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情感和形式--中國當代小說中的知識分子敘事(1949-1979)(精)

  • 作者:張?|責編:牟琳琳
  • 出版社:浙江大學
  • ISBN:9787308213356
  • 出版日期:2021/05/01
  • 裝幀:精裝
  • 頁數:386
人民幣:RMB 8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知識分子敘事為經,以共和國前三十年歷史為緯,展現二十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中國小說中所折射的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情感結構與敘事形式的變遷。有別于既有研究每每習於對知識分子敘事的內容及其所表徵的意識形態作價值評判的傾向,本書側重於對知識分子敘事的形式即敘述行為與方法作審美觀照。在專註于形式的同時,猶著力透視政治的審美化過程與形式的意識形態意味。

作者介紹
張?|責編:牟琳琳
    張?,復旦大學文學博士,現為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學者、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研究領域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及中外文學比較。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一項,結項鑒定等級為「優秀」;此外,還主持並完成了浙江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與浙江省社科聯重點項目。曾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文藝爭鳴》《南方文壇》《中國比較文學》《魯迅研究月刊》等刊發表論文四十余篇,有多篇論文為《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轉載、文摘。

目錄
導言
  一、知識分子敘事界說
  二、既有研究回顧與基本思路
第一章  四十年代知識分子敘事的鑒往知來
  一、思想改造與靈魂搏鬥的變奏
  二、英雄主義與犬儒主義的論辯
  三、身心漂泊與鄉土夢尋的交響
  四、自我擴張與主體超然的僭越
第二章  「十七年」知識分子敘事的主題衍生
  一、建國初期借助思想改造主題贏得的敘事合法化前提
  二、「雙百」時期經由干預生活主題閃現的主體性釋放
第三章  革命敘事中的文本裂隙
  一、拯救者與零余者的易位
  二、邊緣題材與主流敘事的兼容
  三、革命激情與「小資」情調的互滲
  四、學術殿堂與政治戰場的碰撞
第四章  六十年代前期知青文學的前奏
  一、皈依與啟蒙兩個向度間的失衡
  二、鄉村風景:恆常與思變的辯難
  三、知識分子敘事與新農村敘事的復調
  四、「邊疆」:烏托邦原型與浪漫主義戰歌的外化
第五章  歷史題材小說的故事新編
  一、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考量
  二、還原歷史與干預現實的偏側
  三、「事業人」與「義理人」的抉擇
  四、歷史普及讀物與曠世絕唱的重奏
第六章  七十年代知識者的曲折言說
  一、「接受再教育」:知識青年的成長敘事
  二、潛在寫作:激進氛圍下的精神飛地
第七章  知識分子的形象塑造與精神類型
  一、「革命」坐標框定的知識分子形象譜系
  二、浪漫青年、流浪漢、科學主義者等精神類型
第八章  知識分子敘事的結構模式分析
  一、嵌套式結構:知識分子敘事與主流大敘事扦格的審美調適
  二、情緒流結構:情勝於理的形式載體
  三、碎片化結構:知識者世界觀、生命觀裂變的文本隱喻
第九章  五十至七十年代知識分子敘事的類型特徵
  一、思想型:一種獨立思考、勇於探索的哲學興趣
  二、抒情型:與主流觀念相衍相生的詩性激情
  三、干預型:一種間距化、批判性的敘述者評論
第十章  新時期前夜與初葉知識分子敘事的蛻變
  一、第一人稱敘述:知識分子主體意識的復甦
  二、思想啟蒙與教誨敘事
  三、誇飾性的抒情範式
  四、紀實與虛構:「報告體小說」的再度湧現
餘論
  一、文化英雄書寫抑或平民知識分子敘事
  二、反省敘事者可能存在的傲慢與偏見
  三、在「我與人民」的關係式中重構知識者主體
  四、新時期知識分子敘事一瞥

參考文獻
後記
附:博士學位論文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