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郭店儒簡與荀子思想比較研究/江淮學苑經典文庫

  • 作者:李加武|責編:吳超//劉丹|總主編:汪先平
  • 出版社:社科文獻
  • ISBN:9787520188920
  • 出版日期:2021/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14
人民幣:RMB 13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在先秦儒學的發展脈絡中,存在著一條隱秘且容易被後人忽視的思想傳承路線,即「孔子——郭店儒簡——荀子」。本書的主要工作就是結合傳統中國哲學的實踐性特點,分別從天人觀、心性論和政治思想三個方面詳盡闡述郭店儒簡與荀子的思想關聯,並由此梳理出荀子的理論出發點。這對於全面理解郭店儒簡的學術價值,以及更加準確地把握荀子思想的內容、來源和特點,都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介紹
李加武|責編:吳超//劉丹|總主編:汪先平
    李加武,男,1985年10月生,安徽舒城人,哲學博士,安徽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本、碩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師從李耀南教授;博士就讀於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師從歐陽禎人教授。2016年1月以來,在安徽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研究方向為先秦哲學和思想政治教育,主講《中西方哲學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等課程。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青年項目以及校級教科研項目多項,在《江漢論壇》《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社會科學論壇》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1篇。

目錄
引言
    一  研究緣起
    二  研究綜述
    三  研究方法
第一章  郭店儒簡與荀子天人觀比較
  第一節  郭店儒簡《五行》的天人觀
    一  郭店儒簡以前「天」的意義演變歷程
    二  「德」作為天人合一的基礎
    三  「聖」作為實現「天人合一」的主體內在依據
    四  「天人合一」的理想形態是天道主導人道
  第二節  《五行》與荀子天人觀比較
    一  荀子之「天」的德性義
    二  「知」作為實現「天人合一」的主體內在依據
    三  個人修養與政治關懷:「天人合一」的現實指向
    四  小結
  第三節  郭店儒簡《窮達以時》的天人觀
    一  《窮達以時》的寫作背景
    二  「天人有分」的基礎是「天人合一」
    三  「天人有分」觀念的幾層意涵
    四  「天人合一」是《窮達以時》的理論歸宿
  第四節  《窮達以時》與荀子天人觀比較
    一  荀子之「天」的「時」「命」義
    二  荀子的「明於天人之分」觀
    三  「天人合一」是荀子的理論歸宿
    四  小結
  第五節  郭店儒簡《成之聞之》的天人觀
    一  《成之聞之》的思想主題和寫作背景
    二  天降大常,以理人倫
    三  王道之三綱,可求于天
    四  君子治人倫以順天德
    五  慎求之於己
  第六節  《成之聞之》與荀子天人觀比較
    一  「天」是倫理政治關係的起源
    二  「天」是倫理政治規範的起源
    三  「天」是現實政治秩序合法性的來源
    四  「天」是主體內在善性的產生根源
    五  小結
第二章  郭店儒簡與荀子心性論比較
  第一節  郭店儒簡《性自命出》的心性論
    一  性者,生之:《性自命出》論「性」
    二  心無定志、凡心有志、心術:《性自命出》論「心」
    三  情生於性:《性自命出》論「情」
    四  身以為主心:《性自命出》的身心觀
  第二節  《性自命出》與荀子心性論比較
    一  自然人性論
    二  心之三重義
    三  自然情感論
    四  身心關係說
    五  小結
  第三節  郭店儒簡《五行》的心性論

    一  《五行》的認識論
    二  《五行》的身心觀
  第四節  《五行》與荀子心性論比較
    一  荀子的認識論
    二  荀子的身心觀
    三  小結
第三章  郭店儒簡與荀子政治思想比較
  第一節  郭店儒簡《尊德義》的教化觀
    一  是以為政者,教道之取先
    二  教非改道也,教之也
    三  聖人之治民,民之道也
    四  德者,且莫大乎禮樂焉
  第二節  《尊德義》與荀子教化觀比較
    一  教化是為政的根本手段
    二  教化的人性論基礎
    三  教化的基本特點
    四  教化的具體手段
    五  小結
  第三節  郭店儒簡《唐虞之道》的「禪讓」說
    一  《唐虞之道》為何要宣揚「禪讓」
    二  「禪讓」的精神實質
    三  「禪讓」的主體條件
    四  「禪讓」的具體程序
  第四節  荀子對《唐虞之道》「禪讓」說的批判
    一  荀子對「禪讓」說的批判態度
    二  從君權合法性來源的角度批判「禪讓」說
    三  從君權轉移過程的平穩性角度批判「禪讓」說
    四  從自然人性論的角度批判「禪讓」說
    五  小結
結語  以類行雜:從「禮」看荀子對郭店儒簡的批判與繼承
    一  社會治亂是荀子的關注焦點
    二  「禮」是解決社會混亂的根本途徑
    三  從「禮」看荀子對郭店儒簡的批判與繼承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