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本書的核心主題乃是海德格爾思想的基礎問題:存在與人的關聯問題。此外,海德格爾後期思想的核心表述「存在之天命置送」(存在在自行置送中自行回隱)在本書中已經作為嚴格的思想措辭而正式興起,本書因而也是研究海德格爾「存在之天命置送」思想的一個重要文本。
作者介紹
(德)海德格爾|譯者:張柯
馬丁·海德格爾(Heidegger,1889-1976),20世紀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作為胡塞爾的學生,他深受價值哲學的影響,並在此基礎上創立了自己的哲學——存在主義。他的代表性著作包括:《存在與時間》《康德與形而上學的問題》《荷爾德林詩的闡釋》《對哲學的貢獻》《林中路》《理性的原則》等。
目錄
導論 根據—存在—開端之間的內在關聯
第1節 對《基礎概念》講座標題的闡釋
a)基礎概念是基礎—概念
b)基礎—概念的要求
c)對人之諸多要求的差異
α)需要之要求:需用
β)對歷史性之人的本質的要求
d)對本源性東西、開端性東西的準備以及對歷史學意識的更好的認知
e)對歷史之開端的沉思所具有的含義
f)本講座的目標:沉思之為準備,與我們歷史之開端進行爭辯的準備
要點重述
1.我們對「基礎概念」的理解和我們與基礎概念的關聯(作為預感性的知識)
2.當今時代中的知識之衰敗:那種支持可用之物而反對可缺少之物的決斷
3.作為對西方歷史之本質性東西(在現代:無條件的意志和技術)的決斷的開端
4.諳習於與「值得思的東西」的關聯,諳習於對根據的思考
5.歷史性的人對於開端的本質性投人,對於根據之「本質」的本質性投入
第一部分 對箴言的思考,存在者與存在之區分
第一章 對「存在著/是」的探討,對存在者整體的探討
第2節 存在者整體是現實之物、可能之物和必然之物
第3節 對存在與存在者之本質性區分的不思
第4節「是」之無處可覓
第5節 在語法規定中「是」的無疑問性——空洞和含義之豐富
a)「是」之空洞和不確定性乃是其「系詞」之存在的前提
b)存在(「是」)作為一般者和普遍者
第6節 健全人類知性的口號:在存在者中行動和作用而不是對存在作空洞的思想(工人與士兵)
第7節 對存在的放棄——對存在者的經營
要點重述
1.對存在者整體的思考以人對存在和存在者之區分的本質性進入為前提
2.「是」的含義之豐富與含義之貧乏
3.把對現實之物的經營等同於對存在者整體的沉思
4.人在存在與存在者的這種區分中的未被思考過的逗留
第二章 效力于存在之沉思的主導句
第8節 存在是最空洞的東西並且同時是豐富洋溢
第9節 存在是最普遍的東西並且同時是獨一無二
第10節 存在是最易理解的東西並且同時是遮蔽隱匿
第11節 存在是損耗最甚者並且同時是本質源泉
第12節 存在是最可靠的東西並且同時是離開根據
第13節 存在是被言說最甚者並且同時是隱秘緘默
第14節 存在是被遺忘最甚者並且同時是內化回憶
第15節 存在是逼迫最甚者並且同時是自由釋放
第16節 把對存在的沉思合併為一系列的主導句
要點重述 關於存在的主導句
1.存在是作為抽象概念的空洞虛無並且同時是豐富洋溢
2.存在是一切之最普遍者並且同時是獨一無二(存在與無的同一性)
3.諸主導句的意義:指示了對存在與存在者之區分的沉思
第三章 存在與人
第17節 存在的分裂性與人的本質:拋置與拋棄
第18節 存在的歷史性與人之歷史性的本質逗留域
第19節 對西方思想第一開端的回憶是對存在的沉思,是對根據的把握
要點重述
1.人與存在之關聯中的那種對反性的本質:存在之拋置和存在之拋棄
2.憶人第一開端即置入那依然本現著的存在,即把存在理解為根據
第二部分 阿那克西曼德箴言中的開端性的存在之道說
第20節 語文學傳統和哲學翻譯的彼此對立的意圖
第21節 尼采和蒂爾斯對箴言的翻譯決定了今天通行的解釋
要點重述 對西方思想之開端的回憶著的回行進入——對阿那克西曼德箴言的一種傾聽
第22節 沉思阿那克西曼德箴言中的開端性的存在之道說
a)對兩句話之關係的猜測
b)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