方式就是學習經典教材:教材提供學科框架,經典提供成熟理論。
    對傳播學人和學子來說,一個困擾已久的基本問題是:傳播學到底是獨立學科還是研究領域?深耕傳播學教育和研究數十年的知名教授張國良先生,用這部《傳播學原理》(第三版)表明了令人信服的結論:傳播學正成為一門走向成熟且朝氣蓬勃的獨立學科。
    《傳播學原理》初版于1995年,再版于2009年,又過了12年,張國良教授再度修訂,幾乎重寫了所有章節,旨在繪製一幅完整的傳播學科知識地圖。作為一項開創性的工程,第三版的創作遵循三大原則:清晰嚴密的邏輯結構、完備翔實的傳播理論、簡約通俗的行文表述。由此告別傳播學教材的四大通病:體系不全、結構鬆散、理論泛化、表達繁複。
    為方便學習和教學,本書配有思維導圖(書後拉頁)和教學包(含PPT、案例、延伸閱讀文獻、樣卷等)。歡迎您通過以下郵箱索取,並留下寶貴的想法和建議:cbxyl3@163.com。

作者介紹
張國良|責編:章永宏|總主編:李良榮
    張國良  1954年1月出生於上海。1973年至1976年、1985年至1991年分別就讀於復旦大學新聞系、歷史系,獲博士學位。1976年留校任教至今。現任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著作有《現代日本大眾傳播史》、《傳播學原理》(主編)、《大眾傳播社會學》(譯著)、《日本新聞事業史》(譯著)等。

目錄
第一章  傳播概觀
  第一節  傳播的含義
    一、傳播的特性與本質
    二、傳播與COMMUNICATl0N
    三、傳播的定義
    四、「信息」視野中的「傳播」
  第二節  傳播的類型
    一、兩種分類方法
    二、自我傳播
    三、人際傳播
    四、組織傳播
    五、大眾傳播
    六、各類傳播的特點
  第三節  傳播的結構
    一、結構(過程)研究的意義
    二、傳播的基本模式
    三、線性模式
    四、控制論模式
    五、社會系統模式
  第四節  傳播的功能
    一、傳播的基本功能
    二、傳播的工具性和消遣性
    三、傳播功能的三個層次
    四、傳播的四大功能
    五、傳播功能的相對性和雙向性
    六、傳播的正功能和負功能
第二章  傳播學簡況
  第一節  傳播學的學科特性
    一、傳播學的三個特性
    二、人文社會科學的三類學科
    三、新聞學與傳播學的三個差異
  第二節  傳播學的研究對象
    一、研究對象與學科邊界
    二、重新審視傳播學的研究對象
  第三節  世界傳播學的沿革
    一、傳播研究的流變
    二、傳播學誕生的條件
    三、傳播學形成的過程
    四、傳播學的學術淵源
    五、奠基人的生平和貢獻
    六、傳播學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第四節  中國傳播學的歷程
    一、傳播學與中國的現代化
    二、中國傳播學成長的四個動因
    三、中國傳播學發展的四個階段與成就
    四、建設具有本土特色的傳播學
第三章  傳播技術的演進
  第一節  傳播革命的迭代
    一、漫長的親身傳播時代
    二、大眾傳播時代的開幕

  第二節  信息社會的到來
    一、新媒介與信息社會
    二、信息社會理論的啟迪
  第三節  媒介理論的興起
    一、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
    二、梅羅維茨的「情境」理論
    三、威廉斯的「文化」理論
    四、萊文森的「新新媒介」研究
    五、其他若干媒介理論
第四章  傳播制度的變遷
  第一節  傳播過程中的「把關」現象
    一、傳播制度與「把關」現象
    二、「把關人」研究述略
  第二節  傳播的自由與責任
    一、四種傳播制度理論
    二、其他傳播制度理論
  第三節  傳播的法制與倫理
    一、中外傳播法制概要
    二、中外傳播倫理概要
第五章  傳播內容的建構
  第一節  信息與符號
    一、信息的特點和類型
    二、符號的特性和作用
  第二節  語言符號及其傳播規律
    一、語言學的源流
    二、哲學視野中的語義研究
    三、語言學視野中的語義研究
  第三節  非語言符號及其傳播規律
    一、非語言傳播的功能
    二、非語言傳播的特點
    三、非語言傳播的種類
第六章  傳播主體的形貌
  第一節  傳者觀察
    一、何謂傳者
    二、傳者的類型
    三、傳者的特性
    四、傳者的權利
    五、傳者的義務
  第二節  受者圖像
    一、何謂受者
    二、何謂受眾
    三、不同學科視野中的受眾觀
    四、受眾研究的主要視角
    五、受眾研究的經典理論
  第三節  傳受者展望
    一、傳受關係的變化
    二、交流陷阱的困擾
    三、媒介素養的培育
第七章  人際傳播的探索與成果
  第一節  人際傳播概述

    一、人際傳播的含義
    二、人際傳播的特點
    三、網路人際傳播的特點
  第二節  群體傳播概述
    一、人際傳播中的群體傳播
    二、群體規範與群體傳播
  第三節  人際傳播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人際傳播學的沿革
    二、人際傳播研究的特點和取向
    三、自我表達取向的研究
    四、關係處理取向的研究
    五、勸說服從取向的研究
  第四節  群體傳播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功能視角的群體傳播研究
    二、結構視角的群體傳播研究
第八章  組織傳播的發生和發展
  第一節  組織傳播概述
    一、組織傳播的定義
    二、組織傳播的內涵
    三、組織傳播研究的特點
  第二節  組織傳播研究的主要學派
    一、組織傳播研究的基礎學派
    二、組織傳播研究的現代學派
  第三節  各個層面的組織傳播研究
    一、決策行為層面的研究
    二、衝突管理層面的研究
    三、媒介技術層面的研究
    四、對外傳播層面的研究
第九章  大眾傳播的理論和實踐
  第一節  大眾傳播概述
    一、大眾傳播的特點
    二、大眾傳播研究的特點
  第二節  從迷思到科學:早期研究
    一、概念內涵與發展階段
    二、早期的思潮和研究
    三、有限效果論的研究視角和主要成果
  第三節  從單一到多元:近期研究
    一、多元效果論產生的社會背景
    二、「議程設置功能」理論
    三、「涵化」理論
    四、「知識溝」理論
    五、「沉默螺旋」理論
    六、「第三人效果」理論
    七、「框架」理論
    八、「敵意媒介」理論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