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胡希恕經方醫學(經方表證)/中醫師承學堂

  • 作者:馬家駒|責編:王琳//王一程
  •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
  • ISBN:9787513270083
  • 出版日期:2021/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36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馬家駒師承于首都國醫名師馮世綸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谷曉紅教授等,長期致力於胡希恕經方醫學的學術傳承與臨床。多次在中醫在線平台主講《胡希恕經方醫學》系列課程,于2020年春,應邀開始線上主講《詳解<傷寒論>398條113方》,強調漫言變化千般狀、不外陰陽表裡間,用八綱解讀《傷寒論》條文及方證,打破條文順序,將條文、方證重新歸納,思路清晰,邏輯縝密。提出經方辨治六步法,凝練六經的診斷標準等,並通過圖表、思維導圖等形式幫助理解,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仲景的臨床思維,構建了完整的經方六經辨證體系。
    《胡希恕經方醫學:經方表證·中醫師承學堂》為作者通過近1年時間、40次講課,完整地構建了經方六經辨治體系下的表證診治。包括單純表證(太陽病、少陰病)和表裡合病(太陽陽明、太陽太陰、少陰太陰)的診治和常用方證。

作者介紹
馬家駒|責編:王琳//王一程
    馬家駒博士,師從首都國醫名師馮世綸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谷曉紅教授等,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呼吸科醫師。注重名老中醫經驗傳承,致力於胡希恕經方醫學體系研究,臨床將時方納入經方六經辨治體系,先辨六經繼辨方證,葯簡而效彰。在中醫在線網主講「胡希恕經方醫學概述」「左手傷寒右手溫病」等。

目錄
第1講:要有體系地學習經方
第2講:學習的重點
第3講:麻黃湯方證(上)
第4講:麻黃湯方證(中)
第5講:麻黃湯方證(下)
第6講:太陽病的傷寒與中風
第7講:桂枝湯方證(上)
第8講:桂枝湯方證(中)
第9講:桂枝湯方證(下)
第10講:表證診斷標準及麻黃湯、桂枝湯的鑒別要點
第11講: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麻黃一湯、桂枝二越婢一湯
第12講:桂枝加葛根湯與葛根湯
第13講:經方辨治六步法
第14講:大青龍湯
  表裡合病的時候,清熱藥物多用生石膏配伍麻黃
第15講:重視太陽陽明合病
  外感病的內傷基礎
第16講:麻杏甘石湯
  麻黃湯、麻杏甘石湯和大青龍湯一脈相承
第17講:麻杏甘石湯醫案帶來的思考
  (一)外感的時候多伴有咳痰喘的呼吸系統癥狀
  (二)服麻黃湯後有汗出,還能繼續用麻黃湯嗎?
第18講:太陽陽明合病的下利
第19講:小青龍湯(外邪里飲)
第20講:小青龍湯類方的射干麻黃湯、厚朴麻黃湯
第21講:麻黃加術湯與麻杏苡甘湯
  (一)麻黃加術湯
  (二)蒼麻丸
  (三)麻杏苡甘湯
第22講:桂枝加厚朴杏子湯
第23講:太陽病誤治的幾個壞證方證
  (一)桂枝加桂湯
  (二)桂枝去芍藥湯、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三)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
  龍骨救逆湯
第24講:錯誤治療的相關條文
  (一)火劫、以火熏之、溫針的錯誤治療
  (二)表證錯誤的灸之
  (三)表證錯誤的下之
  (四)表證錯誤的吐之
第25講:太陽病的治法
第26講:太陽病傳變
第27講:輔汗法及飲食禁忌
  (一)解表的時候重視輔汗法的應用
  (二)輔汗法並不局限於上述的啜粥、溫覆、連服
第28講:解表的注意事項第28講:解表的注意事項
  (一)汗出表解的三個標準(正汗)
  (二)見汗止后服
  (三)不可發汗的情況
第29講:太陽病篇總結串講

第30講:辨陰陽的重要性
  通過寒熱辨陰陽
  慢性疾病不能用寒熱來判斷
第31講:辨陰陽的五個要點
第32講:麻黃附子甘草湯、麻黃附子細辛湯
第33講:桂枝加附子湯、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蔘三兩新加湯
  (一)桂枝加附子湯
  (二)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蔘三兩新加湯
第34講:白通湯與白通加豬膽汁湯
  (一)白通湯
  (二)白通加豬膽汁湯
  (三)為何加豬膽汁、人尿
第35講:少陰風濕三方證
  (一)為何去芍藥
  (二)為何去桂
  (三)為何加術
  (四)寒濕在表,離不開術、附子的配伍
  (五)一方二法
  (六)甘草附子湯
第36講:少陰病的幾個注意事項
  (一)死證多在太陰,而不是少陰
  (二)為何死證條文多冠以少陰病,多放在少陰病篇
  (三)少陰病容易合病太陰病
  (四)反覆強調少陰不可發汗
第37講:少陰病的死證和可治證
  (一)少陰病死證
  (二)少陰病可治的相關條文
第38講:少陰病總結
  (一)仲景溫陽解表多用附子
  (二)少陰病是表證,不是太陽太陰合病
  (三)以虛實來辨太陽少陰更為合適
  (四)少陰病表證解除后的善後治療
  (五)脈微細是氣血陰陽俱不足,為什麼用附子就行?
第39講:表證(太陽病、少陰病)總結
  (一)臨床上要重視表證的治療
  (二)陽證的情況下,治療力度適當大一點,陰證的情況下治療力度適當小一點
  (三)外感病多存在內傷基礎,重視表裡合病
  (四)八法對應的是六經辨證
  (五)時刻注意津液的虛實(存津液是真詮)
第40講:經方的「秘方」是什麼
  (一)拓展時方:九味羌活湯
  (二)中醫是如何抗病毒治療的
  (三)重體系重診斷而非具體方葯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