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糧農植物遺傳資源保護視閾下農民權的法律分析/寧波大學東海文庫

  • 作者:喬宜夢|責編:李群//陳熙
  • 出版社:法律
  • ISBN:9787519757168
  • 出版日期:2021/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22
人民幣:RMB 4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糧農植物遺傳資源作為當代的「綠色黃金」具有獨特屬性與特殊價值。《糧食和農業植物遺傳資源國際條約》在糧農植物遺傳資源之上建立了農民權與惠益分享多邊系統,但卻並未界定農民權法律屬性、釐清農民權權利構成,並且糧農植物遺傳資源惠益分享多邊系統亦存在一定瑕疵。本書在分析農民權法律屬性各學說的基礎上,提出農民權應屬於新型知識財產專有權;且農民權的實質客體應為糧農植物遺傳資源信息,橫向範疇包括原生境下的糧農植物遺傳資源及其衍生物;農民權的主體應為生物多樣性中心或原產地中心的社區集體;農民權權利內容包括但不限於糧農植物遺傳資源使用權與排除權、披露許可權、惠益分享權等。可以通過知識產權制度保護糧農植物遺傳資源,亦可借助開源模式保護糧農植物遺傳資源,實現農民權。本書在比較分析軟體領域與生物領域開源許可協議的基礎上,認為糧農植物遺傳資源惠益分享多邊系統在遺傳資源範圍、遺傳材料範疇、便利獲取方式等規定上仍有可改善空間。

作者介紹
喬宜夢|責編:李群//陳熙
    喬宜夢,男,法學博士。2018年畢業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要從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現為寧波大學法學院講師,寧波大學東海研究院、寧波立法研究院研究人員,寧波市法學會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在《法治研究》《知識產權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若干,其中多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糧農植物遺傳資源視閾下農民權問題的緣起
  第一節  糧農植物遺傳資源特性及開發利用中的問題
    一、糧農植物遺傳資源的特殊屬性與價值
    (一)糧農植物遺傳資源的概念界定
    (二)糧農植物遺傳資源的特殊屬性
    (三)糧農植物遺傳資源的特殊價值
    二、糧農植物遺傳資源在生物開發中所面臨的現實問題
    (一)「生物剽竊」的概念與特徵
    (二)糧農植物遺傳資源「生物剽竊」現象出現的原因
  第二節  糧農植物遺傳資源保護呼籲下的農民權及其問題
    一、糧農植物遺傳資源保護呼籲下農民權的產生及發展
    (一)農民權理論的萌芽
    (二)農民權理論的發展
    (三)農民權理論的演進
    二、農民權理論中的法律問題
    (一)有關農民權權利屬性的爭議
    (二)農民權權利構成中的問題
    (三)農民權實現的現實障礙
第二章  農民權的法律屬性分析
  第一節  農民權法律屬性的理論爭議與分析
    一、農民權法律屬性的爭議
    (一)農民權政治回應說
    (二)農民權物權本質說
    (三)農民權人權本質說
    (四)農民權特別權利說
    二、農民權法律屬性相關學說的分析
    (一)農民權並非道義政治權利
    (二)農民權物權本質說不能保護糧農植物遺傳資源信息
    (三)人權只是農民權的一種法律屬性
    (四)特別權利體系尚不成熟
  第二節  法哲學視角下農民權知識產權屬性的分析
    一、社會契約理論對農民權知識產權屬性的支持
    (一)自然法下的社會契約理論
    (二)社會契約理論在國際知識產權秩序上的適用
    二、財產工具主義理論對農民權知識產權屬性的支持
    (一)彼得·德霍斯的財產工具主義理論
    (二)財產工具主義理論對農民權非知識產權屬性的反駁
    (三)財產工具主義理論下農民權知識產權屬性的分析
    三、馬克思主義理論對農民權知識產權屬性的支持
    (一)辯證唯物主義對農民權知識產權屬性的支持
    (二)歷史唯物主義對農民權知識產權屬性的支持
    四、公平正義理論對農民權知識產權屬性的支持
    (一)公平正義理論下對現有知識產權制度的檢視
    (二)公平正義理論下知識產權制度對農民權的接納
  第三節  契合性視角下農民權知識產權屬性的分析
    一、農民權客體與知識產權客體屬性的契合
    (一)知識產權客體的非物質性屬性
    (二)糧農植物遺傳資源信息與知識產權客體的契合
    二、農民權與知識產權制度價值的契合性

    (一)知識產權制度對利益平衡的重視
    (二)農民權內在的利益平衡價值
    三、農民權在知識產權制度中的應有歸屬
    (一)農民權不屬於文學產權
    (二)農民權不屬於工業產權
    (三)農民權屬於新型知識財產專有權
第三章  農民權的權利結構分析
  第一節  農民權的權利客體分析
    一、農民權客體的橫向範疇
    (一)農民權客體僅包含原生境糧農植物遺傳資源
    (二)農民權客體應包含糧農遺傳植物衍生物
    二、農民權客體的縱向分析
    (一)糧農植物遺傳資源信息的本質
    (二)糧農植物遺傳資源信息載體與糧農植物遺傳資源無形信息的特殊關係
  第二節  農民權的權利主體分析
    一、關於遺傳資源法律地位的爭論
    (一)遺傳資源屬於人類共同遺產
    (二)遺傳資源國家主權說
    二、農民權的主體定位
    (一)多元主體說
    (二)單一主體說
  第三節  農民權的權利內容分析
    一、保護與糧農植物遺傳資源有關的傳統知識
    (一)傳統知識的概念與特徵
    (二)與糧農植物遺傳資源有關的傳統知識在農民權中的定位
    (三)糧農植物遺傳資源使用權與排除權
    二、公平參與分享因利用糧農植物遺傳資源而產生利益的權利
    (一)糧農植物遺傳資源披露許可權
    (二)糧農植物遺傳資源惠益分享權
    三、參與在國家一級就糧農植物遺傳資源保存及可持續利用事項決策的權利
    (一)資格抑或權利:ITPGR糧農植物遺傳資源決策參與要求的分析
    (二)糧農植物遺傳資源決策參與資格的範圍分析
第四章  農民權實現模式的開源探索及路徑
  第一節  農民權保護的制度反思與開源優勢
    一、對農民權現有保護制度的考察與反思
    (一)農民權立法保護考察與分析
    (二)對農民權知識產權制度保護的反思
    二、適用開源模式實現農民權的優勢
    (一)農民權得以真正實現
    (二)糧農植物遺傳資源相關主體間的利益得以平衡
    (三)實現了知識產權與人權的平衡
    (四)提供了新型知識財產權權利實現模式的範式
  第二節  現有開源模式與農民權適用性探索
    一、軟體領域開源模式探索及對農民權開源模式的借鑒意義
    (一)從copyright到copyleft:軟體創新保護與開發利用的新模式
    (二) GPL3.0版本開源許可協議概況及分析
    (三)GPL開源許可協議對農民權開源模式的借鑒意義與啟示
    二、生物資源開源模式探索及對農民權開源實現的借鑒意義
    (一)從patent到patentleft:生物技術創新保護與資源利用新模式
    (二)BIOS相關開源協議主要內容及分析

    (三)BIOS相關開源協議對農民權開源模式的借鑒與啟示
  第三節  糧農植物遺傳資源多邊系統中的開源困境與出路
    一、SMTA與農民權開源系統的選擇
    (一)SMTA的主要內容與分析
    (二)農民權開源模式的選擇
    二、比較分析下糧農植物遺傳資源多邊系統中的開源困境
    (一)ITPGR糧農植物遺傳資源多邊系統範圍的封閉性
    (二)ITPGR糧農植物遺傳資源多邊系統便利獲取使用方式上存在缺失
    (三)ITPGR糧農植物遺傳資源多邊系統對知識產權申請限制過多
    (四)ITPGR糧農植物遺傳資源多邊系統惠益貨幣式分享方式落實困難
    三、農民權適用糧農植物遺傳資源多邊系統實現的路徑
    (一)擴大附件一範圍,建立相關激勵機制
    (二)擴張遺傳材料範疇,納入農民直接使用
    (三)摒棄知識產許可權制,尋求條約協調支持
    (四)建立國內開源組織,落實惠益貨幣分享
結語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